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593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其齿轮箱箱体包括齿轮箱底座、齿轮箱盖板,齿轮箱底座的底座容置腔内嵌装直流电机、减速齿轮组件、输出轴齿,直流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装设驱动蜗杆;减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第四双联齿轮、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第一双联齿轮的驱动涡轮与驱动蜗杆相啮合,第一、二、三、四双联齿轮依次减速驱动;底座容置腔内还嵌装输出轴齿,输出轴齿包括金属轴部、由第四双联齿轮驱动的齿轮部,金属轴部上端部穿过齿轮箱盖板的盖板通孔,金属轴部上端部装设输出齿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

A fingerprint lock switch drive structure with internal gear train driv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ingerprint lock switch driving structure driven by a built-in gear set. The gear box body comprises a gear box base, a gear box cover plate, a DC motor, a deceleration gear assembly and an output shaft tooth embedded in the base capacity cavity of the gear box base, and a drive worm installed on the power output shaft of the DC motor. The parts include the first double gear, the second double gear, the third double gear, the fourth double gear, the first gear shaft, the second gear shaft, the third gear shaft, the fourth gear shaft, the driving turbine of the first double gear meshes with the driving worm, and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double gears drive in turn; the base accommodation cavity. The output shaft teeth include the metal shaft part and the gear part driven by the fourth double gear. The upper end of the metal shaft part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cover plate of the gear box cover plat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metal shaft part is equipped with the output gear. Through the structure design,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design, stable reliability and good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指纹锁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指纹锁是智能锁具,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现代五金工艺的完美结晶。指纹的特性成为识别身份的最重要证据而被广泛应用于公安刑侦及司法领域。指纹认证具有方便、快速、精确等特点。随着科技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也开始选择指纹锁。对于指纹锁而言,其开关结构一般通过相应的直流电机进行驱动并实现开关动作。然而,对于现有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而言,其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稳定可靠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该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包括有齿轮箱箱体,齿轮箱箱体包括有齿轮箱底座,齿轮箱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底座容置腔,齿轮箱底座的上表面于底座容置腔的上端开口处通过锁紧螺丝螺装紧固有齿轮箱盖板;底座容置腔内嵌装有直流电机、位于直流电机旁侧的减速齿轮组件,直流电机卡紧于齿轮箱底座与齿轮箱盖板之间,直流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驱动蜗杆;减速齿轮组件包括有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第四双联齿轮以及分别呈竖向布置的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底座容置腔的底面对应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分别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底座定位盲孔,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的下端部分别嵌插于相应的底座定位盲孔内,第一双联齿轮套装于第一齿轮轴外围,第二双联齿轮套装于第二齿轮轴外围,第三双联齿轮套装于第三齿轮轴外围,第四双联齿轮套装于第四齿轮轴外围,第一双联齿轮包括有为一体结构且同轴布置的驱动涡轮、圆柱齿轮,第一双联齿轮的驱动涡轮与驱动蜗杆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第四双联齿轮分别包括有为一体结构且同轴布置的两个圆柱齿轮,第一双联齿轮的圆柱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