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筑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1202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采用逆作法自上往下分段进行施工,在每段施工区域的坡面开挖成型并完成身护坡锚杆钻孔和注浆后,其特征在于:首先,采用拉结筋把护坡锚杆外端固定的悬臂的两个端部和护坡锚杆的入岩端部焊接成一整体,形成“三角架结构”;随后,在悬臂的两个端头位置布置“L”型的对拉丝杆,对拉丝杆用于贯穿大模板上对应设置的对拉孔位置;紧接着,在砼挡墙钢筋绑扎完成后支设大模板,并采用“L”形的对拉丝杆紧固大模板;最后,在大模板安装紧固完毕后在大模板上安设平台支撑架悬挂及平台支撑架,并在平台支撑架上满铺跳板和安装圆钢护栏,并采用钢管或型钢斜撑大模板以加强大模板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筑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砼挡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筑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砼挡墙施工时对于模板支撑结构通常是用木模或小钢模板拼装,并采用加设辅助的锚钉作为模板对拉丝杆的形式加固,以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单面模板受混凝土侧向压力过大而产生暴模的事故。该种施工方式,由于模板拼装块数较多、自身的刚度较小,混凝土成型后的外观质量和平整度效果一般很难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要求,需要大面积的打磨处理,并且由于增设大量辅助锚钉,其模板周转使用次数少,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基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易于与大模板相配合,且不需要预设辅助锚钉(使得砼挡墙外观拼缝更少、平整度更高),易于设计和施工,能够提升砼挡墙施工质量的无锚钉砼挡墙。但是怎样采用操作简便,支承稳靠,易于实施的构筑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是需要考虑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支承稳靠,易于实施的构筑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采用逆作法自上往下分段进行施工,首先,在每段施工区域的坡面开挖成型并完成护坡锚杆1钻孔和注浆后,其特征在于:采用拉结筋2把护坡锚杆1外端固定的悬臂的两个端部和护坡锚杆1的入岩端部焊接成一整体,形成“三角架结构”;随后,在悬臂的两个端头位置布置“L”型的对拉丝杆3,对拉丝杆3用于贯穿大模板5上对应设置的对拉孔位置;紧接着,在砼挡墙钢筋4绑扎完成后支设大模板5,并采用“L”形的对拉丝杆3紧固大模板5;最后,在大模板5安装紧固完毕后在大模板5上安设平台支撑架悬挂11及平台支撑架6,并在平台支撑架6上满铺跳板7和安装圆钢护栏8,并采用钢管或型钢10斜撑大模板5以加强大模板的稳固性;大模板加固完毕后,向砼挡墙钢筋4浇筑混凝土形成砼挡墙结构后,再进行逆作下段区域的施工。同现有施工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的优点是:1、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了自身设计护坡锚杆的锚固作用,以及大模板优势和材料特性,采用拉结钢筋把入岩护坡锚杆悬臂端头部分焊接成一整体,自身悬挑部分形成“三角架结构”,使其所有混凝土对大模板的侧压力都传向护坡锚杆部分,其充分利用了设计中护坡锚杆自身的锚固力,减少了大量的预设锚钉,降低了施工成本以及缩短了作业工期。2、易于设计和施工:能够与大模板相配合使用,充分利用大模板并兼具大模板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施工面积更大,大模板重复利用,降低施工成本),采用砼挡墙无锚钉大模板支撑结构,可缩短砼挡墙施工的工期,确保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砼挡墙的快速形成,实现混凝土成型面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技术质量效果。3、质量可控,操作方便:充分利用了大钢模整体性好、操作方便的特点,确保了混凝土成型后的外观平整、拼缝一至、平整度好,减少了后期的砼挡墙的外观处理;其大模板加固简单、组装方便,且无需搭设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构筑无锚钉砼挡墙在施工时侧立面的示意图;图2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构筑无锚钉砼挡墙在施工时大模板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采用了构筑本专利技术无锚钉砼挡墙在施工时对拉丝杆处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构筑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搭建的操作平台的侧立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