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0964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为国内地震台站观测提供一种脱气效率高、稳定性好的脱气装置。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包含进水区、喷射负压脱气区、集气集水区、出水区四个部分组成,四个部分依次相连,其中:进水区包含至少一个进水口;喷射负压脱气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漏斗出口、容积空间、第一小通道、第二小通道;集气集水区包含一个收集容腔和位于收集容腔上端的一个出气口;出水区位于收集容腔的下部,包含至少一个出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水分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
技术介绍
数字化气体观测的脱气-集气装置是数字化观测技术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它关系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产出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在实际气氡观测中,数据结果显示均不是理想,数据不稳定,出现“毛刺、负跳”太多,井水矿化度高需要经常清洗装置、装置容积过大平衡气量大、缺少恒温装置等是影响数据不稳定的主要干扰因素,数据内在质量无法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对改进脱气装置进行、实验。研制一种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并达到新型脱气装置最佳使用效果,解决气氡观测脱气装置稳定性难题,进一步提高气氡观测数据的内在质量。为国内地震台站观测提供一种脱气效率高、稳定性好的脱气装置,使其达到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改进的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利情况,使集气-脱气装置在特定条件下,稳定地将地下水中的溶解气脱出,并及时、有效地送到观测仪器。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包含进水区、喷射负压脱气区、集气集水区、出水区四个部分组成,四个部分依次相连,其中:进水区包含至少一个进水口;喷射负压脱气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漏斗出口、容积空间、第一小通道、第二小通道;集气集水区包含一个收集容腔和位于收集容腔上端的一个出气口;出水区位于收集容腔的下部,包含至少一个出水口。进一步地,喷射负压脱气区还可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可使得少量空气进入容积空间,使得水流在重力作用下能较快通过第一小通道和第二小通道进入收集容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小通道位于容积空间的下方,且第一小通道的直径大于第二小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连接于观测井,收集观测井中的地下水进行脱气处理,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的出气口连接于气体检测仪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可通过水泵连接于观测井。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观测仪器为氡气检测仪。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的主体采用有机玻璃构造。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的收集容腔的集水器外壁分成内外两层,中间是真空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收集容腔的外部设置有水浴保温装置。本技术所获得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集气体积小,脱气效率高:能够快速有效地将新鲜气体引入氡气检测仪的传感器中。(2)装置材质设计:使用的是有机玻璃材料,装置透明可见,有利于日常工作中数据异常情况排除与处理。(3)装置保温设计:容器采用双层真空隔温设计,外部的水浴保温双重保温可使得气体不受室温的干扰。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喷射负压式集气-脱气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气氡观测的干扰环节,达到新型脱气装置最佳使用效果,解决气氡观测脱气装置稳定性难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1、2,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技术提供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一种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10),包含进水区、喷射负压脱气区、集气集水区、出水区四个部分组成,四个部分依次相连,其中:进水区包含至少一个进水口(1);喷射负压脱气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漏斗出口(2)、容积空间(4)、第一小通道(5)、第二小通道(6);集气集水区包含一个收集容腔(8)和位于收集容腔(8)上端的一个出气口(7);出水区位于收集容腔(8)的下部,包含至少一个出水口(9)。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在部位与部位之间采用了橡胶圈密封和标准卡箍连接。进一步地,喷射负压脱气区还可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3),所述进气口(3)可使得少量空气进入容积空间(4),使得水流在重力作用下能较快通过第一小通道(5)和第二小通道(6)进入收集容腔(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小通道(5)位于容积空间(4)的下方,且第一小通道(5)的直径大于第二小通道(6)。进一步地,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10)连接于观测井(11),收集观测井中的地下水进行脱气处理,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10)的出气口(7)连接于气体检测仪器(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10)可通过水泵(12)连接于观测井(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观测仪器(13)为氡气检测仪。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水区设置有防堵塞装置,在水流通道的漏斗出口(2)上方设置有一个防堵塞针。由于水中有一定的矿化度,水在系统中流动,会引起系统堵塞,可通过防堵塞针向下挤压进行清理。清除堵塞物后,数据可以在时间内恢复,不影响数据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的主体采用有机玻璃构造。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的收集容腔(8)的集水器外壁分成内外两层,中间是真空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收集容腔的外部设置有水浴保温装置,这样对集水与集气区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可使得内容积的地下水的温度不受室温的干扰。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的装置的脱气-集气过程如下:当观测井的地下水流入到脱气装置后,在喷射负压脱气区上部有一个漏斗出口(2),这时其水的容积被压缩,在漏斗出口(2)处形成喷射,一部分溶解气被脱析出。在漏斗出口(2)的外有一个容积空间(4),由于地下水的喷射作用,在喷射区外面的容积空间内形成负压区,由于这个负压区的存在,使得地下水中的溶解气再次被脱析。这些被两次脱析出的气体与地下水一起再向下喷射到达喷射区最下端的第一小通道(5),地下水在这个第一小通道(5)内具有快速喷流作用,在到达第一小通道(5)的下端的第二小通道(6)突然其通道变大,地下水的容积被突然变大,溶解气被再次脱析。这样从观测井流入脱气装置的地下水经过了三次脱析,其脱气效率极高。以上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及试验所测试结果,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工艺参数变更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限于篇幅,本技术中未展开叙述的技术均采用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10)包含进水区、喷射负压脱气区、集气集水区、出水区四个部分组成,四个部分依次相连,其中:进水区包含至少一个进水口(1);喷射负压脱气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漏斗出口(2)、容积空间(4)、第一小通道(5)、第二小通道(6);集气集水区包含一个收集容腔(8)和位于收集容腔(8)上端的一个出气口(7);出水区位于收集容腔(8)的下部,包含至少一个出水口(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10)包含进水区、喷射负压脱气区、集气集水区、出水区四个部分组成,四个部分依次相连,其中:进水区包含至少一个进水口(1);喷射负压脱气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漏斗出口(2)、容积空间(4)、第一小通道(5)、第二小通道(6);集气集水区包含一个收集容腔(8)和位于收集容腔(8)上端的一个出气口(7);出水区位于收集容腔(8)的下部,包含至少一个出水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射负压脱气区还可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3),所述进气口(3)可使得少量空气进入容积空间(4),使得水流在重力作用下能较快通过第一小通道(5)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光刘丽刘爽刘双韩艳鲜述东杨昆陈征陈芳如王亚男董艳涛郭红霞王晶晶刘子哲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市地震台刘建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