的小圆柱齿轮与第三双联齿轮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三双联齿轮的小圆柱齿轮与第四双联齿轮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齿轮箱盖板于第三齿轮轴的正上方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盖板通孔,底座容置腔内还嵌装有位于第三双联齿轮的正上方的输出轴齿,输出轴齿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金属轴部,金属轴部的下端部设置有与金属轴部注塑成一体结构且套装于金属轴部外围的齿轮部,金属轴部的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轴部盲孔,第三齿轮轴的上端部嵌插于金属轴部的轴部盲孔内,第四双联齿轮的小圆柱齿轮与输出轴齿的齿轮部相啮合,金属轴部的上端部穿过齿轮箱盖板的盖板通孔并延伸至齿轮箱盖板的上端侧,金属轴部的上端部于齿轮箱盖板的上端侧装设有随着输出轴齿同步转动的输出齿轮。其中,所述输出轴齿的金属轴部上端部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且呈扁平形状的齿轮安装部,齿轮安装部与金属轴部为一体结构,所述输出齿轮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形状与齿轮安装部形状相一致的齿轮中心孔,输出轴齿的齿轮安装部嵌插于输出齿轮的齿轮中心孔内。其中,所述齿轮安装部的上端面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内螺纹孔,齿轮安装部的上端面装设有呈圆环形状的限位垫片,限位垫片配装有紧固螺丝,紧固螺丝螺装于齿轮安装部的内螺纹孔内,限位垫片通过锁紧螺丝紧固于齿轮安装部上端面,限位垫片的边缘部与所述输出齿轮的齿轮中心孔上端开口边缘部抵接。其中,所述齿轮箱盖板的盖板通孔内嵌装有金属护套,所述金属轴部的上端部从下往上贯穿金属护套的中心孔。其中,所述齿轮箱盖板的下表面对应所述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所述第四齿轮轴分别开设有朝下开口的盖板定位盲孔,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四齿轮轴的上端部分别嵌插于相应的盖板定位盲孔内。其中,所述第一双联齿轮、所述第二双联齿轮、所述第三双联齿轮、所述第四双联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分别为硬质塑胶齿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其包括有齿轮箱箱体,齿轮箱箱体包括有齿轮箱底座,齿轮箱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底座容置腔,齿轮箱底座的上表面于底座容置腔的上端开口处通过锁紧螺丝螺装紧固有齿轮箱盖板;底座容置腔内嵌装有直流电机、位于直流电机旁侧的减速齿轮组件,直流电机卡紧于齿轮箱底座与齿轮箱盖板之间,直流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驱动蜗杆;减速齿轮组件包括有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第四双联齿轮以及分别呈竖向布置的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底座容置腔的底面对应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分别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底座定位盲孔,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的下端部分别嵌插于相应的底座定位盲孔内,第一双联齿轮套装于第一齿轮轴外围,第二双联齿轮套装于第二齿轮轴外围,第三双联齿轮套装于第三齿轮轴外围,第四双联齿轮套装于第四齿轮轴外围,第一双联齿轮包括有为一体结构且同轴布置的驱动涡轮、圆柱齿轮,第一双联齿轮的驱动涡轮与驱动蜗杆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第四双联齿轮分别包括有为一体结构且同轴布置的两个圆柱齿轮,第一双联齿轮的圆柱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的小圆柱齿轮与第三双联齿轮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三双联齿轮的小圆柱齿轮与第四双联齿轮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齿轮箱盖板于第三齿轮轴的正上方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盖板通孔,底座容置腔内还嵌装有位于第三双联齿轮的正上方的输出轴齿,输出轴齿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金属轴部,金属轴部的下端部设置有与金属轴部注塑成一体结构且套装于金属轴部外围的齿轮部,金属轴部的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轴部盲孔,第三齿轮轴的上端部嵌插于金属轴部的轴部盲孔内,第四双联齿轮的小圆柱齿轮与输出轴齿的齿轮部相啮合,金属轴部的上端部穿过齿轮箱盖板的盖板通孔并延伸至齿轮箱盖板的上端侧,金属轴部的上端部于齿轮箱盖板的上端侧装设有随着输出轴齿同步转动的输出齿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至图5中包括有:1——齿轮箱箱体11——齿轮箱底座111——底座容置腔112——底座定位盲孔12——齿轮箱盖板121——盖板通孔122——盖板定位盲孔2——直流电机3——减速齿轮组件311——第一双联齿轮3111——驱动涡轮312——第二双联齿轮313——第三双联齿轮314——第四双联齿轮321——第一齿轮轴322——第二齿轮轴323——第三齿轮轴324——第四齿轮轴4——驱动蜗杆5——输出轴齿51——金属轴部511——轴部盲孔512——齿轮安装部5121——内螺纹孔52——齿轮部6——输出齿轮61——齿轮中心孔71——限位垫片72——紧固螺丝8——金属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齿轮箱箱体(1),齿轮箱箱体(1)包括有齿轮箱底座(11),齿轮箱底座(11)的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底座容置腔(111),齿轮箱底座(11)的上表面于底座容置腔(111)的上端开口处通过锁紧螺丝螺装紧固有齿轮箱盖板(12