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长丝或纱线喂入定位装置的纺纱细纱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581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长丝或纱线喂入定位装置的纺纱细纱机,包括长丝或纱线喂入定位装置,包括上下设置且彼此固定连接的顶部侧壁和底部侧壁、设于该顶部侧壁上的中导纱口,及设于该底部侧壁上的定位口;定位装置固定设于细纱机的中横动杆上,且在细纱机上,每个纱锭对应设有一定位装置。粗纱经过设于细纱机的后横动杆上的后导纱器中的导纱口,进入后皮辊与后罗拉的钳口,再经过上述定位装置上的中导纱口,进入中皮辊与中罗拉的钳口,然后进入前皮辊与前罗拉的钳口;同时,长丝或纱线经过上述定位装置上的定位口后进入前皮辊与前罗拉的钳口,经牵伸后的粗纱与长丝或纱线同步经过一导纱勾,并在高速旋转状态下的细纱筒的作用下加捻成细纱并绕于细纱管上。

Spinning frame with filament or yarn feeding positio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pinning frame adopting a filament or yarn feeding positioning device, including a filament or yarn feeding positioning device, including a top side wall and a bottom side wall which are arranged up and down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 middle guide yarn mouth arranged on the top side wall, and a positioning device fixed on the bottom side wall. It is located on the middle horizontal moving bar of the spinning frame, and on the spinning frame, there is a certain position device for each spindle. The roving passes through the guide of the back guide on the back transverse bar of the spinning frame, enters the jaws of the back roller and the back roller, passes through the middle guide on the positioning device, enters the jaws of the middle roller and the middle roller, and then enters the jaws of the front roller and the front roller; meanwhile, the filament or yarn passes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device. After the positioning opening of the upper part enters the jaws of the front roller and the front roller, the drafted roving passes through a guide hook synchronously with the filament or yarn, and twists the spinning yarn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spinning barre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speed rotation and wound on the spinning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长丝或纱线喂入定位装置的纺纱细纱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的
,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长丝或纱线喂入定位装置的纺纱细纱机。
技术介绍
赛络菲尔纺纱,氨纶纱纺纱,嵌入式纺纱等在采用细纱机纺纱时,均需加一根或二根及以上的长丝或纱线,为保证纺纱的进行及纺纱质量,需要对喂入的长丝或纱线进行准确定位,以实现赛络菲尔纱、氨纶纱、嵌入式纱等的纺制。但现有技术的长丝或纱线的喂入方法及其定位装置,主要的是在细纱机牵伸机构的摇架上安装一固定的定位装置,对喂入的长丝或纱线进行定位,而粗纱的导纱器安装在横动杠上,在一旦喂入的粗纱位置或长丝位置发生变化等情况时,即长丝和粗纱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定位不准确,影响了纺纱质量。其次,受固定的定位装置的影响,喂入的粗纱的位置也只能固定,即长丝或纱线及粗纱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这样,长丝或纱线及粗纱经过的纺纱皮辊长时间的运转会发生磨损、起槽而损坏,更严重的是影响纺纱质量,也因此原来细纱机上的横动装置不能使用。再次,细纱机是多纱锭设备,每锭均要安装定位装置,可定位装置在摇架上,粗纱喂入导纱器在横动装置上,很难保证导纱器与定位装置每锭的位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纺纱细纱机的长丝或纱线准确喂入定位装置、及其构成的细纱机、以及该细纱机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纺纱质量,并/或使横动杆能正常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一种纺纱细纱机长丝或纱线喂入定位装置11,包括上下设置且彼此固定连接的顶部侧壁和底部侧壁、、开口朝左侧设置的U形体,设于该U形体的顶部侧壁上的中导纱口21,及设于该U形体的底部侧壁上的定位口22。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定位装置11为开口朝左侧设置的U形体(U形体也可改为矩形体或四边形体),设于该U形体的顶部侧壁上的中导纱口21,及设于该U形体的底部侧壁上的定位口22。具体实施时,所述中导纱口21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定位口22有一个或多个。一种应用上述定位装置11的细纱机,所述定位装置11固定设于细纱机的中横动杆10上,且在细纱机上每个纱锭(即用于设置细纱管或细纱筒20的纱锭)对应设有一定位装置11。