一种活塞式可无水调整控制腔压力导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58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活塞式可无水调整控制腔压力导阀,包括阀体,阀体顶部固定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内设有与其配合的调整螺栓,调整螺栓下端穿过阀体侧壁并与调整平垫顶面连接,调整平垫底面与弹簧顶部连接,弹簧底部与液压腔的上传力垫连接,液压腔的下传力垫与活塞杆上端连接,液压腔的腔体与压力表连接,活塞杆下端与活塞上表面连接,活塞下表面通过轴与阻流块上端连接,阻流块内设有第一过流孔,阀体侧部设有与减压阀出水管一端连接的第一控制管,阀体底部设有与减压阀控制腔连接的第二控制管,下传力垫与阀体外壳之间还设有锁紧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导阀解体检修后能够快速和准确地调整导阀的设定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式可无水调整控制腔压力导阀
本技术涉及减压阀导阀
,具体地指一种活塞式可无水调整控制腔压力导阀。
技术介绍
现阶段减压阀用活塞式导阀,无内部控制腔压力显示。每次检修后充水调试时,都需要带水调节导阀的弹簧预紧力,从而调整导阀的设定压力以调整减压阀的出口压力。带水调整导阀的设定压力,可能会有操作不当情况,致使压力过高,超出管道或设备额定压力,损坏设备或管道,且现有导阀由于无控制腔的压力显示,无法在安装前调整恰当的导阀设定压力,每次设备检修后充水时,单减压阀阀后压力调整这一项工作就需要2人2工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活塞式可无水调整控制腔压力导阀,在导阀解体检修后能够快速和准确地调整导阀的设定压力,保证导阀安装后减压阀阀后压力在可控范围内波动。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塞式可无水调整控制腔压力导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顶部固定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内设有与其配合的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下端穿过阀体侧壁并与调整平垫顶面连接,所述调整平垫底面与弹簧顶部连接,所述弹簧底部与液压腔的上传力垫连接,所述液压腔的下传力垫与活塞杆上端连接,所述液压腔的腔体与压力表连接,所述活塞杆下端与活塞上表面连接,所述活塞下表面通过轴与阻流块上端连接,所述阻流块内设有第一过流孔,所述阀体侧部设有与减压阀出水管一端连接的第一控制管,所述阀体底部设有与减压阀控制腔连接的第二控制管,所述下传力垫与阀体外壳之间还设有锁紧螺栓。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栓的螺栓部分穿过阀体外壳并与下传力垫底面接触,所述锁紧螺栓的螺帽部分位于阀体外壳之外。优选地,所述阻流块与活塞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流孔。优选地,阻流块与第二控制管之间还设有滤网。优选地,所述上传力垫、下传力垫与阀体内侧壁之间均设有O型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设计的活塞式导阀,可在检修后直接进行导阀的控制腔压力调整,无需装入系统充水后再进行调整,如此可以保证减压阀阀后压力在可控范围内波动,有效保证了设备及管道的安全,且缩短充水调试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活塞式可无水调整控制腔压力导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阀体1、第一控制管1.1、第二控制管1.2、锁紧螺母2、调整螺栓3、调整平垫4、弹簧5、液压腔6、上传力垫6.1、下传力垫6.2、压力表6.3、锁紧螺栓6.4、活塞杆7、活塞8、阻流块9、第一过流孔9.1、第二过流孔10、滤网11、O型密封圈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活塞式可无水调整控制腔压力导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顶部固定有锁紧螺母2,所述锁紧螺母2内设有与其配合的调整螺栓3,所述调整螺栓3下端穿过阀体1侧壁并与调整平垫4顶面连接,所述调整平垫4底面与弹簧5顶部连接,所述弹簧5底部与液压腔6的上传力垫6.1连接,所述液压腔6的下传力垫6.2与活塞杆7上端连接,所述液压腔6的腔体与压力表6.3连接,所述活塞杆7下端与活塞8上表面连接,所述活塞8下表面通过轴与阻流块9上端连接,所述阻流块9内设有第一过流孔9.1,所述阀体1侧部设有与减压阀出水管一端连接的第一控制管1.1,所述阀体1底部设有与减压阀控制腔连接的第二控制管1.2,所述下传力垫6.2与阀体1外壳之间还设有锁紧螺栓6.4。