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456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剂组合物,其具有充分的耐微振磨损性,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也能够充分抑制其由轴承处漏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润滑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作为基础油的全氟聚醚、作为增稠剂的氟树脂、以及作为添加剂的多元醇酯、脲基润滑脂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其中,所述全氟聚醚的含量与所述多元醇酯及所述脲基润滑脂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为78/22~95/5,所述全氟聚醚的含量与所述多元醇酯的含量的质量比为90/10~96.5/3.5,所述多元醇酯的含量与所述脲基润滑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40/60~65/35,所述氟树脂相对于润滑剂组合物整体的含量为15~24质量%,所述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相对于润滑剂组合物整体的含量为0.5~4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润滑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剂组合物。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充分的耐微振磨损性、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也能够充分抑制其由轴承处漏出的润滑剂组合物。
技术介绍
氟素润滑脂在高温下的耐久性、氧化稳定性、耐药品性、低温性优异,常被用于极端苛刻条件下的润滑。但是,氟素润滑脂中的基础油和增稠剂均为氟系,所以其价格较高,而且,它与作为润滑材料的金属、树脂、橡胶等的相容性较差。此外,氟素润滑脂在高负载的条件下,有时不会形成润滑所需的油膜,从而轴承产生微振磨损,导致发生异响、振动加剧等。并且,有时会以微振磨损为起点引发更大的损伤,导致轴承、机器破损。另外,一般而言,润滑脂在高温使用环境下容易软化,在作为轴承用润滑剂使用时,存在容易发生由轴承处漏出的问题。这种问题会使轴承内的润滑脂量降低,成为导致轴承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96480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04-28326号公报专利文献3:JP特开2009-355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氟系润滑剂中配合非氟系合成油而成的润滑脂组合物,但是对于其耐微振磨损性及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防止其由轴承处漏出尚未进行研究。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将脲基润滑脂与氟素润滑脂按质量比为40~80:60~20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到的润滑脂组合物,但是对于其耐微振磨损性尚未进行研究,并且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无法充分防止其由轴承处漏出。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将非氟素润滑脂与氟素润滑脂混合而得到的润滑脂组合物,但是其耐微振磨损性并不充分,对于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如何防止其由轴承处漏出也并未进行充分的研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耐微振磨损性、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也能够充分抑制其由轴承处漏出的润滑剂组合物。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成功地研制出了如下润滑剂组合物,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润滑剂组合物含有作为基础油的全氟聚醚、作为增稠剂的氟树脂、以及作为添加剂的多元醇酯、脲基润滑脂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其中,所述全氟聚醚的含量与所述多元醇酯及所述脲基润滑脂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为78/22~95/5,所述全氟聚醚的含量与所述多元醇酯含量的质量比为90/10~96.5/3.5,所述多元醇酯的含量与所述脲基润滑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40/60~65/35,相对于润滑剂组合物整体,所述氟树脂的含量为15~24质量%,并且,相对于润滑剂组合物整体,所述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含量为0.5~4质量%,因此,其具有充分的耐微振磨损性,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也能够充分地抑制其由轴承处漏出。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1)~(4)。(1)一种润滑剂组合,其特征在于,其含有作为基础油的全氟聚醚、作为增稠剂的氟树脂、以及作为添加剂的多元醇酯、脲基润滑脂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其中,所述全氟聚醚的含量与所述多元醇酯及所述脲基润滑脂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为78/22~95/5,所述全氟聚醚的含量与所述多元醇酯的含量的质量比为90/10~96.5/3.5,所述多元醇酯的含量与所述脲基润滑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40/60~65/35,相对于润滑剂组合物整体,所述氟树脂的含量为15~24质量%,相对于润滑剂组合物整体,所述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含量为0.5~4质量%。