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422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压巷道易受采掘扰动而破坏的问题,在保证原有支护结构不破坏的基础上,利用两帮卸压转移动压扰动,最终达到巷道持续稳定的有益效果,其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以钢管混凝土支架与锚网喷复合支护为基础,辅以高强抗拉网与混凝土底拱等支护措施,分步应对动压。动压显现前加强巷道顶底板支护,在支架顶弧段与围岩之间铺设高强抗拉钢,并用穿背钢丝绳将支架顶部连成整体;在支架反底拱与围岩间铺设高强抗拉钢,并浇筑混凝土底拱。动压显现时开挖两帮卸压,保证顶底板稳定,巷道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支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煤炭资源开采后采煤工作面将形成采空区,采空区顶板冒落,顶板上方将形成垮落带、断裂带和弯曲下沉带,采区原岩应力场的静压状态被打破,围岩进入应力重新分布,并经历多次重分布,在这个过程中采空区附近会形成了应力集中带,集中应力远大于原岩应力,并向附近巷道扩散,导致附近巷道围岩应力重分布。如果巷道支护力不足,无法适应动压导致的应力增量,则巷道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剧烈变形破坏,如支护结构或巷道断面大变形。动压巷道围岩应力变化显著,时间短暂,导致巷道围岩压力显现很大,巷道变形严重,变形周期短,维护十分困难。现有支护手段多注重支护强度增加,对围岩卸压降低围岩应力方面考虑不周。因此,需要对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进行新的研究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在动压显现前对巷道进行强顶固底处理,加强顶底板稳定;动压显现后挖除两帮岩体进行两帮卸压处理,以此来释放动压引起的围岩应力增量,并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承载力支架,按设定间距成排布置于巷道内,相邻支架用拉杆连接支架与围岩间预留喷浆层;设于动压巷道顶部的强顶高强抗拉网和穿背钢丝绳,钢筋网设于支架外侧,钢丝绳缠绕在支架上;设于动压巷道底部的固底高强抗拉网和混凝土底拱,钢筋网设于支架外侧,混凝土底拱包裹支架并固结钢筋网与支架反底拱;混凝土喷层填补支架与围岩孔隙并固结高强抗拉网与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承载力支架,按设定间距成排布置于巷道内,相邻支架用拉杆连接支架与围岩间预留喷浆层;设于动压巷道顶部的强顶高强抗拉网和穿背钢丝绳,钢筋网设于支架外侧,钢丝绳缠绕在支架上;设于动压巷道底部的固底高强抗拉网和混凝土底拱,钢筋网设于支架外侧,混凝土底拱包裹支架并固结钢筋网与支架反底拱;混凝土喷层填补支架与围岩孔隙并固结高强抗拉网与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顶高强抗拉网整体呈矩形形状布置,布置于支架纵向方向,且强顶高强抗拉网包括多组网片,相邻网片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包括多根纵筋,纵筋一端为环形结构,另一端为弯钩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郭毕钧杨立华王正泽左建平徐亮宋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