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高强角钢的钢管混凝土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614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高强角钢的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高强角钢、混凝土、连接件、栓钉。钢管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其边数与高强角钢的数量一致;各高强角钢轴向贯通的均匀设置于所述钢管内部且与所述钢管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各高强角钢的顶角指向所述多边形的对应边的中部,开口均朝向混凝土中心;所述栓钉间隔固定在所述高强角钢的外表面;所述连接件为金属缀板或纤维增强聚合物布,设置于相邻高强角钢外表面且沿高度方向等距均匀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发挥高强角钢的高强度优势,因而在同等承载力要求下可显著减小柱截面的尺寸,不仅使建筑使用面积得到显著提高,还降低结构自重,有利于结构的抗震,同时耐火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高强角钢的钢管混凝土柱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柱,尤其涉及一种内置高强角钢的钢管混凝土柱。
技术介绍
与钢筋混凝土柱相比,钢管混凝土柱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无需支模等优势,因而在国内外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然而,为了进一步增大构件承载力,增大其适用范围,常常需要扩大钢管混凝土柱截面尺寸。该方式不仅增加了建筑空间的占用面积、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外观,还会增大建筑结构的自重,不利于建筑结构的抗震。相比于普强钢,高强钢具有屈服强度高的优势,因而有益于减小钢管混凝土的截面尺寸。并且随着近些年的发展与推广,高强钢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然而高强钢的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之比接近于1,直接将其运用于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顾虑;同时由于高强钢的局部屈曲常先于受压屈服发生,导致高强钢的高屈服强度无法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截面尺寸较小的内置高强角钢的钢管混凝土柱。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试下:一种内置高强角钢的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高强角钢、混凝土、连接件、栓钉,所述钢管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高强角钢的数量与所述多边形的边数相一致,所述高强角钢以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高强角钢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1)、高强角钢(2)、混凝土(3)、连接件(4)、栓钉(5),所述钢管(1)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高强角钢(2)的数量与所述多边形的边数相一致,所述高强角钢(2)以轴向贯通方式设置于所述钢管(1)内部且与所述钢管(1)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各高强角钢(2)的顶角指向所述多边形的对应边的中部,各高强角钢(2)的开口均朝向混凝土(3)的中心;所述连接件(4) 为金属缀板或纤维增强聚合物布,设置于高强角钢(2)的外表面且沿高强角钢(2)的高度方向等距均匀布置;所述栓钉(5)间隔固定在所述高强角钢(2)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高强角钢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1)、高强角钢(2)、混凝土(3)、连接件(4)、栓钉(5),所述钢管(1)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高强角钢(2)的数量与所述多边形的边数相一致,所述高强角钢(2)以轴向贯通方式设置于所述钢管(1)内部且与所述钢管(1)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各高强角钢(2)的顶角指向所述多边形的对应边的中部,各高强角钢(2)的开口均朝向混凝土(3)的中心;所述连接件(4)为金属缀板或纤维增强聚合物布,设置于高强角钢(2)的外表面且沿高强角钢(2)的高度方向等距均匀布置;所述栓钉(5)间隔固定在所述高强角钢(2)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高强角钢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件(4)为金属缀板时,所述金属缀板与角钢焊接连接;当所述连接件(4)为纤维增强聚合物布时,纤维增强聚合物布缠绕各高强角钢(2)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傅翼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