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轴承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153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轴承座装置,包括轴承座本体,轴承座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且轴承座本体底部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栓,所述下壳体的一侧上表面设置有收纳箱,且下壳体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内部开设有螺栓孔,所述下壳体的前表面安装有清洁刷,所述轴承座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榫卯,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榫头。通过下壳体设置了收纳箱,可以使轴承拆卸后放置更加方便,通过收纳箱设置了防护盖,可以使轴承避免灰尘污染,通过下壳体的下表面设置了散热孔,可以使轴承座工作时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轴承座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轴承座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升级,越来越多的部件或者构造上都会用到轴承,而对于轴承需要配备相应的轴承座以便固定、转动,这就需要用到轴承座。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轴承座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轴承座的安装方式复杂,导致拆装不便,轴承座在长时间工作时轴承散热性能差,且轴承还可能发生松动、损坏,轴承拆卸后放置麻烦,轴承座的润滑孔密封性能差,轴承座没有专门清洁工具,无法将轴承座清洁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座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轴承座的安装方式复杂,导致拆装不便,轴承座在长时间工作时轴承散热性能差,且轴承还可能发生松动、损坏,轴承拆卸后放置麻烦,轴承座的润滑孔密封性能差,轴承座没有专门清洁工具,无法将轴承座清洁干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轴承座装置,包括轴承座本体、上壳体、下壳体、螺栓、收纳箱、支座、螺栓孔、清洁刷、轴承、榫卯、第一榫头、插销壳、插销、第二榫头和散热孔,所述轴承座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且轴承座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轴承座装置,包括轴承座本体(1)、上壳体(2)、下壳体(3)、螺栓(4)、收纳箱(5)、支座(6)、螺栓孔(7)、清洁刷(8)、轴承(9)、榫卯(10)、第一榫头(11)、插销壳(12)、插销(13)、第二榫头(14)和散热孔(15),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2),且轴承座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栓(4),所述下壳体(3)的一侧上表面设置有收纳箱(5),且下壳体(3)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座(6),所述支座(6)的内部开设有螺栓孔(7),所述下壳体(3)的前表面安装有清洁刷(8),所述轴承座本体(1)的内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轴承座装置,包括轴承座本体(1)、上壳体(2)、下壳体(3)、螺栓(4)、收纳箱(5)、支座(6)、螺栓孔(7)、清洁刷(8)、轴承(9)、榫卯(10)、第一榫头(11)、插销壳(12)、插销(13)、第二榫头(14)和散热孔(15),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2),且轴承座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栓(4),所述下壳体(3)的一侧上表面设置有收纳箱(5),且下壳体(3)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座(6),所述支座(6)的内部开设有螺栓孔(7),所述下壳体(3)的前表面安装有清洁刷(8),所述轴承座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轴承(9),所述上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榫卯(10),所述下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榫头(11),所述第一榫头(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榫头(14),所述第二榫头(14)的一侧设置有插销壳(12),所述榫卯(10)的一侧设置有插销(13),所述下壳体(3)的下表面中间设置有散热孔(15)。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响水县永恒传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