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栓6.4的螺栓部分穿过阀体1外壳并与下传力垫6.2底面接触,所述锁紧螺栓6.4的螺帽部分位于阀体1外壳之外。优选地,所述阻流块9与活塞8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流孔10。优选地,阻流块9与第二控制管1.2之间还设有滤网11。优选地,所述上传力垫6.1、下传力垫6.2与阀体1内侧壁之间均设有O型密封圈12。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导阀通过第一控制管1.1感应减压阀阀后压力,然后通过第二过流孔10传递压力至活塞8下部,弹簧5的力作用于上传力垫6.1而传递给液压腔6,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液压腔6将力传递给下传力垫6.2,下传力垫6.2、活塞8及阻流块9通过一根轴实现联动,阻流块9周围不过流,只能通过中间的第一过流孔9.1过流,通过第一控制管1.1传递压力至活塞8,从而使弹簧5压缩或伸展,以决定阻流块9向上或向下移动。阻流块9控制导阀进入减压阀控制腔的液体的过流面积h,从而控制第二控制管1.2的液体压力,即控制减压阀控制腔的压力(根据伯努利原理,h减小,流量减小,则压力升高;h增大,流量增大,则压力降低),从而控制减压阀的开度。在导阀的活塞8及弹簧5的中间,设计有一个可变化的液压腔6,用于两者之间的力传递。在液压腔6的侧面设计有压力表6.3,用于显示导阀控制腔的压力(向下的导阀弹簧压力或向上的活塞传递的液体压力)。在液压腔6的下传力垫6.2下部设置锁紧螺栓6.4,检修前,先慢慢拧紧锁紧螺栓6.4,同时观察压力表6.3的变化情况,当压力刚升高时,停止拧紧,确定导阀液压腔的下传力垫6.2位置,记录锁紧螺栓6.4剩余的螺纹圈数。另外记录导阀控制腔的压力表6.3的压力数据。导阀解体检修后,先拧紧锁紧螺栓6.4,拧紧至与检修前相同的螺纹剩余圈数,以恢复导阀液压腔的下传力垫6.2位置,然后调整导阀顶部的调整螺栓3,使调整螺栓3压缩弹簧5至控制腔压力显示与检修前的记录数据相同,然后用锁紧螺母2锁紧。回装导阀后,旋下或拧松锁紧螺栓6.4,根据减压阀阀后压力的实际情况,微调压力即可。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式可无水调整控制腔压力导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顶部固定有锁紧螺母(2),所述锁紧螺母(2)内设有与其配合的调整螺栓(3),所述调整螺栓(3)下端穿过阀体(1)侧壁并与调整平垫(4)顶面连接,所述调整平垫(4)底面与弹簧(5)顶部连接,所述弹簧(5)底部与液压腔(6)的上传力垫(6.1)连接,所述液压腔(6)的下传力垫(6.2)与活塞杆(7)上端连接,所述液压腔(6)的腔体与压力表(6.3)连接,所述活塞杆(7)下端与活塞(8)上表面连接,所述活塞(8)下表面通过轴与阻流块(9)上端连接,所述阻流块(9)内设有第一过流孔(9.1),所述阀体(1)侧部设有与减压阀出水管一端连接的第一控制管(1.1),所述阀体(1)底部设有与减压阀控制腔连接的第二控制管(1.2),所述下传力垫(6.2)与阀体(1)外壳之间还设有锁紧螺栓(6.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式可无水调整控制腔压力导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顶部固定有锁紧螺母(2),所述锁紧螺母(2)内设有与其配合的调整螺栓(3),所述调整螺栓(3)下端穿过阀体(1)侧壁并与调整平垫(4)顶面连接,所述调整平垫(4)底面与弹簧(5)顶部连接,所述弹簧(5)底部与液压腔(6)的上传力垫(6.1)连接,所述液压腔(6)的下传力垫(6.2)与活塞杆(7)上端连接,所述液压腔(6)的腔体与压力表(6.3)连接,所述活塞杆(7)下端与活塞(8)上表面连接,所述活塞(8)下表面通过轴与阻流块(9)上端连接,所述阻流块(9)内设有第一过流孔(9.1),所述阀体(1)侧部设有与减压阀出水管一端连接的第一控制管(1.1),所述阀体(1)底部设有与减压阀控制腔连接的第二控制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敏舟贵文畅代薇廖华先黄旭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