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29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两端外侧分别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履带轮,且车架前端上翘,且上翘的端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和履带轮外部配合安装履带,所述车架后端的履带轮的输入轴与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与车架固定安装,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车架前端通过铰链设置摆杆,所述摆杆顶端设置光杆,本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结构简单、可靠实用,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地下矿物开采区域填充物料压实的场合,极大减轻或避免该区域地表严重塌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机械
,具体为一种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所有地下矿产开采区随着采掘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地表无一例外都会出现无法挽回的塌陷结果,农田废弃、城镇搬迁、道路中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地不便,并造成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了确保地下资源丰富地区城市、大型企业、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及大型水库、水利设施的安全,矿产采掘区大都采取在上述区域的地表,沿其所占面积周边的轮廓向外侧且向地下作出45°直线延伸至矿藏的最底层,保留下“不可采掘区”。为了生产的安全,在允许开采的区域内,间隔一定的距离还要保留一些“禁采区”,以便暂时起到平衡采空区域上方地壳重力,预防塌陷的作用,大约留下20-30%的矿产资源永久无法采掘。由于我国矿产资源面积辽阔,所留下无法续采资源的数量实在惊人,但人均资源又处于世界的末尾,属于“资源贫乏”的范畴,面对所发现的矿藏欲采不能这一难题,目前还缺乏有效解决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结构简单、可靠实用,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地下矿物开采区域填充物料压实的场合,极大减轻或避免该区域地表严重塌陷,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两端外侧分别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履带轮,且车架前端上翘,且上翘的端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和履带轮外部配合安装履带,所述车架后端的履带轮的输入轴与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与车架固定安装,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车架前端通过铰链设置摆杆,所述摆杆顶端设置光杆,所述光杆外部套装滚辊,所述摆杆的中间位置通过电动伸缩杆一与车架连接,且摆杆外侧的中间位置通过铰链设置电动伸缩杆二,且两侧的电动伸缩杆二端部设置光杆,所述光杆外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压实辊,所述电动伸缩杆二的中间位置通过电动伸缩杆三与摆杆连接,所述车架后端设置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部配合安装滑块,且两侧的滑块之间设置光杆,所述光杆外部配合安装滚辊,且摆杆端部的滚辊和安装框内部的滚辊外部配合安装传输带,所述电机、电动伸缩杆一、电动伸缩杆二和电动伸缩杆三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架后端的两个履带轮内侧分别设置变速箱和电机,且两个电机单独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框中间设置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配合安装,且滑块通过弹簧柱与安装框的侧壁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摆杆端部的滚辊为空心辊,所述滚辊内壁固定设置转子磁极,且滚辊内部的光杆表面固定设置定子线圈,所述定子线圈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输带为金属带,且传输带表面均匀设置挡板,所述压实辊为金属辊,且压实辊表面均匀设置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采用电机驱动履带轮,从而带动履带旋转的方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在矿洞内的运动,而且在车架前端设置上翘的辅助轮,便于提升本专利技术的爬坡能力,适应矿洞内部复杂的路况,而且采用传输带将后方的填充物运送到前端填充处,实现自动运送,避免人工装填,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摆杆角度可调,实现填充高度的调节,适合不同高度的矿洞填充,而且采用压实辊对填充物进行压实,而且压实辊表面设置凸起,增加了填充物压实后的表面积,便于后续填充物与原有填充物的衔接,防止因填充物分层造成的支撑力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图。