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227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具有梁架、固定板、活动板、换热板片和夹紧螺栓副;梁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同一端均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活动板滑动设置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叠加排设有多块换热板片;换热扳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固定板和活动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夹紧换热板片的夹紧螺栓副;所述换热板片上设有密封垫圈;所述换热板片上设有用于区域划分的嵌槽;所述密封垫圈嵌设在嵌槽内并形成区域划分;所述换热板片上沿着嵌槽分布设有多个挂钩;所述密封垫圈包括密封主体,密封主体上分布有多个与挂钩一一对应配合的挂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效果突出,换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列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其中,薄矩形通道主要依靠换热板片上的密封垫圈来实现。而密封垫圈不仅需要进行区域划分,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才能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和换热效果。现有的板式换热器中密封垫圈要么依靠简单的嵌设,要么通过复杂的工艺实现与板体的一体化。简单嵌设的方式,密封效果无法长久保持,存在溢流风险。而一体化的方式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后期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换热效果突出的板式换热器。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具有梁架、固定板、活动板、换热板片和夹紧螺栓副;所述梁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同一端均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活动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叠加排设有多块换热板片;换热扳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夹紧换热板片的夹紧螺栓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片上设有密封垫圈;所述换热板片上设有用于区域划分的嵌槽;所述密封垫圈嵌设在嵌槽内并形成区域划分;所述换热板片上沿着嵌槽分布设有多个挂钩;所述密封垫圈包括密封主体,密封主体上分布有多个与挂钩一一对应配合的挂耳。上述密封主体从上之下依次包括密封部、防脱部和导入部;所述换热板片上对应挂钩处设有凹槽,挂钩设置在凹槽内;所述防脱部嵌设在嵌槽内。上述导入部的下端设有第一凸条;嵌槽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凸条配合形成防溢回路的第一防溢槽。上述挂耳与密封主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凸条;所述换热板片上与挂耳对应处设有与该出第二凸条配合形成防溢回路的第二防溢槽。上述活动板的上端设有挂装口,挂装口的开口端滚动设有滚轮;所述上横梁穿过挂装口。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挂耳能更好对密封垫圈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其密封效果,保证换热效率;(2)本技术中密封垫圈通过防脱部能进一步提高密封垫圈的固定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3)本技术通过第一防溢槽和第一凸条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4)本技术通过第二防溢槽和第二凸条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5)本技术中活动板通过滚轮,能方便活动板的移动,从而提高装配效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换热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密封垫圈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密封垫圈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至图5,本技术具有梁架1、固定板2、活动板3、换热板片4和夹紧螺栓副5;所述梁架1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的同一端均与固定板2固定连接;活动板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所述固定板2和活动板3之间叠加排设有多块换热板片4;换热扳片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所述固定板2和活动板3上设有多个用于夹紧换热板片4的夹紧螺栓副5;所述换热板片4上设有密封垫圈6;所述换热板片4上设有用于区域划分的嵌槽;所述密封垫圈6嵌设在嵌槽内并形成区域划分;所述换热板片4上沿着嵌槽分布设有多个挂钩41;所述密封垫圈6包括密封主体61,密封主体61上分布有多个与挂钩41一一对应配合的挂耳62。所述密封主体61从上之下依次包括密封部611、防脱部612和导入部613;所述换热板片4上对应挂钩41处设有凹槽,挂钩41设置在凹槽内;所述防脱部612嵌设在嵌槽内。所述导入部613的下端设有第一凸条614;嵌槽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凸条614配合形成防溢回路的第一防溢槽。所述挂耳62与密封主体6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凸条63;所述换热板片4上与挂耳62对应处设有与该出第二凸条63配合形成防溢回路的第二防溢槽。所述活动板3的上端设有挂装口,挂装口的开口端滚动设有滚轮7;所述上横梁11穿过挂装口。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具有梁架(1)、固定板(2)、活动板(3)、换热板片(4)和夹紧螺栓副(5);所述梁架(1)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的同一端均与固定板(2)固定连接;活动板(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所述固定板(2)和活动板(3)之间叠加排设有多块换热板片(4);换热板片(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所述固定板(2)和活动板(3)上设有多个用于夹紧换热板片(4)的夹紧螺栓副(5);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片(4)上设有密封垫圈(6);所述换热板片(4)上设有用于区域划分的嵌槽;所述密封垫圈(6)嵌设在嵌槽内并形成区域划分;所述换热板片(4)上沿着嵌槽分布设有多个挂钩(41);所述密封垫圈(6)包括密封主体(61),密封主体(61)上分布有多个与挂钩(41)一一对应配合的挂耳(6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具有梁架(1)、固定板(2)、活动板(3)、换热板片(4)和夹紧螺栓副(5);所述梁架(1)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的同一端均与固定板(2)固定连接;活动板(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所述固定板(2)和活动板(3)之间叠加排设有多块换热板片(4);换热板片(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所述固定板(2)和活动板(3)上设有多个用于夹紧换热板片(4)的夹紧螺栓副(5);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片(4)上设有密封垫圈(6);所述换热板片(4)上设有用于区域划分的嵌槽;所述密封垫圈(6)嵌设在嵌槽内并形成区域划分;所述换热板片(4)上沿着嵌槽分布设有多个挂钩(41);所述密封垫圈(6)包括密封主体(61),密封主体(61)上分布有多个与挂钩(41)一一对应配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根军沙卫军刘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远望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