(2)根据(1)所述的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树脂为聚四氟乙烯。(3)根据(1)或(2)所述的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组合物用于汽车辅机的轴承。(4)根据(3)所述的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辅机为排气循环系统、电控节流阀、电动可变正时机构、或可变喷嘴涡轮。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润滑剂组合物具有充分的耐微振磨损性,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也能够充分抑制其由轴承处漏出,因此,能够作为汽车辅机用轴承的润滑剂使用。附图说明图1(a)是实施例中进行耐微振磨损试验时的试验机的纵剖面示意图。另外,图1(b)是该试验机的横切面示意图,这里仅示出支撑构件以及轴。图2是实施例中进行漏油试验时的试验机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关于润滑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润滑剂组合物,其含有作为基础油的全氟聚醚(以下简称PFPE)、作为增稠剂的氟树脂、以及作为添加剂的多元醇酯、脲基润滑脂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以下简称ZnDTP)。根据需要,进一步配合各种添加剂。(基础油)用作基础油的PFPE,可以适宜地使用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RfO(CF2O)x(C2F4O)y(C3F6O)zRf…(1)这里,CF2O基、C2F4O基及C3F6O基为随机键合在主链中的基团,Rf为全氟甲基、全氟乙基、全氟丙基等碳数为1~5、优选为1~3的全氟低级烷基。具体而言,可优选使用由下述通式(2)~(5)所示的化合物。RfO[CF(CF3)CF2O]zRf…(2)这里,Rf与上述定义相同,其中,z=2~200。该化合物可以通过将由六氟丙烯的光氧化聚合生成的前驱体进行完全氟化而获得,或者通过在氟化铯催化剂存在下使六氟丙烯进行阴离子聚合,并将得到的具有末端CF(CF3)COF基的氧氟化物用氟气进行处理而获得。RfO[CF(CF3)CF2O]z(CF2O)xRf…(3)这里,Rf与上述定义相同,其中,x+z=3~200,x:z=10:90~90:10。该化合物可以通过将由六氟丙烯的光氧化聚合生成的前驱体进行完全氟化而获得。RfO(CF2CF2O)y(CF2O)xRf…(4)这里,Rf与上述定义相同,其中,x+y=3~200,x:y=10:90~90:10。优选y/x>1。该化合物可以通过将由四氟乙烯的光氧化聚合生成的前驱体进行完全氟化而获得。F(CF2CF2CF2O)2~100CF2CF3…(5)该化合物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在氟化铯催化剂的存在下,使2,2,3,3-四氟氧杂环丁烷进行阴离子聚合,并将得到的含氟聚醚(CH2CF2CF2O)n在160~300℃的紫外线照射下进行氟气处理获得。上述PFPE可单独或混合使用。PFPE在本专利技术的润滑剂组合物中的含量优选为润滑剂组合物整体的61~72质量%。(增稠剂)用作增稠剂的氟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以下简称FEP)、偏二氟乙烯-丙烯共聚物。PTFE使用如下得到的物质:通过四氟乙烯的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等方法制备数均分子量Mn约为1000~1000000左右的PTFE,并将其以热分解、电子束照射分解、γ射线照射、物理粉碎等方法进行处理,由此得到的数均分子量Mn约为1000~500000左右的物质。FEP使用如下得到的物质:通过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等方法制备数均分子量Mn约为1000~1000000左右的FEP,并将其以热分解、电子束照射分解、γ射线照射、物理粉碎等方法进行处理,由此得到的数均分子量Mn约为1000~500000左右的物质。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共聚反应时使用链转移剂进行分子量的控制。得到的粉末状的氟树脂粒子,其平均一次粒径一般约为500μm以下。用于本目的的氟树脂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0μm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作为基础油的全氟聚醚、作为增稠剂的氟树脂、以及作为添加剂的多元醇酯、脲基润滑脂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其中,所述全氟聚醚的含量与所述多元醇酯及所述脲基润滑脂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为78/22~95/5,所述全氟聚醚的含量与所述多元醇酯的含量的质量比为90/10~96.5/3.5,所述多元醇酯的含量与所述脲基润滑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40/60~65/35,所述氟树脂相对于润滑剂组合物整体的含量为15~24质量%,所述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相对于润滑剂组合物整体的含量为0.5~4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04 JP 2015-2375541.一种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作为基础油的全氟聚醚、作为增稠剂的氟树脂、以及作为添加剂的多元醇酯、脲基润滑脂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其中,所述全氟聚醚的含量与所述多元醇酯及所述脲基润滑脂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为78/22~95/5,所述全氟聚醚的含量与所述多元醇酯的含量的质量比为90/10~96.5/3.5,所述多元醇酯的含量与所述脲基润滑脂的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菱沼健中司庆太井泽信明小松未和
申请(专利权)人:NOK克鲁伯有限公司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