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盘座、线圈盘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750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圈盘座、线圈盘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中,线圈盘座包括:线圈绕设区;以及导风结构,邻设于所述线圈绕设区,并包括相并行设置的多个导风筋,该多个导风筋沿所述线圈绕设区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对于任一导风筋,其具有在所述线圈绕设区的周向上呈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由下至上倾斜延伸的导风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提高具有该线圈盘座的线圈盘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盘座、线圈盘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圈盘座、线圈盘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线圈盘是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关键部件。目前,市场上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如电磁炉等)功率普遍较大,其在使用时,线圈盘处在高电压、大电流的工作环境下,线的发热量很大,加之磁芯也具有一定的损耗,磁芯损耗较大时,发热也十分严重,这就导致线圈盘整体温度非常高。当线圈盘温度超过线、线圈盘座的耐温极限后就会出现烧线或融盘现象,从而导致线圈盘失效,电磁加热烹饪器具无法使用。此外,当温度超过磁芯的居里温度时,也会导致线圈盘性能下降,影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因此,线圈盘的散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市场上的线圈盘并未设置散热结构,或者仅简单地设置有竖直贯穿线圈盘座的散热孔,导热风难以吹到线圈盘表面,而使得线圈盘的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线圈盘座,旨在提高具有该线圈盘座的线圈盘的散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线圈盘座包括:线圈绕设区;以及导风结构,邻设于所述线圈绕设区,并包括相并行设置的多个导风筋,该多个导风筋沿所述线圈绕设区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对于任一导风筋,其具有在所述线圈绕设区的周向上呈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由下至上倾斜延伸的导风侧面。可选地,所述导风侧面呈平面或弧面或扭曲面设置。可选地,所述导风侧面的由内至外的延伸方向与经过所述导风筋的中心以及所述线圈盘座的中心的直线呈预设角度的夹角。可选地,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20°~70°。可选地,所述导风筋呈片状设置,且所述导风筋由下至上倾斜延伸。可选地,所述导风结构呈环形设置。可选地,所述线圈绕设区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线圈绕设区包括内环绕设区、及间隔环设于所述内环绕设区外侧的外环绕设区;所述内环绕设区和所述外环绕设区之间设有一所述导风结构;及/或所述外环绕设区的外侧设有另一所述导风结构。可选地,所述线圈绕设区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线圈绕设区包括内环绕设区、及间隔环设于所述内环绕设区外侧的外环绕设区;所述内环绕设区和所述外环绕设区之间设有所述导风结构;所述线圈盘座还包括邻设于所述外环绕设区外边缘的过风结构,所述过风结构包括沿所述外环绕设区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过风孔。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线圈盘,包括:前述的线圈盘座;以及绕圈绕组,绕设于所述线圈盘座的线圈绕设区。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包括:底座;以及前述的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底座上。可选地,所述线圈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线圈绕设区的周向上邻设有导风结构,且该导风结构的导风筋具有由下至上的导风侧面,如此,可使得当散热风从线圈盘下方往上吹时,散热风会被导风侧面引导,而形成斜向吹散于线圈盘上表面的散热涡流,从而增加散热风在线圈盘上表面的停留效果,以更好地将线圈绕组的热量带走,使得线圈盘的温度有效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线圈盘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线圈盘座的气流导向示意图;图4为图1中线圈盘座的上盘面和下盘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线圈盘座另一实施例的上盘面和下盘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局部投影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线圈盘座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线圈盘座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线圈盘座11线圈绕设区111内环绕设区112外环绕设区12导风结构121导风筋122导风侧面120导风通道121a上端面投影121b下端面投影13过风结构130过风孔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线圈盘座。参照图1和图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线圈盘座10包括:线圈绕设区11;以及导风结构12,邻设于线圈绕设区11,并包括相并行设置的多个导风筋121,该多个导风筋121沿线圈绕设区11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对于任一导风筋121,其具有在线圈绕设区11的周向上呈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由下至上倾斜延伸的导风侧面122。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导风筋121之间间隔出一导风通道120,以供散热风穿过。优选地,多个导风筋121在线圈绕设区11的周向上,呈均匀间隔排布,如此,各导风通道120是一致的,可提高导风的均匀性。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导风筋121通常呈片状设置,且由下至上倾斜延伸,如此,可以想见的是,导风筋121的上端和下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并使得导风筋121的相对两侧面均为由下至上倾斜延伸的导风侧面122。如图5,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导风筋121的上端面投影121a和下端面投影121b完全不重合,以使得导风筋121的导风侧面122具有较大的斜度,从而具有更佳倾斜导风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线圈绕设区11的周向上邻设有导风结构12,且该导风结构12的导风筋121具有由下至上的导风侧面122,如此,可使得当散热风从具有该线圈盘座10的线圈盘下方往上吹时,散热风会被导风侧面122引导,而形成斜向吹散于线圈盘上表面(见图3)的散热涡流,从而增加散热风在线圈盘上表面的停留效果,以更好地将线圈绕组的热量带走,使得线圈盘的温度有效降低。如图1,本实施例中,导风结构12优选呈环形设置,相较于仅在线圈绕设区11的部分周向边缘(内边缘及/或外边缘)邻设导风筋121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可使得线圈绕设区11的整个周向边缘都可获得散热风的良好吹拂,从而使得线圈绕设区11内的线圈绕组可以获得更好的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绕设区;以及导风结构,邻设于所述线圈绕设区,并包括相并行设置的多个导风筋,该多个导风筋沿所述线圈绕设区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对于任一导风筋,其具有在所述线圈绕设区的周向上呈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由下至上倾斜延伸的导风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绕设区;以及导风结构,邻设于所述线圈绕设区,并包括相并行设置的多个导风筋,该多个导风筋沿所述线圈绕设区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对于任一导风筋,其具有在所述线圈绕设区的周向上呈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由下至上倾斜延伸的导风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侧面呈平面或弧面或扭曲面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侧面的由内至外的延伸方向与经过所述导风筋的中心以及所述线圈盘座的中心的直线呈预设角度的夹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20°~7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筋呈片状设置,且所述导风筋由下至上倾斜延伸。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呈环形设置。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设区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兴家易亮张翼飞范吉昌吴金华陈荣王开祥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