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03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包括基底、与基底垂直连接的墙面板、若干个均匀固定在基底和墙面板一侧之间的扶壁、若干个均匀固定在基底和墙面板另一侧之间的三角支撑板以及固定安装在所有三角支撑板上的梯面板,基底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槽,墙面板上布设有第一排水管,梯面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槽、植被池以及供电池,植被池和第二水槽之间通过输水管连接,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之间通过第二排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挡土墙的稳定性,提高了挡土墙自身的利用率,带有绿化功能美化环境,布设有太阳能光伏板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为道路两旁的路灯供电。

A retaining wall for road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ad construction retaining wall,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wall panel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a number of buttresses evenly fixed between the base and one side of the wall panel, a number of triangular support plates evenly fixe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panel, and a ladder fixed on all triangular support plates. The front end of the basemen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flume, the wall panel is arranged with a first drain pipe, and the ladder pane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flume, a vegetation pool and a power supply battery. The vegetation pool and the second flume are connected by a water pipe, and the first flume and the second flume are connected by a second drain pipe. The utility model increases the stability of the retaining wall,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retaining wall itself, and has the greening function to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The solar photovoltaic panels are arrange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to supply power for the street lights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
本技术属于挡土墙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
技术介绍
所谓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根据其刚度及位移方式不同,可分为刚性挡土墙、柔性挡土墙和临时支撑三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挡土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且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其中道路施工挡土墙的种类也较多,为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现有的道路施工挡土墙在美化环境和排水循环利用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对挡土墙自身的利用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可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包括基底、与所述基底垂直连接的墙面板、若干个均匀固定在所述基底和墙面板一侧之间的扶壁、若干个均匀固定在所述基底和墙面板另一侧之间的三角支撑板以及固定安装在所有所述三角支撑板上的梯面板;所述基底包括墙踵和墙趾;所述墙面板上除所述三角支撑板之外的位置均匀布设有若干排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靠近所述墙面板的一端贯穿所述墙面板,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所述墙面板的一端贯穿所述梯面板;所述梯面板上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一排水管之间布设有用于放置自然能发电装置的供电池;所述梯面板上靠近任一排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下方布设有用于收集第一排水管排水的第二水槽,所述梯面板上靠近所述第二水槽的下方均匀布设有若干个植被池,所述第二水槽和植被池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所述第二水槽和植被池之间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的输水管相连,所述输水管内布设有浸水层,通过所述浸水层使所述第二水槽内的存水进入所述植被池满足植被生长用水所需;所述墙趾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水槽的积水的第一水槽,所述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之间通过第二排水管相连,所述第二排水管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水槽的两端。优选地,所述梯面板的上端与所述墙面板的上端齐平,所述梯面板的下端与所述墙趾的前端齐平。优选地,所述浸水层的材料为海绵或棉线。优选地,所述植被池的底面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孔眼,当所述植被池中的雨水积水过多时通过所述第三孔眼排出,避免植被淹死。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槽的底面板与所述基底平行。优选地,所述自然能发电装置为太阳能发电系统,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用于蓄电的蓄电池以及用于对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形成的电流进行逆变以满足路灯电流需求的逆变器,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所述蓄电池或直接与所述逆变器相连。优选地,所述供电池包括第一面板、用于放置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的第二面板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用于引出电源线的第四孔眼,所述蓄电池和逆变器安装在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内,阳光充足时,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所述逆变器直接为路灯供电,同时将多余电能存储至所述蓄电池,阳光不足时,所述蓄电池释放电能通过所述逆变器为路灯供电。