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煤装置和循环硫化床锅炉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92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落煤装置和循环硫化床锅炉系统,其中,落煤装置,用于对经过其的煤颗粒产生扰动作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具有进风口;内套筒,内套筒设置在外壳体内,并与外壳体之间形成过流腔,过流腔与进风口连通,内套筒具有落煤通腔,落煤通腔用于煤颗粒通过,内套筒的顶端开口为落煤入口;防磨筒,防磨筒的第一端与外壳体的底端连接,防磨筒的第二端形成落煤出口,防磨筒的厚度大于内套筒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落煤装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落煤装置和循环硫化床锅炉系统
本技术涉及循环硫化床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落煤装置和循环硫化床锅炉系统。
技术介绍
落煤装置是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中使用的一种设备,该设备通常安装在刮板式给煤机到锅炉的炉膛之间的落煤管道上,其作用是向落煤管道内通入播煤风,以扰动落煤管道内下落的煤颗粒,防止煤颗粒结块而附着在落煤管道的内壁上,此外,播煤风还能够起到密封炉膛内正压的作用,防止炉膛内部的烟气通过落煤管道向刮板式给煤机反窜。现有的落煤装置结构简单,向落煤装置通入播煤风后,落煤管道内下落的煤颗粒在播煤风的强烈扰动作用会与落煤管道的内壁发生摩擦碰撞,从而导致落煤装置发生磨损、穿孔、泄漏,严重影响了落煤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煤装置和循环硫化床锅炉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落煤装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落煤装置,用于对经过其的煤颗粒产生扰动作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具有进风口;内套筒,内套筒设置在外壳体内,并与外壳体之间形成过流腔,过流腔与进风口连通,内套筒具有落煤通腔,落煤通腔用于煤颗粒通过,内套筒的顶端开口为落煤入口;防磨筒,防磨筒的第一端与外壳体的底端连接,防磨筒的第二端形成落煤出口,防磨筒的厚度大于内套筒的厚度。进一步地,防磨筒具有环形填充空间,环形填充空间内填充有防磨材料。进一步地,防磨材料为浇筑在环形填充空间内的水泥或金属。进一步地,防磨筒的厚度大于等于60mm且小于等于80mm。进一步地,落煤装置还包括布风孔板,布风孔板呈环形,呈环形的布风孔板设置在过流腔内,并位于靠近内套筒的底端开口处,布风孔板上开设有多个布风孔,多个布风孔绕内套筒的径向和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落煤装置还包括均流板,均流板设置在内套筒的外壁面,并位于底端开口的位置处,均流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环形板段和第二环形板段,第一环形板段和第二环形板段之间具有夹角。进一步地,落煤装置还包括均流锥结构,均流锥结构设置在过流腔内,且均流锥结构的锥尖端与进风口相对设置,以对由进风口进入过流腔的播煤风进行分流。进一步地,均流锥结构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导流板的第一端均与内套筒的外壁面连接,第一导流板的第二端和第二导流板的第二端相连接以形成锥尖端。进一步地,落煤装置还包括播煤风管道,播煤风管道在进风口处与外壳体连接。进一步地,落煤装置还包括法兰组件,内套筒的落煤入口处设置有法兰组件,播煤风管道的远离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法兰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循环硫化床锅炉系统,包括:输煤装置;锅炉,锅炉具有炉膛;落煤管道,落煤管道的第一端作为与输煤装置连接的煤颗粒入口端,落煤管道的第二端与炉膛连通;落煤装置,落煤装置设置在落煤管道上,落煤装置为上述的落煤装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落煤装置在工作时,播煤风由进风口通入过流腔后,绕内套筒的外周运动,并最终向下运动由过流腔的底部进入防磨筒的中部空间内,在该处播煤风与内套筒的落煤通腔内下落的煤颗粒接触,从而起到对煤颗粒的扰动作用,避免煤颗粒发生结块而粘附在落煤管道的内壁上,确保了进入锅炉的炉膛内的煤颗粒能够充分燃烧;通过在外壳体的底端设置防磨筒,这样,防磨筒的中部空间内被播煤风扰动的煤颗粒与防磨筒发生摩擦碰撞,且由于防磨筒的厚度大于内套筒的厚度,从而使得防磨筒具有足够的磨损量,大大地增长了防磨筒发生磨损、穿孔或泄露现象的时间,有效地延长了落煤装置的使用寿命,确保了锅炉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落煤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落煤装置的左视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落煤装置的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落煤装置的布风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外壳体;11、进风口;20、内套筒;21、过流腔;22、落煤通腔;23、落煤入口;30、防磨筒;31、落煤出口;32、环形填充空间;40、布风孔板;41、布风孔;50、均流板;51、第一环形板段;52、第二环形板段;60、均流锥结构;61、锥尖端;62、第一导流板;63、第二导流板;70、播煤风管道;80、法兰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