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034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抑制螺栓紧固有多个外壳部件的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单元外壳的局部油渗。以将罩(72)的紧固用凸缘(72a)与托架(100)连结的方式配设有加强件(120),因此变速驱动桥(12)的支承强度被加强件(120)加强,从而提高变速驱动桥(12)的支承强度。另外,加强件(120)与紧固用凸缘(72a)连结,因此局部提高紧固用凸缘(72a)的刚性,抑制由紧固用凸缘(72a)的朝向扩开方向的变形而引起的油渗。即,通过使用共用的加强件(120),能够发挥对变速驱动桥(12)的支承强度的加强以及防止从紧固用凸缘(72a)的对接部分发生的局部油渗这两个功能,从而能够实现抑制质量以及成本的增加。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driving system unit for vehicle

The invention inhibits the local oil seepage of the unit housing of a driving system unit for a vehicle with multiple shell components inherent in bolt tightening. A reinforcement (120) is provided by connecting the flange (72a) of the cover (72) with the bracket (100), so that the support strength of the variable speed drive axle (12) is strengthened by the reinforcement (120), thereby improving the support strength of the variable speed drive axle (12). In addition, the reinforcement (120)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ange (72a) for fastening, so the rigidity of the flange (72a) for fastening is increased locally, and the oil seepage caused by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lange (72a) for fastening towards the expansion direction is suppressed. That is to say, by using the common reinforcement (120), the two func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strength of the variable speed drive axle (12) and preventing local oil seepage from the butt part of the fastening flange (72a) can be brought into play, thus the increase of quality and cost can be restrai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特别是涉及将由多个外壳部件构成单元外壳的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固定于车身侧支承部的支承构造。
技术介绍
对于变速器、变速驱动桥、驱动用动力单元等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而言,一般情况下,其单元外壳经由支承部件被固定并支承于车身侧支承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是上述情况的一个例子,具有发动机以及变速器的驱动用动力单元经由作为支承部件的一对托架而固定于安装装置(车身侧支承部)。在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有利用加强件对这些托架进行紧固来加强的技术(参照段落0005)。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变速驱动桥的支承构造,该变速驱动桥外壳具有多个外壳部件(罩14、筒状外壳16、盖18),在将上述外壳部件沿轴向相互对接的状态下进行螺栓紧固,并且在盖侧将变速驱动桥固定并支承于安装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作为支承部件而使用扭矩杆,并且为了进行该扭矩杆的加强而配设加强件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026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74170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34564号公报然而,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在单元外壳由多个外壳部件构成,并且设置于该外壳部件的开口端的凸缘等对接部相互对接而进行螺栓紧固的情况下,若因内部的动力传递齿轮的啮合反作用力等而产生轴向的推力载荷的话,则因该推力载荷而使得在对接部作用有扩开方向的力,由此有可能在周向上的螺栓紧固部的中间位置等,对接部发生局部变形而产生油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的状况为背景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抑制通过将多个外壳部件螺栓紧固来一体结合而成的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单元外壳的局部油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a)其具备单元外壳,该单元外壳具有在轴向的开口端设置有对接部的多个外壳部件,在将上述对接部沿轴向相互对接的状态下进行螺栓紧固,从而上述多个外壳部件被一体地结合在一起,(b)上述多个外壳部件中的任一固定用外壳部件经由支承部件而被固定于车身侧支承部,(c)在上述单元外壳的外侧配设有加强用的加强件,以便利用上述加强件将上述固定用外壳部件的对接部以及和该对接部对接而进行了螺栓紧固的另一外壳部件的对接部中的至少一方、与上述支承部件或者供该支承部件固定的上述车身侧支承部连结。在第1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的基础上,第2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加强件除了具有固定于上述对接部的第1加强连结部之外,还具备固定于上述单元外壳的除上述对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2加强连结部。在第1专利技术或者第2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的基础上,第3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供上述加强件连结的对接部是以从上述外壳部件的开口端朝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紧固用凸缘。在第1专利技术~第3专利技术中的任一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的基础上,第4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加强件配设成:将上述固定用外壳部件的对接部、与上述支承部件或者供该支承部件固定的上述车身侧支承部连结。