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单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9548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汽车的车轮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地支承的轮毂单元轴承。轮毂单元轴承具有外径侧研磨条痕,其相对于外圈滚道面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4度~1度,且具有内径侧研磨条痕,其相对于内圈滚道面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4度~1度。根据本结构,能够实现如下轮毂单元轴承:即使在车道变更时那样转弯载荷小的情况下,也会随着路面反力的变化而迅速地进行滚珠的接触角的变化。

Hub unit bear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ub unit bearing used to rotate the wheels of an automobile freely relative to a suspension device. The hub element bearing has an outer diameter side grinding strip, and its inclination angle relative to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outer raceway surface is 0.4-1 degree, and has an inner diameter side grinding strip. The inclination angle relative to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inner raceway surface is 0.4-1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the hub element bearing can be realized as follows: even if the turning load is small as the lane changes, the contact angle of the ball will change rapidly with the change of the road re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毂单元轴承
本技术涉及用于将汽车的车轮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地支承的轮毂单元轴承。
技术介绍
轮毂单元轴承具备:外侧部件,其具有多列的外圈滚道面,且支承固定于悬架装置;内侧部件,其具有多列的内圈滚道面,且与车轮一起旋转;以及多个滚珠,其夹设在各外圈滚道面与各内圈滚道面之间。多列滚珠构成为被赋予了背面组合形的接触角和预压的、所谓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随着路面反力的变化而滚珠的接触角发生变化。在角接触球轴承中,当负载载荷变化时,通过使滚珠在变化后的负载载荷下向力学上取得平衡的位置移动,而滚珠的接触角发生变化。力学上取得平衡的位置是指,在考虑了载荷分布、预压、因负载导致的滚道面及滚珠的变形的基础上而滚珠的负载的合计变为最小的位置。在轮毂单元轴承中,路面反力作为转矩载荷而作用于轴承。当路面反力发生变化时,随着滚珠在变化后的路面反力下向力学上取得平衡的位置移动,在外侧部件与内侧部件的位置关系上发生变化。因此,轮毂单元轴承的转矩刚性在滚珠的移动中时时刻刻地变化。若转矩刚性变动的时间长,则可能会对驾驶员带来不协调感。尤其是,在变更车道等缓慢转弯时,转弯载荷小,滚珠移动到力学上取得平衡的位置的时间变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0945号专利公开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课题在于实现一种即使转矩载荷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伴随转矩载荷的变化而使滚珠的接触角迅速变化的轮毂单元轴承的构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具备:外侧部件,其在内周面上具有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的多列的外圈滚道面;内侧部件,其在外周面上具有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的多列的内圈滚道面;以及滚珠,其以被赋予了背面组合形的接触角的状态,按各列各配置多个的方式夹设于多列的外圈滚道面与多列的内圈滚道面之间,多列的外圈滚道面具有外径侧研磨条痕,其相对于多列的外圈滚道面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4度~1度,多列的内圈滚道面具有内径侧研磨条痕,其相对于多列的内圈滚道面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4度~1度。而且,轮毂单元轴承中,外径侧研磨条痕的相对于多列的外圈滚道面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内径侧研磨条痕的相对于多列的内圈滚道面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即使在转矩载荷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随着转矩载荷的变化而迅速地进行滚珠的接触角的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滚珠、外圈滚道面及内圈滚道面的放大剖视图。图3的(A)是将图1的滚珠与滚道面之间的滚动接触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3的(B)是从图3的(A)的上方观察滚道面得到的图。图4是表示对图1的滚道面实施超精加工的工序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对图1的滚道面实施超精加工时的一个磨粒的轨迹的示意图。图6的(A)是关于比较例的、将轮毂单元轴承的滚珠与滚道面之间的滚动接触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6的(B)是从图6的(A)的上方观察滚道面得到的图。图7是将为了调查超精加工的研磨条痕的倾斜角度θ与接触椭圆的1度变化时间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计算结果图示出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针对实施方式的一例,通过图1~图6进行说明。