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588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包括夹具盘本体以及设置在夹具盘本体上的多行固定孔,每个固定孔内均设置有上端空腔和下端空腔,每个固定孔均包括铝塑板层、磷化层、白铜锡层和镀银层,磷化层设置在铝塑板层的外表面,白铜锡层设置在磷化层的外表面,镀银层设置在白铜锡层的外表面,夹具盘本体的底部设有凹槽,夹具盘本体内置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外部恒压电源和充电端,外部恒压电源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增加测试的方便性、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使用较为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绿色高能环保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绿色环保,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少等突出的优点,是摄像机、笔记本和移动电话的理想电源。锂离子电池成为近年来广泛的研究热点,扣式电池是锂离子电池中使用较广泛的一种,扣式电池一般包括有上盖和下盖,生产时装主电芯,然后将上盖和下盖组合,然后再进行充电和焊接,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生产扣式锂离子电池时一般是将电池固定在夹具盘上进行批量生产。由于锂电池在生产后还需要测试其充电性能的好坏,通常是将锂电池从夹具盘上拿下,然后放到测试设备上进行测试,这样操作就比较麻烦,造成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增加测试的方便性、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使用较为安全的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包括夹具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夹具盘本体上的多行固定孔,相邻两行的所述固定孔的个数不同,每个所述固定孔内均设置有上端空腔和下端空腔,每个所述固定孔均包括铝塑板层、磷化层、白铜锡层和镀银层,所述磷化层设置在所述铝塑板层的外表面,所述白铜锡层设置在所述磷化层的外表面,所述镀银层设置在所述白铜锡层的外表面,所述夹具盘本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夹具盘本体内置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外部恒压电源和充电端,所述外部恒压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充电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S-102T,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42kΩ。在本技术所述的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中,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外部恒压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型号为E-352。在本技术所述的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中,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为380pF。在本技术所述的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技术所述的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中,所述上端空腔的直径为5~24mm,所述下端空腔的直径为4~18mm,所述上端空腔(8)的深度为0.8~3.3mm,所述磷化层的厚度为0.5~0.8mm,所述白铜锡层的厚度为0.4~0.9mm,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0.2~0.4mm。实施本技术的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夹具盘本体内置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外部恒压电源和充电端,采用该充电电路就可以直接对扣式电池或电容进行性能的测试,省去了专门的测试设备,也省去了将扣式电池或电容放到测试设备上的步骤,第一二极管和第三电阻均用于限流保护,因此能增加测试的方便性、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使用较为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所述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实施例中,该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该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包括夹具盘本体1以及设置在夹具盘本体上的多行固定孔2,相邻两行的固定孔2的个数不同,例如:第一行的固定孔2的个数为8个,第二行的固定孔2的个数为7个。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固定孔2的行数以及每行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每个固定孔2内均设置有上端空腔3和下端空腔4,每个固定孔2均包括铝塑板层5、磷化层6、白铜锡层7和镀银层8,其中,磷化层6设置在铝塑板层5的外表面,白铜锡层7设置在磷化层6的外表面,镀银层8设置在白铜锡层7的外表面,夹具盘本体1的底部设有凹槽9,生产时,将扣式电池或电容分别装入到每个固定孔2内,分别进行组装、焊接、充电和检测等工序。该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的结构较为简单,能承受较高的温度,防腐性和耐磨性更强,使用寿命更长。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上端空腔3的直径为5~24mm,下端空腔4的直径为4~18mm,上端空腔3的深度为0.8~3.3mm,磷化层6的厚度为0.5~0.8mm,白铜锡层7的厚度为0.4~0.9mm,镀银层8的厚度为0.2~0.4mm。本实施例中,夹具盘本体1内置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图4中该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三电阻R3、外部恒压电源Vin和充电端BAT,其中,外部恒压电源Vin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GND,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充电端BAT连接。该充电电路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电路结构较为简单,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一二极管D1为限流二极管,用于对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流进行限流保护,第三电阻R3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的型号为S-102T,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42kΩ。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二极管D1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具有类似功能的二极管,第三电阻R3的阻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在对扣式电池或电容进行测试时,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夹具盘本体上的多行固定孔,相邻两行的所述固定孔的个数不同,每个所述固定孔内均设置有上端空腔和下端空腔,每个所述固定孔均包括铝塑板层、磷化层、白铜锡层和镀银层,所述磷化层设置在所述铝塑板层的外表面,所述白铜锡层设置在所述磷化层的外表面,所述镀银层设置在所述白铜锡层的外表面,所述夹具盘本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夹具盘本体内置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外部恒压电源和充电端,所述外部恒压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充电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S‑102T,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42k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来生产扣式电池或电容的夹具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夹具盘本体上的多行固定孔,相邻两行的所述固定孔的个数不同,每个所述固定孔内均设置有上端空腔和下端空腔,每个所述固定孔均包括铝塑板层、磷化层、白铜锡层和镀银层,所述磷化层设置在所述铝塑板层的外表面,所述白铜锡层设置在所述磷化层的外表面,所述镀银层设置在所述白铜锡层的外表面,所述夹具盘本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夹具盘本体内置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外部恒压电源和充电端,所述外部恒压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充电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S-102T,所述第三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四许志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必优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