其中,所述中横动杆10上方设有后横动杆8,后横动杆8上设有后导纱器7;后横动杆8与中横动杆10之间设有彼此配合的皮辊9和后罗拉,所述中横动杆10下方设有彼此配合中皮辊12和中罗拉,上述中皮辊12下方设有彼此配合的前皮辊14与前罗拉15;前罗拉15的下方设有一导纱勾18,导纱勾18的下方设有工作时高速旋转以加捻、卷绕细纱纱19并形成细纱筒20的细纱管。上述细纱机的工作方法,包括:粗纱5经过设于细纱机的后横动杆8上的后导纱器7中的导纱口,进入后皮辊9与后罗拉的钳口,再经过上述定位装置11上的中导纱口21,进入中皮辊12与中罗拉的钳口,然后进入前皮辊14与前罗拉15的钳口;同时,长丝或纱线3经过上述定位装置11上的定位口22后进入前皮辊14与前罗拉15的钳口,并与进入所述前皮辊14与前罗拉15的钳口的粗纱保持一预设距离,经前皮辊14与前罗拉15牵伸后,牵伸后的粗纱16与长丝或纱线3同步经过一导纱勾18,并在高速旋转状态下的细纱筒20的作用下加捻成细纱19并绕于细纱筒20上,即得到所要纺制的赛络菲尔纺纱、氨纶纱纺纱、嵌入式纺纱等。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获得的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定位装置11固定在细纱机的中横动杆10上,定位装置11中的中导纱口21与定位口22为一整体,中导纱口21与定位口22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使纺纱细纱机上的长丝或纱线3的位置始终与粗纱5的位置成一预设距离,即准确定位,即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保证了纺纱的质量;(2)如需要,各横动杆可以横向运动,且长丝或纱线3、粗纱5的位置随中横动杆10的横动而左右同步横动,即在保证定位准确的同时,长丝或纱线3及粗纱5在前罗拉15和前皮辊14的钳口中左右横动,克服了长丝或纱线3及粗纱5在前罗拉15和前皮辊14钳口中位置不变的状况而导致的皮辊的磨损、起槽的损坏;(3)定位装置11上的中导纱口21与定位口22的相对位置,仅受准确定位装置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精度容易控制,因此很好地保证了每纱锭的定位的一致性,确保产品品质可控、以及一致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创新原理及其相比于现有产品的技术优势,下面借助于附图通过应用所述原理的非限制性实例说明可能的实施例。在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细纱机长丝准确喂入纺纱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长丝或纱线筒子,2长丝或纱线退绕滚筒,3长丝或纱线,4粗纱筒子,5粗纱,6细纱机摇架,7后导纱器,8后横动杆,9后皮辊,10中横动杆,11准确喂入定位装置,12中皮辊,13皮圈,14前皮辊,15前罗拉,16牵伸后的粗纱,18导纱钩,19细纱,20细纱筒,21中导纱口,22定位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纺纱细纱机的工作方法,包括:从粗纱筒4上退绕下来的粗纱5,经过安装在一后横动杆8上的后导纱器7中的导纱口,进入一后皮辊9与后罗拉的钳口,再经过安装在一中横动杆10上的定位装置11上的中导纱口21,进入一中皮辊12与中罗拉的钳口,接下来进入前皮辊14与前罗拉15的钳口。同时,长丝或纱线退绕滚筒2将长丝或纱线筒子1上的长丝或纱线3退绕下来,并使所述长丝或纱线3经定位装置11上的定位口22,进入前皮辊14与前罗拉15的钳口。粗纱5经过上述牵伸机构(即后皮辊9与后罗拉、中皮辊12与中罗拉、及前皮辊与前罗拉)的牵伸拉细后成为牵伸后的粗纱16,其和经过前皮辊14和前罗拉15的长丝或纱线3出前皮辊14后,在导纱钩18处合并、并在高速旋转状态下的细纱管的作用下加捻成所要纺制的细纱19(即纺制得赛络菲尔纱、或氨纶包覆纱、或氨纶包芯纱、或嵌入纺纱线等),然后卷绕在细纱管上成为细纱筒20。上述的粗纱5可以是1根或多根,根据所要纺制的纱线而定。上述的长丝或纱线3可以是1根或多根,根据所要纺制的纱线而定。上述定位装置11上的中导纱口21,可以为1个或多个,可与粗纱5的根数对应,即根据所要纺制的纱线而定。上述定位装置11上的定位口22,可以为1个或多个,可与长丝或纱线3的根数对应,根据所要纺制的纱线而定。上述定位装置11上的中导纱口21间距,及定位口22间距,按照粗纱5与长丝或纱线3的工艺要求位置以及所纺纱线的要求确定,可以相等或不相等。对于本专利技术机理,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纱机,包括纱线喂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固定设于细纱机的中横动杆上,且在细纱机上,每个纱锭对应设有一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上下设置且彼此固定连接的顶部侧壁和底部侧壁、设于该顶部侧壁上的中导纱口,及设于该底部侧壁上的定位口;所述中横动杆上方设有后横动杆,后横动杆上设有后导纱器;后横动杆与中横动杆之间设有彼此配合的皮辊与后罗拉,所述中横动杆下方设有彼此配合的中皮辊及中罗拉,上述中皮辊下方设有彼此配合的前皮辊与前罗拉;前罗拉的下方设有一导纱钩,导纱钩的下方设有工作时高速旋转以加捻、卷绕细纱并形成细纱筒的细纱管;所述中导纱口有多个;所述定位口有多个;所述的细纱机的工作方法,包括:粗纱经过设于细纱机的后横动杆上的后导纱器中的导纱口,进入后皮辊与后罗拉的钳口,再经过上述定位装置上的中导纱口,进入中皮辊与中罗拉的钳口,然后进入前皮辊与前罗拉的钳口;同时,长丝或纱线经过上述定位装置上的定位口后进入前皮辊与前罗拉的钳口,并与进入所述前皮辊与前罗拉的钳口的粗纱保持一预设距离,经牵伸后的粗纱与长丝或纱线同步经过一导纱勾,并在高速旋转状态下的细纱筒的作用下加捻成细纱并绕于细纱筒上;纺制得的细纱纱为赛络菲尔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纱机,包括纱线喂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固定设于细纱机的中横动杆上,且在细纱机上,每个纱锭对应设有一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上下设置且彼此固定连接的顶部侧壁和底部侧壁、设于该顶部侧壁上的中导纱口,及设于该底部侧壁上的定位口;所述中横动杆上方设有后横动杆,后横动杆上设有后导纱器;后横动杆与中横动杆之间设有彼此配合的皮辊与后罗拉,所述中横动杆下方设有彼此配合的中皮辊及中罗拉,上述中皮辊下方设有彼此配合的前皮辊与前罗拉;前罗拉的下方设有一导纱钩,导纱钩的下方设有工作时高速旋转以加捻、卷绕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