轮毂单元轴承具备外侧部件1、内侧部件2和多个滚珠3a、3b。外侧部件1为中碳素钢等硬质金属制,在内周面上具有多列的外圈滚道面4a、4b。外圈滚道面4a、4b的作为母线形状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外侧部件1在径向外侧部具有用于与悬架装置的转向节结合固定的静止侧凸缘5。内侧部件2在外侧部件1的内径侧与外侧部件1同轴地配置。内侧部件2在外周面上具有多列的内圈滚道面6a、6b。内侧部件2在轴向外侧部具有用于支承固定车轮的旋转侧凸缘9。内侧部件2是将轮毂圈7和内圈8组合而构成的。此外,关于轴向外侧,在组装于汽车的状态下是指车身的宽度方向外侧,相当于图1的左侧。另一方面,关于轴向内侧,在组装于汽车的状态下是指车身的宽度方向内侧,相当于图1的右侧。轮毂圈7为中碳素钢等硬质金属制,在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上具有轴向外侧列的内圈滚道面6a。内圈滚道面6a的作为母线形状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轮毂圈7在轴向内侧部的外周面上具有小径层差部10。内圈8为轴承钢等硬质金属制,在外周面上具有轴向内侧列的内圈滚道面6b。内圈滚道面6b的作为母线形状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内圈8通过过盈配合而外嵌于轮毂圈7的小径层差部10,从而固定于轮毂圈7。滚珠3a、3b为轴承钢等硬质金属制,在轴向外侧列的外圈滚道面4a与内圈滚道面6a之间、以及在轴向内侧列的外圈滚道面4b与内圈滚道面6b之间,分别滚动自如地各夹设有多个。对轴向外侧列的滚珠3a和轴向内侧列的滚珠3b赋予了背面组合形的接触角α和预压。轮毂单元轴承为多列角接触球轴承,由多列的外圈滚道面4a、4b、多列的内圈滚道面6a、6b和多个滚珠3a、3b构成的轴承部的形式为背面组合形。如图2所示,轴向外侧列的外圈滚道面4a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Ro、以及轴向外侧列的内圈滚道面6a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Ri大于轴向外侧列的滚珠3a的直径Da的1/2。另外,轴向外侧列的外圈滚道面4a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Ro大于轴向外侧列的内圈滚道面6a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Ri(Da/2<Ri<Ro)。同样地,轴向内侧列的外圈滚道面4b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Ro、以及轴向内侧列的内圈滚道面6b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Ri大于轴向内侧列的滚珠3b的直径Da的1/2。轴向内侧列的外圈滚道面4b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Ro大于轴向内侧列的内圈滚道面6b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Ri(Da/2<Ri<Ro)。轴向外侧列的外圈滚道面4a和轴向内侧列的外圈滚道面4b的直径彼此相等。轴向外侧列的内圈滚道面6a和轴向内侧列的内圈滚道面6b的直径彼此相等。轴向外侧列的滚珠3a和轴向内侧列的滚珠3b的直径Da彼此相等。因此,轴向外侧列的各滚珠3a和轴向内侧列的各滚珠3b的节圆直径PCD彼此相等。存在于外侧部件1的内周面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面之间、且设置有滚珠3a、3b的内部空间12的轴向两端开口通过密封环13、14而被封堵。对于多列的外圈滚道面4a、4b及多列的内圈滚道面6a、6b,在加工的最后阶段,分别实施用于改善表面粗糙度的超精加工。因此,在多列的外圈滚道面4a、4b上,存在多条因超精加工产生的外径侧研磨条痕18a,在多列的内圈滚道面6a、6b上,存在因超精加工产生的内径侧研磨条痕18b。外径侧研磨条痕18a及内径侧研磨条痕18b(以下,存在总称记为“研磨条痕18”的情况)如图3的(B)示意性所示那样,以相对于外圈滚道面4a、4b及内圈滚道面6a、6b(以下,存在总称记为“滚道面16”的情况)的圆周方向倾斜、且彼此交叉的方式存在。外径侧研磨条痕18a的相对于多列的外圈滚道面4a、4b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θ为0.4度~1度。另外,内径侧研磨条痕18b的相对于多列的内圈滚道面6a、6b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θ为0.4度~1度。作为外径侧研磨条痕18a的倾斜角度θ的θo实质上大于作为内径侧研磨条痕18b的倾斜角度θ的θi,具体地说,作为外径侧研磨条痕18a的倾斜角度θ的θo比作为内径侧研磨条痕18b的倾斜角度θ的θi大1%~3%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具备:外侧部件,其在内周面上具有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的多列的外圈滚道面;内侧部件,其在外周面上具有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的多列的内圈滚道面;以及滚珠,其以被赋予了背面组合形的接触角的状态,按照各列各配置多个的方式夹设于所述多列的外圈滚道面与所述多列的内圈滚道面之间,所述多列的外圈滚道面具有外径侧研磨条痕,该外径侧研磨条痕相对于所述多列的外圈滚道面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4度~1度,所述多列的内圈滚道面具有内径侧研磨条痕,该内径侧研磨条痕相对于所述多列的内圈滚道面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4度~1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10 JP 2017-0466661.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具备:外侧部件,其在内周面上具有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的多列的外圈滚道面;内侧部件,其在外周面上具有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的多列的内圈滚道面;以及滚珠,其以被赋予了背面组合形的接触角的状态,按照各列各配置多个的方式夹设于所述多列的外圈滚道面与所述多列的内圈滚道面之间,所述多列的外圈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谷良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