优选地,所述梯面板和墙面板上均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电源线引出为路灯供电的孔眼。优选地,所述第一水槽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基底的高度,所述第二水槽的两端布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是所述第二水槽的高度的0.3-0.5倍,布设挡板可以使所述第二水槽内存有一定量的水供所述植被池内的植被使用。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水管和输水管为PVC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通过设置与所述扶壁对称的所述三角支撑板提高了挡土墙的稳固性,在所述墙面板上开设第一排水管并将所述第一排水管的排水引入第二水槽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所述浸水层使所述第二水槽内的存水进入所述植被池满足植被生长用水所需,在所述梯面板上布设所述植被池增加了挡土墙的绿化功能,布设太阳能光伏板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挡土墙的自身空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为道路两旁的路灯供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扶壁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供电池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底,101-墙踵,102-墙趾,2-扶壁,3-墙面板,4-三角支撑板,5-梯面板,6-第一排水管,7-第一水槽,8-第二水槽,9-第一孔眼,9-第三水槽,10-输水管,11-植被池,111-第二孔眼,112-第三孔眼,12-供电池,121-第一面板,122-第二面板,123-第四孔眼,13-第二排水管,14-太阳能光伏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包括基底1、与所述基底1垂直连接的墙面板3、若干个均匀固定在所述基底1和墙面板3一侧之间的扶壁2、若干个均匀固定在所述基底1和墙面板3另一侧之间的三角支撑板4以及固定安装在所有所述三角支撑板4上的梯面板5;所述基底1包括墙踵101和墙趾102;所述墙面板3上除所述三角支撑板4之外的位置均匀布设有若干排第一排水管6,所述第一排水管6靠近所述墙面板3的一端贯穿所述墙面板3,所述第一排水管6远离所述墙面板3的一端贯穿所述梯面板5;所述梯面板5上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一排水管6之间布设有用于放置自然能发电装置的供电池12;所述梯面板5上靠近任一排所述第一排水管6的下方布设有用于收集第一排水管6排水的第二水槽8,所述梯面板5上靠近所述第二水槽8的下方均匀布设有若干个植被池11,所述第二水槽8和植被池11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孔眼9和第二孔眼111,所述第二水槽8和植被池11之间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孔眼9和第二孔眼111的输水管10相连,所述输水管10内布设有浸水层,通过所述浸水层使所述第二水槽8内的存水进入所述植被池11满足植被生长用水所需;所述墙趾10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水槽8的积水的第一水槽7,所述第一水槽7和第二水槽8之间通过第二排水管13相连,所述第二排水管13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水槽7的两端。优选地,所述梯面板5的上端与所述墙面板3的上端齐平,所述梯面板5的下端与所述墙趾102的前端齐平。优选地,所述浸水层的材料为海绵或棉线。优选地,所述植被池11的底面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孔眼112,当所述植被池11中的雨水积水过多时通过所述第三孔眼112排出,避免植被淹死。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槽8的底面板与所述基底1平行。优选地,所述自然能发电装置为太阳能发电系统,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14、用于蓄电的蓄电池以及用于对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4形成的电流进行逆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与所述基底(1)垂直连接的墙面板(3)、若干个均匀固定在所述基底(1)和墙面板(3)一侧之间的扶壁(2)、若干个均匀固定在所述基底(1)和墙面板(3)另一侧之间的三角支撑板(4)以及固定安装在所有所述三角支撑板(4)上的梯面板(5);所述基底(1)包括墙踵(101)和墙趾(102);所述墙面板(3)上除所述三角支撑板(4)之外的位置均匀布设有若干排第一排水管(6),所述第一排水管(6)靠近所述墙面板(3)的一端贯穿所述墙面板(3),所述第一排水管(6)远离所述墙面板(3)的一端贯穿所述梯面板(5);所述梯面板(5)上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一排水管(6)之间布设有用于放置自然能发电装置的供电池(12);所述梯面板(5)上靠近任一排所述第一排水管(6)的下方布设有用于收集第一排水管(6)排水的第二水槽(8),所述梯面板(5)上靠近所述第二水槽(8)的下方均匀布设有若干个植被池(11),所述第二水槽(8)和植被池(11)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孔眼(9)和第二孔眼(111),所述第二水槽(8)和植被池(11)之间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孔眼(9)和第二孔眼(111)的输水管(10)相连,所述输水管(10)内布设有浸水层;所述墙趾(10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水槽(8)的积水的第一水槽(7),所述第一水槽(7)和第二水槽(8)之间通过第二排水管(13)相连,所述第二排水管(13)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水槽(7)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与所述基底(1)垂直连接的墙面板(3)、若干个均匀固定在所述基底(1)和墙面板(3)一侧之间的扶壁(2)、若干个均匀固定在所述基底(1)和墙面板(3)另一侧之间的三角支撑板(4)以及固定安装在所有所述三角支撑板(4)上的梯面板(5);所述基底(1)包括墙踵(101)和墙趾(102);所述墙面板(3)上除所述三角支撑板(4)之外的位置均匀布设有若干排第一排水管(6),所述第一排水管(6)靠近所述墙面板(3)的一端贯穿所述墙面板(3),所述第一排水管(6)远离所述墙面板(3)的一端贯穿所述梯面板(5);所述梯面板(5)上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一排水管(6)之间布设有用于放置自然能发电装置的供电池(12);所述梯面板(5)上靠近任一排所述第一排水管(6)的下方布设有用于收集第一排水管(6)排水的第二水槽(8),所述梯面板(5)上靠近所述第二水槽(8)的下方均匀布设有若干个植被池(11),所述第二水槽(8)和植被池(11)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孔眼(9)和第二孔眼(111),所述第二水槽(8)和植被池(11)之间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孔眼(9)和第二孔眼(111)的输水管(10)相连,所述输水管(10)内布设有浸水层;所述墙趾(10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水槽(8)的积水的第一水槽(7),所述第一水槽(7)和第二水槽(8)之间通过第二排水管(13)相连,所述第二排水管(13)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水槽(7)的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梯面板(5)的上端与所述墙面板(3)的上端齐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