);底座容置腔(111)内嵌装有直流电机(2)、位于直流电机(2)旁侧的减速齿轮组件(3),直流电机(2)卡紧于齿轮箱底座(11)与齿轮箱盖板(12)之间,直流电机(2)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驱动蜗杆(4);减速齿轮组件(3)包括有第一双联齿轮(311)、第二双联齿轮(312)、第三双联齿轮(313)、第四双联齿轮(314)以及分别呈竖向布置的第一齿轮轴(321)、第二齿轮轴(322)、第三齿轮轴(323)、第四齿轮轴(324),底座容置腔(111)的底面对应第一齿轮轴(321)、第二齿轮轴(322)、第三齿轮轴(323)、第四齿轮轴(324)分别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底座定位盲孔(112),第一齿轮轴(321)、第二齿轮轴(322)、第三齿轮轴(323)、第四齿轮轴(324)的下端部分别嵌插于相应的底座定位盲孔(112)内,第一双联齿轮(311)套装于第一齿轮轴(321)外围,第二双联齿轮(312)套装于第二齿轮轴(322)外围,第三双联齿轮(313)套装于第三齿轮轴(323)外围,第四双联齿轮(314)套装于第四齿轮轴(324)外围,第一双联齿轮(311)包括有为一体结构且同轴布置的驱动涡轮(3111)、圆柱齿轮,第一双联齿轮(311)的驱动涡轮(3111)与驱动蜗杆(4)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312)、第三双联齿轮(313)、第四双联齿轮(314)分别包括有为一体结构且同轴布置的两个圆柱齿轮,第一双联齿轮(311)的圆柱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312)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312)的小圆柱齿轮与第三双联齿轮(313)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三双联齿轮(313)的小圆柱齿轮与第四双联齿轮(314)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齿轮箱盖板(12)于第三齿轮轴(323)的正上方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盖板通孔(121),底座容置腔(111)内还嵌装有位于第三双联齿轮(313)的正上方的输出轴齿(5),输出轴齿(5)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金属轴部(51),金属轴部(51)的下端部设置有与金属轴部(51)注塑成一体结构且套装于金属轴部(51)外围的齿轮部(52),金属轴部(51)的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轴部盲孔(511),第三齿轮轴(323)的上端部嵌插于金属轴部(51)的轴部盲孔(511)内,第四双联齿轮(314)的小圆柱齿轮与输出轴齿(5)的齿轮部(52)相啮合,金属轴部(51)的上端部穿过齿轮箱盖板(12)的盖板通孔(121)并延伸至齿轮箱盖板(12)的上端侧,金属轴部(51)的上端部于齿轮箱盖板(12)的上端侧装设有随着输出轴齿(5)同步转动的输出齿轮(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齿轮组传动的指纹锁开关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齿轮箱箱体(1),齿轮箱箱体(1)包括有齿轮箱底座(11),齿轮箱底座(11)的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底座容置腔(111),齿轮箱底座(11)的上表面于底座容置腔(111)的上端开口处通过锁紧螺丝螺装紧固有齿轮箱盖板(12);底座容置腔(111)内嵌装有直流电机(2)、位于直流电机(2)旁侧的减速齿轮组件(3),直流电机(2)卡紧于齿轮箱底座(11)与齿轮箱盖板(12)之间,直流电机(2)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驱动蜗杆(4);减速齿轮组件(3)包括有第一双联齿轮(311)、第二双联齿轮(312)、第三双联齿轮(313)、第四双联齿轮(314)以及分别呈竖向布置的第一齿轮轴(321)、第二齿轮轴(322)、第三齿轮轴(323)、第四齿轮轴(324),底座容置腔(111)的底面对应第一齿轮轴(321)、第二齿轮轴(322)、第三齿轮轴(323)、第四齿轮轴(324)分别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底座定位盲孔(112),第一齿轮轴(321)、第二齿轮轴(322)、第三齿轮轴(323)、第四齿轮轴(324)的下端部分别嵌插于相应的底座定位盲孔(112)内,第一双联齿轮(311)套装于第一齿轮轴(321)外围,第二双联齿轮(312)套装于第二齿轮轴(322)外围,第三双联齿轮(313)套装于第三齿轮轴(323)外围,第四双联齿轮(314)套装于第四齿轮轴(324)外围,第一双联齿轮(311)包括有为一体结构且同轴布置的驱动涡轮(3111)、圆柱齿轮,第一双联齿轮(311)的驱动涡轮(3111)与驱动蜗杆(4)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312)、第三双联齿轮(313)、第四双联齿轮(314)分别包括有为一体结构且同轴布置的两个圆柱齿轮,第一双联齿轮(311)的圆柱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312)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312)的小圆柱齿轮与第三双联齿轮(313)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三双联齿轮(313)的小圆柱齿轮与第四双联齿轮(314)的大圆柱齿轮相啮合;齿轮箱盖板(12)于第三齿轮轴(323)的正上方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盖板通孔(121),底座容置腔(111)内还嵌装有位于第三双联齿轮(313)的正上方的输出轴齿(5),输出轴齿(5)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金属轴部(51),金属轴部(51)的下端部设置有与金属轴部(51)注塑成一体结构且套装于金属轴部(51)外围的齿轮部(52),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木生赵少伟张树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维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