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类加工容器用抗菌不锈钢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锈钢材料领域,特别提供一种食品类加工容器用抗菌不锈钢。
技术介绍
现有含铜抗菌不锈钢一般是利用不锈钢与介质溶液环境接触过程中释放的微量铜离子参与细菌杀灭过程,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增殖,降低其所带来的感染风险。众所周知,食品类加工容器通常采用不锈钢材质制造,如果采用现有含铜抗菌不锈钢来制作加工容器,理论上可有效降低细菌增殖带来的食品被细菌感染的风险,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以下不足:(1)含铜抗菌不锈钢对于细菌浓度较高的细菌的抑制作用有限,现有抗菌实验依据“JISZ2801-200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GB/T2591-2003《抗菌塑料抗菌性能实验方法和抗菌效果》”等相关标准规定,开发的抗菌不锈钢都是以细菌浓度最高为105CFU/mL为目标开发的,对于细菌浓度更高的条件,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效果显著降低。(2)原有抗菌不锈钢的杀菌作用时间一般在6小时左右,这是因为铜离子的溶出浓度和细菌的增殖速率是相互博弈的,也即是,按照铜离子的平均溶出速率计算,一般需经过六个小时后,才能达到可以抑制足够细菌增殖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类加工容器用抗菌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该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如下:C:≤0.08;Si:≤1.00;Mn:≤1.00;P:≤0.04;S:≤0.03;Ni:5.50‑8.50;Cr:15.5‑18.5;Cu:3.0‑5.0;Ga:0.05‑2.0;余量为F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类加工容器用抗菌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该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如下:C:≤0.08;Si:≤1.00;Mn:≤1.00;P:≤0.04;S:≤0.03;Ni:5.50-8.50;Cr:15.5-18.5;Cu:3.0-5.0;Ga:0.05-2.0;余量为Fe。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食品类加工容器用抗菌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该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如下:C:≤0.03;Si:≤0.50;Mn:≤0.50;P:≤0.01;S:≤0.01;Ni:6.50-7.50;Cr:16.5-17.5;Cu:3.5-4.5;Ga:0.50-1.5;余量为Fe。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食品类加工容器用抗菌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光,赵金龙,杨柯,席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