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浆套筒和钢筋灌浆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61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灌浆套筒和钢筋灌浆接头。其中,灌浆套筒,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灌浆孔、出浆孔和多个凸肋,所述的第一端部为定位部或螺纹连接部,所述的第二端部为束口部,凸肋位于灌浆套筒内部,且所述的凸肋为线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凸肋的设置,可有效防止钢筋套筒灌浆接头成型后,钢筋或灌浆料从所述灌浆套筒中拔出,保证了钢筋套筒灌浆接头的连接性能灌浆套筒灌浆套筒;同时,热锻或冷锻的方法,提高了灌浆套筒端部的密实度,提高了锚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浆套筒和钢筋灌浆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预制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连接的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灌浆套筒和钢筋灌浆接头,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未来建筑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预制构件中钢筋的连接问题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在保证连接性能的前提下,开发出更合理的接头形式,对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领域中,通常采用灌浆接头的方式连接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灌浆接头由灌浆套筒、两端待连接钢筋以及无收缩高强水泥砂浆(灌浆料)组成,其原理是:将无收缩灌浆料灌入灌浆套筒,填充满灌浆套筒与钢筋之间的间隙,无收缩灌浆料硬化后与待连接钢筋和灌浆套筒紧密结合,形成锚固连接,从而使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灌浆套筒和钢筋分别与无收缩灌浆料间形成锚固连接的性能取决于灌浆套筒的内腔形状尺寸(环状凸肋或凹槽等)、钢筋的形状尺寸(基圆直径、横肋尺寸等)以及无收缩灌浆料的强度。其中,无收缩灌浆料要求28天抗压强度达到85MPa以上,且要具备早强、高流动性及微膨胀等多种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浆套筒和钢筋灌浆接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灌浆套筒内部凸肋的形状,提高了无收缩灌浆料与灌浆套筒和两个待连接钢筋的锚固性,同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浆套筒两端部的制备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的锚固效果,防止钢筋从灌浆料中脱离。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灌浆套筒,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灌浆孔、出浆孔和多个凸肋,其中,所述的第一端部为定位部或螺纹连接部,所述的第二端部为束口部,凸肋位于灌浆套筒内部,且所述的凸肋为线形。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的,前述的一种灌浆套筒,其中所述的凸肋为一字形。优选的,前述的一种灌浆套筒,其中相邻的两个凸肋形成八字形或倒八字形。优选的,前述的一种灌浆套筒,定义从灌浆孔至出浆孔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定义第一端部至出浆孔为灌浆套筒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内部相邻的两个凸肋在第一方向上呈倒八字形;或者,定义出浆孔至灌浆孔为灌浆套筒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内部相邻的两个凸肋在第一方向上呈八字形;或者,定义灌浆孔至第二端部为灌浆套筒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内部相邻的两个凸肋在第一方向上呈倒八字形。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连接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灌浆套筒预制体;采用热锻或冷锻方法,使灌浆套筒预制体的一端成为第一可塑单元,使灌浆套筒预制体的另一端成为第二可塑单元;采用第一模具将所述的第一可塑单元定型为定位部或螺纹连接部,采用第二模具将所述的第二可塑单元定型为束口部,得到所述的灌浆套筒。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的,前述的一种灌浆套筒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挤压灌浆套筒预制体的外壁,得到凸肋,所述的凸肋位于灌浆套筒内部,且,所述的凸肋为直线形。优选的,前述的一种灌浆套筒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凸肋为一字形、八字形或倒八字形。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灌浆接头,包括,灌浆套筒、第一待连接钢筋、第二待连接钢筋和无收缩灌浆料,所述的无收缩灌浆料用于填充所述的灌浆套筒与第一待连接钢筋和第二待连接钢筋形成的间隙,所述的灌浆套筒为前述任一项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灌浆接头的连接方法,根据前述的一种钢筋灌浆接头,连接方法包括,将所述的第一待连接钢筋从灌浆套筒的第一端部插入,调整至第一预设位置后固定,将所述的第一待连接钢筋与第一端部的间隙密封;将所述的灌浆套筒的束口部固定在模板上,并将灌浆套筒与模板的间隙密封,分别采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将灌浆孔与出浆孔牵引至预制构件的结构面外;浇筑混凝土、振捣、养护至拆模,得到预制构件;将所述的预制构件牵引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所述的第二待连接钢筋从灌浆套筒的束口部插入,调整至第三预设位置后固定,将所述预制构件与下端预制构件的间隙密封;将无收缩灌浆料通过第一连接管灌入,至无收缩灌浆料从第二连接管溢出,密封灌浆孔和出浆孔;所述的无收缩灌浆料硬化后,得到所述的钢筋灌浆接头。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的,前述的一种钢筋灌浆接头的连接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待连接钢筋的待连接部位有螺纹,所述的灌浆套筒的第一端部为螺纹连接部。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浆套筒和钢筋灌浆接头,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灌浆套筒的内壁具有线形的凸肋,提高了无收缩灌浆料与两待连接钢筋的锚固效果。本技术人在长期实践操作中发现,连接后的钢筋容易从锚固完成的灌浆套筒内脱落。经过多次试验,发现,灌浆套筒的内壁的凸肋形状是造成钢筋脱落的原因之一。现有的凸肋的形状为圆环形,圆环形的凸肋,影响了无收缩灌浆料的填充的均匀性,进而影响了灌浆套筒受力的均匀性,造成连接后钢筋的脱落。本技术提供的线形的凸肋,促进了无收缩灌浆料在灌浆套筒内的填充,使得灌浆套筒内的无收缩灌浆料的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灌浆套筒与待连接钢筋的锚固效果,防止了钢筋的脱落。可有效防止钢筋套筒灌浆接头成型后,钢筋或灌浆料从所述灌浆套筒中拔出,保证了钢筋套筒灌浆接头的连接性能。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浆套筒的制备方法,提高了灌浆套筒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采用热锻或冷锻的制备方法进行灌浆套筒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制备,具体的,先将预制体的两端采用热锻或冷锻的方法制备成可塑单元,再采用特定的模具,将可塑单元定型为需要的形状,得到具有定位部、螺纹连接部、束口部的灌浆套筒。本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简单,易操作,提高了制备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3、本技术提供的灌浆套筒,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的锚固效果。本技术采用的热锻或冷锻的制备方法,在煅烧过程中,改变了灌浆套筒预制体的内部晶型结构,使得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各晶体的排布更加紧密,提高了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受力程度,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不易变形,进一步提高了待连接钢筋与灌浆套筒之间的锚固效果,防止了钢筋的脱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浆套筒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浆套筒的另一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浆套筒的凸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浆套筒的凸肋的另一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浆套筒的凸肋的另一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浆套筒的凸肋的另一示意图。11待连接钢筋,12待连接钢筋,13待连接钢筋,14待连接钢筋,2灌浆孔,3无收缩灌浆料,4灌浆套筒,5凸肋,51直线形凸肋,52倒八字形凸肋,53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灌浆孔、出浆孔和多个凸肋,其中,所述的第一端部为定位部或螺纹连接部,所述的第二端部为束口部,凸肋位于灌浆套筒内部,且所述的凸肋为线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灌浆孔、出浆孔和多个凸肋,其中,所述的第一端部为定位部或螺纹连接部,所述的第二端部为束口部,凸肋位于灌浆套筒内部,且所述的凸肋为线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肋为一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凸肋形成八字形或倒八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定义从灌浆孔至出浆孔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定义第一端部至出浆孔为灌浆套筒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星陈兆华吴广彬丛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圣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