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24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上预制墙体和下预制墙体,所述预制楼板两端预埋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两个竖向连接板,两个竖向连接板对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进行连接,竖向连接板与预制楼板内的钢筋架固定连接,连接结构上下两端凸出预制楼板平面形成连接凸起,上预制墙体上端和下预制墙体下端设有与连接凸起相适应的连接凹槽。该连接结构使预制楼板与预制墙体装配简单,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强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房屋。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楼板的建造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施工量较大的一种工序。现有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可在工厂预先加工成型后,运到工地现场进行安装,预制楼板可以大大缩短工期,减少工程造价。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以预制或半预制墙板为主要构件,经现场装配、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现有的预制楼板与预制墙体通过连接构件进行螺栓连接。但遇地震、飓风、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等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时,其连接螺栓受横向、斜向巨大剪切力作用,容易剪断,因此其抗震、抗剪、抗自然灾害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装配简单,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强度较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上预制墙体和下预制墙体,所述预制楼板两端预埋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两个竖向连接板,两个竖向连接板对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进行连接,竖向连接板与预制楼板内的钢筋架固定连接,连接结构上下两端凸出预制楼板平面形成连接凸起,上预制墙体上端和下预制墙体下端设有与连接凸起相适应的连接凹槽。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下预制墙体的连接凹槽之间设有竖向的第一连接钢筋,上预制墙体的下端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处设有第二连接钢筋,第二连接钢筋与第一连接钢筋相对应的,预制楼板上设有穿设第一连接钢筋的预留孔,第一连接钢筋上端和第二连接钢筋下端设有相反的螺纹,第一连接钢筋和第二连接钢筋分别与连接筒螺纹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竖向连接板上设有穿墙螺栓,连接结构通过穿墙螺栓与上预制墙体或下预制墙体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钢筋架包括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竖向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横向钢筋穿设在连接孔内。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上预制墙体上端和/或下预制墙体的下端设有若干连接槽,连接槽内设有第一“U”形钢筋,第一“U”形钢筋的开口处预埋在上预制墙体或下预制墙体上,预制楼板上设有与第一“U”形钢筋交错分布的第二“U”形钢筋,连接筋同时贯穿第一“U”形钢筋和第二“U”形钢筋。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连接槽内浇筑混凝土。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连接筋为“U”型,连接筋的两个直线段撑在第一“U”形钢筋和第二“U”形钢筋的上下两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通过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实现预制楼板和上预制墙体以及下预制墙体之间的咬合连接,安装迅速,同时由于连接结构为预埋在预制楼板内的钢板连接结构,抗剪切能力比螺栓高,该连接结构适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
推广实施。设置的第一连接钢筋和第二连接钢筋的连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预制楼板1,上预制墙体2,下预制墙体3,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竖向连接板6,连接凸起7,连接凹槽8,第一连接钢筋9,安装槽10,第二连接钢筋11,预留孔12,连接筒13,穿墙螺栓14,横向钢筋15,纵向钢筋16,连接孔17,连接槽18,第一“U”形钢筋19,第二“U”形钢筋20,连接筋2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1、上预制墙体2和下预制墙体3,所述预制楼板1两端预埋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和两个竖向连接板6,两个竖向连接板6对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5进行连接,竖向连接板6与预制楼板1内的钢筋架固定连接,连接结构上下两端凸出预制楼板1平面形成连接凸起7,上预制墙体2上端和下预制墙体3下端设有与连接凸起7相适应的连接凹槽8。所述钢筋架包括横向钢筋15和纵向钢筋16,为保证连接结构与预制楼板1的结合强度,竖向连接板6上设有连接孔17,横向钢筋15穿设在连接孔17内。同时,竖向连接板6与纵向钢筋16焊接,通过连接结构与钢筋架的连接以及与预制楼板1混凝土的连接,保证连接结构与预制楼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下预制墙体3的连接凹槽8之间设有竖向的第一连接钢筋9,上预制墙体2的下端设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处设有第二连接钢筋11,第二连接钢筋11与第一连接钢筋9相对应的,预制楼板1上设有穿设第一连接钢筋9的预留孔12,第一连接钢筋9上端和第二连接钢筋11下端设有相反的螺纹,第一连接钢筋9和第二连接钢筋11分别与连接筒13螺纹连接。通过第一连接钢筋9和第二连接钢筋11的连接,增强预制楼板1与上预制墙体2以及下预制墙体3的连接强度。所述竖向连接板6上设有穿墙螺栓14,连接结构通过穿墙螺栓14与上预制墙体2或下预制墙体3连接。连接结构与上预制墙体2或下预制墙体3横向连接,防止上预制墙体2或下预制墙体3倾倒。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上预制墙体2上端和/或下预制墙体3的下端设有若干连接槽18,连接槽18内设有第一“U”形钢筋19,第一“U”形钢筋19的开口处预埋在上预制墙体2或下预制墙体3上,预制楼板1上设有与第一“U”形钢筋19交错分布的第二“U”形钢筋20,连接筋21同时贯穿第一“U”形钢筋19和第二“U”形钢筋20。所述连接筋21为“U”型,连接筋21的两个直线段撑在第一“U”形钢筋19和第二“U”形钢筋20的上下两侧。通过连接筋21实现第一“U”形钢筋19和第二“U”形钢筋20的连接,通过第一“U”形钢筋19和第二“U”形钢筋20的交叉分布,实现墙体和预制楼板1之间相互咬合。连接槽18内浇筑混凝土。提高第一“U”形钢筋19和第二“U”形钢筋20的锚固强度。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1)、上预制墙体(2)和下预制墙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1)两端预埋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和两个竖向连接板(6),两个竖向连接板(6)对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5)进行连接,竖向连接板(6)与预制楼板(1)内的钢筋架固定连接,连接结构上下两端凸出预制楼板(1)平面形成连接凸起(7),上预制墙体(2)上端和下预制墙体(3)下端设有与连接凸起(7)相适应的连接凹槽(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1)、上预制墙体(2)和下预制墙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1)两端预埋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和两个竖向连接板(6),两个竖向连接板(6)对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5)进行连接,竖向连接板(6)与预制楼板(1)内的钢筋架固定连接,连接结构上下两端凸出预制楼板(1)平面形成连接凸起(7),上预制墙体(2)上端和下预制墙体(3)下端设有与连接凸起(7)相适应的连接凹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预制墙体(3)的连接凹槽(8)之间设有竖向的第一连接钢筋(9),上预制墙体(2)的下端设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处设有第二连接钢筋(11),第二连接钢筋(11)与第一连接钢筋(9)相对应的,预制楼板(1)上设有穿设第一连接钢筋(9)的预留孔(12),第一连接钢筋(9)上端和第二连接钢筋(11)下端设有相反的螺纹,第一连接钢筋(9)和第二连接钢筋(11)分别与连接筒(13)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方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索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