图中:1车架、2履带轮、3辅助轮、4变速箱、5电机、6安装框、7滑块、8传输带、9摆杆、10滚辊、11电动伸缩杆一、12电动伸缩杆二、13电动伸缩杆三、14压实辊、15弹簧柱、16单片机、17转子磁极、18定子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包括车架1,车架1两端外侧分别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履带轮2,且车架1前端上翘,且上翘的端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辅助轮3,辅助轮3和履带轮2外部配合安装履带,车架1后端的履带轮2的输入轴与变速箱4的输出轴连接,变速箱4与车架1固定安装,变速箱4的输入轴与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车架1前端通过铰链设置摆杆9,摆杆9顶端设置光杆,光杆外部套装滚辊10,摆杆9的中间位置通过电动伸缩杆一11与车架1连接,且摆杆9外侧的中间位置通过铰链设置电动伸缩杆二12,且两侧的电动伸缩杆二12端部设置光杆,光杆外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压实辊14,电动伸缩杆二12的中间位置通过电动伸缩杆三13与摆杆9连接,车架1后端设置安装框6,安装框6内部配合安装滑块7,且两侧的滑块7之间设置光杆,光杆外部配合安装滚辊10,且摆杆9端部的滚辊10和安装框6内部的滚辊10外部配合安装传输带8,电机5、电动伸缩杆一11、电动伸缩杆二12和电动伸缩杆三13的输入端与单片机16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16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车架1后端的两个履带轮2内侧分别设置变速箱4和电机5,且两个电机5单独控制,通过两个电机5的转速差,实现车架1转弯的功能,安装框6中间设置滑槽,滑块7与滑槽配合安装,且滑块7通过弹簧柱15与安装框6的侧壁连接,使滑块7能够在安装框6内部滑动,从而使摆杆9在进行角度调节时,是传输带8不会因受力过大而被扯断,摆杆9端部的滚辊10为空心辊,滚辊10内壁固定设置转子磁极17,且滚辊10内部的光杆表面固定设置定子线圈18,定子线圈18的输入端与单片机16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电子线圈18内部通电,使转子磁极17带动滚辊10转动,从而带动传输带8工作,将后方填充物运输到前端,传输带8为金属带,且传输带8表面均匀设置挡板,防止因传输带8角度过大造成的填充物回流,压实辊14为金属辊,且压实辊14表面均匀设置凸起,增加压实后的填充物表面积,便于后续填充物的衔接,避免分层,单片机16控制电机5、电动伸缩杆一11、电动伸缩杆二12、电动伸缩杆三13和定子线圈18的方式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方式。在使用时:电机5工作,通过变速箱4将动力传输至履带轮2,从而带动履带旋转,带动本专利技术前进,然后,电动伸缩杆一11进行长度调节,使传输带8顶部接近填充的矿洞顶部,然后定子线圈18通电,使转子磁极17转动,带动传输带8工作,将填充物从车架1尾部放置在传输带8表面,然后随传输带8运动至前端,然后电动伸缩杆二12和电动伸缩杆三13协同工作,带动压实辊14在填充物表面进行挤压,从而将填充物压实,然后电机5带动车架1后移,继续进行填充。本专利技术采用电机5驱动履带轮2,从而带动履带旋转的方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在矿洞内的运动,而且在车架1前端设置上翘的辅助轮3,便于提升本专利技术的爬坡能力,适应矿洞内部复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两端外侧分别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履带轮(2),且车架(1)前端上翘,且上翘的端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辅助轮(3),所述辅助轮(3)和履带轮(2)外部配合安装履带,所述车架(1)后端的履带轮(2)的输入轴与变速箱(4)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4)与车架(1)固定安装,所述变速箱(4)的输入轴与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车架(1)前端通过铰链设置摆杆(9),所述摆杆(9)顶端设置光杆,所述光杆外部套装滚辊(10),所述摆杆(9)的中间位置通过电动伸缩杆一(11)与车架(1)连接,且摆杆(9)外侧的中间位置通过铰链设置电动伸缩杆二(12),且两侧的电动伸缩杆二(12)端部设置光杆,所述光杆外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压实辊(14),所述电动伸缩杆二(12)的中间位置通过电动伸缩杆三(13)与摆杆(9)连接,所述车架(1)后端设置安装框(6),所述安装框(6)内部配合安装滑块(7),且两侧的滑块(7)之间设置光杆,所述光杆外部配合安装滚辊(10),且摆杆(9)端部的滚辊(10)和安装框(6)内部的滚辊(10)外部配合安装传输带(8),所述电机(5)、电动伸缩杆一(11)、电动伸缩杆二(12)和电动伸缩杆三(13)的输入端与单片机(16)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16)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产采空区回填物料压实机构,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两端外侧分别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履带轮(2),且车架(1)前端上翘,且上翘的端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辅助轮(3),所述辅助轮(3)和履带轮(2)外部配合安装履带,所述车架(1)后端的履带轮(2)的输入轴与变速箱(4)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4)与车架(1)固定安装,所述变速箱(4)的输入轴与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车架(1)前端通过铰链设置摆杆(9),所述摆杆(9)顶端设置光杆,所述光杆外部套装滚辊(10),所述摆杆(9)的中间位置通过电动伸缩杆一(11)与车架(1)连接,且摆杆(9)外侧的中间位置通过铰链设置电动伸缩杆二(12),且两侧的电动伸缩杆二(12)端部设置光杆,所述光杆外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压实辊(14),所述电动伸缩杆二(12)的中间位置通过电动伸缩杆三(13)与摆杆(9)连接,所述车架(1)后端设置安装框(6),所述安装框(6)内部配合安装滑块(7),且两侧的滑块(7)之间设置光杆,所述光杆外部配合安装滚辊(10),且摆杆(9)端部的滚辊(10)和安装框(6)内部的滚辊(10)外部配合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玉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宝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