在第1专利技术~第3专利技术中的任一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的基础上,第5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加强件配设成:将上述另一外壳部件的对接部、与上述支承部件或者供该支承部件固定的上述车身侧支承部连结。在第1专利技术~第5专利技术中的任一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中,第6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旋转轴并且在上述单元外壳内配设有向左右的前轮分配动力的差动齿轮装置的、前轮驱动车辆用的变速驱动桥。在这样的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中,以将固定用外壳部件的对接部以及和该对接部对接而进行了螺栓紧固的另一外壳部件的对接部中的至少一方、与支承部件或者车身侧支承部连结的方式配设加强件,因此利用加强件来加强支承部件对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进行支承的支承强度,提高针对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强度。另外,加强件与对接部连结,因此局部提高该对接部的刚性,从而抑制由对接部的朝向扩开方向的变形而引起的油渗。在第2专利技术中,加强件除了具有固定于对接部的第1加强连结部之外,还具备固定于单元外壳的对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2加强连结部,因此能够将这些加强连结部的连结位置分别独立地设定于适当的位置,因此既能够适当地加强由支承部件产生的支承强度,又能够适当地抑制从对接部发生的局部油渗。在通过第2加强连结部而实现的加强中,例如也能够使单元外壳的刚性局部性地升高,从而提高NV〔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性能。在第3专利技术中,在供加强件连结的对接部是以从外壳部件的开口端朝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紧固用凸缘的情况下,因推力载荷而使得紧固用凸缘的根部分(内周侧的L字形部分)容易变形,从而扩开方向的变形量增大而使得油渗成为问题的可能性较高,但通过将加强件与该紧固用凸缘连结,从而抑制扩开变形,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由该扩开变形引起的油渗。在第4专利技术中,加强件与经由支承部件而固定于车身侧支承部的固定用外壳部件的对接部连结,因此抑制加强件的连结位置(螺纹孔的位置等)的偏差而减少组装应变,由此适当地得到作为加强部件的加强件的功能。在第5专利技术中,加强件与同固定用外壳部件的对接部对接而进行了螺栓紧固的另一外壳部件的对接部连结,因此即使在因加强筋等的影响而使得另一外壳部件的对接部的朝向扩开方向的变形比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另一外壳部件的对接部的刚性,从而适当地抑制由变形引起的油渗。在第6专利技术中,在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为前轮驱动车辆用的变速驱动桥的情况下,因内部的动力传递齿轮的啮合反作用力等而产生轴向的推力载荷,从而有可能因该推力载荷而使得在对接部作用有扩开方向的力,由此在局部产生油渗现象,但通过将加强件与对接部连结,从而既能够提高变速驱动桥的支承强度,又能够抑制油渗。附图说明图1是对具备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支承构造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要点图。图2是例示了图1的变速驱动桥的外观形状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变速驱动桥外壳的罩的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安装有托架以及加强件的状态的图。图4是放大表示配设有图3的罩的托架以及加强件的部分的主视图、即是从车辆后方侧观察的图。图5是放大表示配设有图3的罩的托架以及加强件的部分的侧视图、即是从车辆右方向(图4的右方向)观察的图,并且是表示托架固定于安装装置的状态的图。图6是单独表示加强件的立体图。图7是图1~图6的实施例中的变速驱动桥的支承构造的概念图。图8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并且是与图7对应的概念图。图9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并且是与图7对应的概念图。图10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并且是与图7对应的概念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例如应用于前轮驱动车辆用的变速驱动桥的支承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变速器、驱动用动力单元等其他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设置于多个外壳部件的开口端的对接部是设置有供紧固螺栓插通的插通孔或供紧固螺栓旋合的螺纹孔的部分,例如是以从开口端朝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紧固用凸缘,但通过使筒形状的外壳部件的轴向的开口端变厚来设置螺纹孔,也能够以这种方式作为对接部来使用。还可以在多个外壳部件的一部分的对接部设置紧固用凸缘。作为车身侧支承部,例如优选使用内置橡胶等弹性体、流体来吸收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12)的支承构造,其具备单元外壳(70),该单元外壳具有在轴向的开口端设置有对接部(72a;74a;74b;76a)的多个外壳部件(72;74;76),将所述对接部在沿轴向相互对接的状态下进行螺栓紧固,从而所述多个外壳部件被一体地结合在一起,所述多个外壳部件中的任一固定用外壳部件(72)经由支承部件(100)而被固定于车身侧支承部(102),所述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外壳的外侧配设有加强用的加强件(120;140;150;160),以便利用所述加强件将所述固定用外壳部件的对接部(72a)以及和该对接部对接而进行了螺栓紧固的另一外壳部件(74)的对接部(74a)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支承部件或者供该支承部件固定的所述车身侧支承部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8 JP 2017-0824071.一种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12)的支承构造,其具备单元外壳(70),该单元外壳具有在轴向的开口端设置有对接部(72a;74a;74b;76a)的多个外壳部件(72;74;76),将所述对接部在沿轴向相互对接的状态下进行螺栓紧固,从而所述多个外壳部件被一体地结合在一起,所述多个外壳部件中的任一固定用外壳部件(72)经由支承部件(100)而被固定于车身侧支承部(102),所述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外壳的外侧配设有加强用的加强件(120;140;150;160),以便利用所述加强件将所述固定用外壳部件的对接部(72a)以及和该对接部对接而进行了螺栓紧固的另一外壳部件(74)的对接部(74a)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支承部件或者供该支承部件固定的所述车身侧支承部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系统单元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除了具有固定于所述对接部(72a;74a)的第1加强连结部(128)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庆卓川西裕士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