护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护坡锚杆、2—拉结筋、3—对拉丝杆、4—砼挡墙钢筋、5—大模板、6—平台支撑架、7—平台木板、8—圆钢护栏、9—垫块、10—斜撑、11—平台支撑架悬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无锚钉砼挡墙,包括砼挡墙钢筋4,所述砼挡墙钢筋4用于构筑覆盖坡面的砼挡墙,还包括护坡锚杆1和拉结筋2;所述护坡锚杆1一端斜向下插固在坡体的岩层内,所述护坡锚杆1的另一端露在坡体外部且斜向上贯穿所述砼挡墙钢筋4并与一根悬臂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固定相连,所述悬臂与所述砼挡墙钢筋4上背离坡面的外侧相抵接;所述悬臂的两个端部与所述护坡锚杆1上位于坡体内的入岩端部之间分别焊接固定有一根所述拉结筋2,并使得所述悬臂和所述拉结筋2共同连接形成“三角架结构”。其中,悬臂和拉结筋2均为钢筋。其中,所述护坡锚杆1采用能够固化的浆液注浆而成(可在注浆前插入钢筋或钢绞线来加固护坡锚杆的强度)。建筑工程的注浆是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例如:水泥浆)注入岩土地基的裂缝或孔隙中,通过置换、充填、挤压等方式以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方法。上述无锚钉砼挡墙施工时包括如下步骤:(1)在边坡逆作法(逆作法是一种现有的挡墙施工工法,是自上往下,分段(层)作业)从上至下开挖成型并完成身护坡锚杆1钻孔和注浆后,采用拉结筋2把悬臂两个端部和护坡锚杆1的入岩端部焊接成一整体,形成“三角架结构”,根据大模板的对拉孔位置在悬臂端头位置布置“L”型的对拉丝杆3(由钢筋制得);在砼挡墙钢筋4绑扎完成后支设大模板5,并采用“L”形的对拉丝杆3紧固大模板5,为满足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操作的需要,在大模板5安装紧固完毕后在其上安设平台支撑架悬挂11及平台支撑架6,并在平台支撑架6上满铺跳板7和安装圆钢护栏8,并采用钢管或型钢10斜撑大模板以加强大模板的稳固性,在以上工序完成大模板校核加固完毕后,浇筑混凝土则形成砼挡墙结构后,再进行逆作下级工序施工。(2)对拉丝杆3的相应改进:由于一般所用的对拉丝杆3的强度虽高,但抗剪性能差,而由于大模板5拼装面积大,拼装时采用“L”型钢筋代替原对拉丝杆,并伸出在大模板面板外后再焊接对拉丝杆,或直接在钢筋上焊接固定钢筋节,可有效的避免安全风险。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大模板支撑方法解决了挡墙外观拼缝较多、平整度差和不需要设置辅助锚钉的问题,不但能缩短工期、减少了边坡裸露的时间,还能取得显著的质量效果和经济效益。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大模板支撑方法构造无锚钉砼挡墙的工艺流程如下:边坡分级开挖→边坡修正→肋板槽人工形成→护坡锚杆钻孔及注浆→拉结钢筋施作→砼挡墙钢筋绑扎→“L”形对拉丝杆钢筋施作→大模板安装→操作平台安装→混凝土浇筑→大模板拆除→肋板槽延伸形成→下一级砼挡墙施工→形成循环作业(逆作至底层)。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大模板支撑方法构造无锚钉砼挡墙,可缩短砼挡墙施工的工期,确保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砼挡墙的快速形成,实现混凝土成型面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效果;其节约工程造价,也可同步纳入相关的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根据满足不同地质条件砼挡墙快速成型的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弥补现有施工方法的不足,以及充实现有的边坡支护施工技术规范。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采用逆作法自上往下分段进行施工,首先,在每段施工区域的坡面开挖成型并完成身护坡锚杆(1)钻孔和注浆后,其特征在于:采用拉结筋(2)把护坡锚杆(1)外端固定的悬臂的两个端部和护坡锚杆(1)的入岩端部焊接成一整体,形成“三角架结构”;随后,在悬臂的两个端头位置布置“L”型的对拉丝杆(3),对拉丝杆(3)用于贯穿大模板(5)上对应设置的对拉孔位置;紧接着,在砼挡墙钢筋(4)绑扎完成后支设大模板(5),并采用“L”形的对拉丝杆(3)紧固大模板(5);最后,在大模板(5)安装紧固完毕后在大模板(5)上安设平台支撑架悬挂(11)及平台支撑架(6),并在平台支撑架(6)上满铺跳板(7)和安装圆钢护栏(8),并采用钢管或型钢(10)斜撑大模板(5)以加强大模板的稳固性;大模板加固完毕后,向砼挡墙钢筋(4)浇筑混凝土形成砼挡墙结构后,再进行逆作下段区域的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采用逆作法自上往下分段进行施工,首先,在每段施工区域的坡面开挖成型并完成身护坡锚杆(1)钻孔和注浆后,其特征在于:采用拉结筋(2)把护坡锚杆(1)外端固定的悬臂的两个端部和护坡锚杆(1)的入岩端部焊接成一整体,形成“三角架结构”;随后,在悬臂的两个端头位置布置“L”型的对拉丝杆(3),对拉丝杆(3)用于贯穿大模板(5)上对应设置的对拉孔位置;紧接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从伟纪桂强陈辉陈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