落煤装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落煤装置和循环硫化床锅炉系统,其中,循环硫化床锅炉系统包括输煤装置、锅炉、落煤管道和落煤装置,锅炉具有炉膛,落煤管道的第一端作为与输煤装置连接的煤颗粒入口端,落煤管道的第二端与炉膛连通,落煤装置设置在落煤管道上,落煤装置为上述和下述的落煤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涉及的落煤装置用于对经过其的煤颗粒产生扰动作用,包括外壳体10、内套筒20和防磨筒30,外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内套筒20设置在外壳体10内,并与外壳体10之间形成过流腔21,过流腔21与进风口11连通,内套筒20具有落煤通腔22,落煤通腔22用于煤颗粒通过,内套筒20的顶端开口为落煤入口23,防磨筒30的第一端与外壳体10的底端连接,防磨筒30的第二端形成落煤出口31,防磨筒30的厚度大于内套筒20的厚度。落煤装置在工作时,播煤风由进风口11通入过流腔21后,绕内套筒20的外周运动,并最终向下运动由过流腔21的底部进入防磨筒30的中部空间内,在该处播煤风与内套筒20的落煤通腔22内下落的煤颗粒接触,从而起到对煤颗粒的扰动作用,避免煤颗粒发生结块而粘附在落煤管道的内壁上,确保了进入锅炉的炉膛内的煤颗粒能够充分燃烧;通过在外壳体10的底端设置防磨筒30,这样,防磨筒30的中部空间内被播煤风扰动的煤颗粒与防磨筒30发生摩擦碰撞,且由于防磨筒30的厚度大于内套筒20的厚度,从而使得防磨筒30具有足够的磨损量,大大地增长了防磨筒30发生磨损、穿孔或泄露现象的时间,有效地延长了落煤装置的使用寿命,确保了锅炉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在本申请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防磨筒30具有环形填充空间32,环形填充空间32内填充有防磨材料。这样,防磨筒30为壳体状结构,壳体状结构的防磨筒30具有环形填充空间32,而使得防磨筒30作为浇筑模具使用,进而使得填充有防磨材料的防磨筒30具有更好的防磨效果。还需要说明的是,为壳体状结构的防磨筒30呈环形,这样防磨筒30围成与落煤通腔22连通的用于煤颗粒通过的中部空间。还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状结构的防磨筒30由耐温、耐磨、耐腐蚀性腔的金属钢材制成。可选为310S材质。可选地,防磨材料为浇筑在环形填充空间32内的水泥或金属。可选地,防磨筒30的厚度大于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煤装置,用于对经过其的煤颗粒产生扰动作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内套筒(20),所述内套筒(20)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0)内,并与所述外壳体(10)之间形成过流腔(21),所述过流腔(21)与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内套筒(20)具有落煤通腔(22),所述落煤通腔(22)用于所述煤颗粒通过,所述内套筒(20)的顶端开口为落煤入口(23);防磨筒(30),所述防磨筒(30)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体(10)的底端连接,所述防磨筒(30)的第二端形成落煤出口(31),所述防磨筒(30)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套筒(20)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煤装置,用于对经过其的煤颗粒产生扰动作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内套筒(20),所述内套筒(20)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0)内,并与所述外壳体(10)之间形成过流腔(21),所述过流腔(21)与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内套筒(20)具有落煤通腔(22),所述落煤通腔(22)用于所述煤颗粒通过,所述内套筒(20)的顶端开口为落煤入口(23);防磨筒(30),所述防磨筒(30)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体(10)的底端连接,所述防磨筒(30)的第二端形成落煤出口(31),所述防磨筒(30)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套筒(20)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筒(30)具有环形填充空间(32),所述环形填充空间(32)内填充有防磨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材料为浇筑在所述环形填充空间(32)内的水泥或金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筒(30)的厚度大于等于60mm且小于等于8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装置还包括布风孔板(40),所述布风孔板(40)呈环形,呈环形的所述布风孔板(40)设置在所述过流腔(21)内,并位于靠近所述内套筒(20)的底端开口处,所述布风孔板(40)上开设有多个布风孔(41),多个所述布风孔(41)绕所述内套筒(20)的径向和周向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装置还包括均流板(50),所述均流板(50)设置在所述内套筒(20)的外壁面,并位于所述底端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旭雷秀坚陈建斌邹利强龚莲辉谢雄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