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75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底座、线圈盘、加热载体和隔热件,底座设置有容置空间,线圈盘设于容置空间内,加热载体盖合固定于底座的上侧以封盖容置空间,隔热件间隔设于加热载体朝向线圈盘的下表面,且隔热件与加热载体围合形成密闭的隔热腔,隔热腔内充入惰性气体。本专利提出的烹饪器具通过在加热载体的下表面形成有充入惰性气体的隔热腔,或者,在隔热件与加热载体之间设置空气层;如此,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加热载体上的热量散失,提高烹饪器具的加热效果和能效值;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烹饪器具内部电气元器件的温度过高,从而能够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一般包括底座100'、线圈盘200'、散热风扇和炉面板300',其中,线圈盘200'和散热风扇均设于底座100'内,炉面板300'盖合设于底座100'的上方。烹饪器具工作过程中,为避免电气元器件温度过高,需要通过散热风扇对电气元器件进行散热。然而,由于散热风扇产生的散热风会把炉面板底部的热量带走,导致烹饪器具的能效值降低、加热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旨在提高烹饪器具的能效值和加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烹饪器具包括底座,设有容置空间;线圈盘,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加热载体,盖合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侧以封盖所述容置空间;以及,隔热件,间隔设于所述加热载体的朝向所述线圈盘的下表面,且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加热载体围合形成密闭的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加热载体之间设有空气层。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面盖,所述面盖固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加热载体之间;所述面盖上设有安装台阶,所述隔热件搭接于所述安装台阶、以在所述隔热件和所述加热载体之间形成所述隔热腔。优选地,所述面盖与所述加热载体密封抵接,所述隔热件与所述面盖密封搭接,以使所述隔热腔呈密闭设置。优选地,所述隔热件与所述面盖粘接固定或一体注塑成型。优选地,所述隔热件朝向所述加热载体的上表面设有热反射层。优选地,所述热反射层为银层或二氧化钛层。优选地,所述隔热件呈板状设置,且所述隔热件的厚度的范围为0.2mm至2mm。优选地,所述隔热腔沿上下方向的厚度的范围为0.5mm至10mm。优选地,所述线圈盘与所述隔热件的间距的范围为0mm至10mm。优选地,所述线圈盘在所述加热载体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隔热件在所述加热载体上的投影区域内。本技术烹饪器具通过在加热载体的下表面设置隔热件,该隔热件与加热载体围合形成密闭的隔热腔,由于隔热腔内充满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的热导率很低,因此,在烹饪器具工作过程中,烹饪锅具的热量会受到隔热腔的阻断,从而能够阻止热量从加热载体向烹饪器具内部传递。因此,本专利通过在隔热件与加热载体之间形成的隔热腔,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加热载体上的热量散失,提高烹饪器具的加热效果、烹饪效果、能效值和节能减排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从加热载体传递到烹饪器具内部的热量减少了,因此能够避免烹饪器具内部电气元器件的温度过高,从而能够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现有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中烹饪器具去除隔热件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底座500面盖200线圈盘410隔热腔300炉面板510安装台阶400隔热件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2和图3所示,现有的烹饪器具在炉面板300'的下表面设有云母片400',由于云母片400'的热导率较低,能够对炉面板300'底部的热量实现一定程度的阻挡,从而能够减少炉面板300'下表面的热量损失,然而,由于云母片400'与炉面板300'直接接触,因此,云母片400'的阻热效果不明显,这导致现有的烹饪器具的能效值仍然较低,无法显著地提高烹饪器具的加热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能够避免散热风带走加热载体的热量,从而提高烹饪器具的能效值并改善烹饪器具的加热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陶炉、红外加热炉、电磁红外混合加热炉、电饭煲、电压力锅、煎烤机中的任意一种。对于电磁炉、电陶炉等,所述加热载体为炉面板300;后文为叙述方便,均以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烹饪器具包括底座100、线圈盘200、炉面板300和隔热件400,所述底座100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线圈盘200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炉面板300盖合固定于所述底座100的上侧以封盖所述容置空间,所述隔热件400间隔设于所述炉面板300朝向所述线圈盘200的下表面,且所述隔热件400与所述炉面板300围合形成密闭的隔热腔410,所述隔热腔410内充入惰性气体。本专利提出的烹饪器具在炉面板300的下表面设有隔热件400,该隔热件400与炉面板300围合形成密闭的隔热腔410,隔热腔410内充满惰性气体,由于惰性气体的热导率很低,因此,在烹饪器具工作过程中,烹饪锅具的热量会受到隔热腔410的阻断,从而能够阻止热量从炉面板300向烹饪器具内部传递。本专利通过在隔热件400与炉面板300之间形成的隔热腔410,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炉面板300上的热量散失,提高烹饪器具的加热效果、烹饪效果、能效值和节能减排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从炉面板300传递到烹饪器具内部的热量减少了,因此能够避免烹饪器具内部电气元器件的温度过高,从而能够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具体地,所述惰性气体为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中的一种或多种。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隔热腔410的隔热性能,所述隔热腔410还可以抽成真空或填充隔热材料,具体地,所述隔热材料可以为气凝胶、陶瓷纤维、玻璃棉、泡沫陶瓷、泡沫玻璃中的至少一种。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隔热腔410内未充入惰性气体、未抽成真空以及未填充隔热材料时,隔热腔410内还可以充入空气,空气层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具体地,真空层的隔热效果优于惰性气体层,惰性气体的隔热效果层优于空气层;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有容置空间;线圈盘,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加热载体,盖合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侧以封盖所述容置空间;以及,隔热件,间隔设于所述加热载体的朝向所述线圈盘的表面,且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加热载体围合形成密闭的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加热载体之间设有空气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有容置空间;线圈盘,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加热载体,盖合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侧以封盖所述容置空间;以及,隔热件,间隔设于所述加热载体的朝向所述线圈盘的表面,且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加热载体围合形成密闭的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加热载体之间设有空气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面盖,所述面盖固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加热载体之间;所述面盖上设有安装台阶,所述隔热件搭接于所述安装台阶、以在所述隔热件和所述加热载体之间形成所述隔热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与所述加热载体密封抵接,所述隔热件与所述面盖密封搭接,以使所述隔热腔呈密闭设置。4.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吉昌易亮吴金华张翼飞郭兴家陈荣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