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导电膜施镀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752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路板导电膜施镀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S4、浸酸:将微蚀后的电路板送入浸酸槽内,控制温度在20~25℃之间,10~17s后出板;S5、第一层施镀:将电路板放置于喷淋水头下方,并向喷淋头内泵入电镀液,电镀液在电路板表面上施镀厚度为1~2微米的第一层镀膜层;S6、第二层施镀:将浸酸后的电路板送入镀槽内,经过电镀后在原有镀膜层上形成第二层镀膜层,从而增大第一层镀膜层和第二层镀膜层的结合强度,避免第二层镀膜层脱落,同时增加电路板的机械强度,同时还保证镀膜的均匀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镀层均匀性、防止镀膜层脱落、工艺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路板导电膜施镀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导电膜施镀工艺。
技术介绍
电路板中使用的聚酰亚胺、聚酯等基材,都是绝缘性能好的高分子材料,要使其表面成为导体,化学镀是应用广泛的技术之一。导体化(金属化)的孔洞是不同层间线路连接的通道,优质的孔金属化质量是产品电气性能的基本保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开发,化学镀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化学镀铜、化学镀镍、还是化学镀金属合金),掌握了影响化学镀质量的基本因素,即镀层与基材的化学特性、与之对应的化学镀液配方和工艺控制参数等。由于高阶高密度电路板使用了如聚酰亚胺薄膜这类材料,同时又是在微孔中进行化学镀,因此必须调整化学镀的工艺参数,才有可能获得优质的镀层。然而现有的镀层并不均匀,在电路板上的镀膜一些区域较厚,而另一些区域较薄,严重影响了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镀层均匀性、防止镀膜层脱落、工艺简单、操作简单的电路板导电膜施镀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路板导电膜施镀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S1、整孔:将钻孔后的电路板前后间隔30~50mm依次放在传送辊组上,并将电路板送入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板导电膜施镀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整孔:将钻孔后的电路板前后间隔30~50 mm依次放在传送辊组上,并将电路板送入整孔槽内,控制整孔槽内温度在30~45℃之间,整孔槽内的整孔剂对电路板进行整孔, 5~8min后出板;S2、一次水洗:将整孔后的电路板送入水洗槽内,用去离子水将电路板板面和孔壁上的杂质去除,7~8min后出板;S3、微蚀:将一次水洗后的电路板送入微蚀槽内,控制微蚀槽内微蚀剂浓度为50~70g/L,15~25s后出板;S4、浸酸:将微蚀后的电路板送入浸酸槽内,控制温度在20~25℃之间,10~17s后出板;S5、第一层施镀:将电路板放置于喷淋水头下方,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板导电膜施镀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整孔:将钻孔后的电路板前后间隔30~50mm依次放在传送辊组上,并将电路板送入整孔槽内,控制整孔槽内温度在30~45℃之间,整孔槽内的整孔剂对电路板进行整孔,5~8min后出板;S2、一次水洗:将整孔后的电路板送入水洗槽内,用去离子水将电路板板面和孔壁上的杂质去除,7~8min后出板;S3、微蚀:将一次水洗后的电路板送入微蚀槽内,控制微蚀槽内微蚀剂浓度为50~70g/L,15~25s后出板;S4、浸酸:将微蚀后的电路板送入浸酸槽内,控制温度在20~25℃之间,10~17s后出板;S5、第一层施镀:将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小燕谭周满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海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