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0118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及工艺,涉及藻水分离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由过氧乙酸(PAA)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组合而成的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对小球藻进行预浓缩,并耦合正渗透实现藻水分离的系统及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及工艺包括预浓缩和正渗透脱水两个阶段,通过优化PAA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投加量,在保持良好混凝效果的前提下,为小球藻提供碳源,以保持小球藻活性及高油脂产量,经过正渗透脱水后,小球藻油脂含量能够提升至原藻液的2.4倍,除此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及工艺具有成本低,能耗低,产油多的优点,是实现含藻水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友好型系统及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藻水分离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1、基于藻水分离的水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净化含藻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回收小球藻生物质浆料,现如今这种技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球藻回收步骤是能量密集型的,回收小球藻生物质浆料包括浓缩脱水两大步骤,占生物质产品开发的总生产成本的20%-30%,由于小球藻的性质导致现有的技术存在较多不足,如很难去除尺寸较小的小球藻、设备维护成本高、絮凝剂容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和过滤器堵塞或结垢等。目前,缺乏低成本、低能耗的生物质回收方法是限制小球藻燃料大规模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

2、相对于传统的膜滤技术,正渗透利用渗透压自发进行藻水分离,具有能耗低和膜污染倾向低等优点。然而,在无外在加压的情况下,正渗透运行时间长,长期运行下藻细胞活性降低,体内生物质会有所消耗,且正渗透存在膜污染、浓差极化现象和反向溶质扩散等问题,也是该技术在小球藻浓缩应用的瓶颈。

3、上述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小球藻回收和正渗透技术在小球藻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渗透原水池、正渗透装置、正渗透汲取液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浓盐池和通用型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混凝区的加药口设置加药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级混凝区形状为梯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渗透原水池、正渗透装置、正渗透汲取液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浓盐池和通用型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混凝区的加药口设置加药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级混凝区形状为梯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渗透膜组件的膜材料为醋酸纤维素,正渗透膜组件为单组或多组并联使用,膜朝向为活性层朝向汲取液一侧。

6.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重碳源复合混凝剂耦合正渗透一体化藻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小翔王玲武道吉张新玉张立杰罗从伟罗鑫圣朱学武徐景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