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抑制补体激活的多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4526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C3转化酶效应结构域、C5转化酶效应结构域和任选的末端复合抑制性效应结构域的多肽及其治疗应用,所述多肽对由生理FHR‑蛋白引起的失调具有抗性并具有二聚化基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抑制补体激活的多肽专利技术背景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组成部分,并且有助于识别并消除病原体,清除凋亡细胞或免疫复合物,以及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Ricklin等人,2010,Carroll等人,2011)。补体由多种血浆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构成,通常以酶原或膜蛋白形式循环并在血浆、组织或细胞内起作用。三种补体途径,经典途径(CP)、凝集素途径(LP)或旁路途径(AP)的激活,各自导致C3转化酶(在CP、LP中为C4b2a,或者在AP中为C3bBb)的形成,该酶催化补体系统的核心组分C3裂解成激活产物C3b和过敏肽C3a。随后并且在级联状触发的反应中,标记病原体以将其破坏,并且诱导一系列炎症响应,招募免疫细胞对抗感染并保持稳态(参见(Merle等人,2015))。补体的无效激活或无效调控均可引起或促进多种感染或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慢性炎症、血栓性微血管病、移植排斥以及肾和视网膜疾病,诸如非典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aHUS)、C3肾小球病(C3G)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Holers,2008)。旁路途径(AP)虽然CP和LP由某些识别分子触发,但AP以低水平永久激活。这通过称为“tick-over”的机制发生,其由C3b样分子C3(H2O)的内部C3硫酯的水解引发,形成其生物活性形式。与裂解C3(H20)结合的FB的可溶性因子B(FB)和因子D(FD)一起,液相C3转化酶复合物(C3b(H20)Bb)生成,并且天然C3分子被裂解和激活。激活的C3b经由包含硫酯的结构域(TED或C3d结构域)共价结合任何邻近表面的羟基。在病原体上,紧邻其产生位置的C3b积聚并且另外的C3转化酶(C3bBb)形成,从而放大补体激活。第二C3b与C3转化酶的结合导致C5转化酶(C3bBbC3b)的产生,其引发C5裂解成有效的免疫效应分子C5a和C5b。C5b募集补体组分C6、C7、C8和C9,形成C5b-9末端膜攻击复合物(MAC),其导致病原体的溶解(Ricklin等人,2010,Carroll等人,2011)。AP的调节必须精确调控AP以允许快速消除调理的细胞和病原体,以及最小化可能引起宿主组织损伤的无限制的AP激活。健康的宿主细胞通常受到补体激活(RCA)家族的调节剂的多个膜结合蛋白或可溶性蛋白的保护而免于补体介导的攻击,所述蛋白作用于级联的不同激活水平,其中一些具有重叠功能,而其它蛋白具有独特的补体调控特性(Zipfel等人,2009)。新C3b的产生受到用作用于因子I(FI)介导的C3b向iC3b的不可逆降解的辅因子的RCA蛋白的严格控制,或者受到C3bBb转化酶复合物的失稳的严格控制(衰变加速活性,DAA)。此外,RCA能够干扰C5转化酶活性,从而控制C5裂解成它的激活产物C5a和C5b,或者通过结合末端补体复合物(TCC)化合物的因子,从而阻止MAC复合物插入膜中。与膜辅因子蛋白(MCP或CD46)、补体受体1(CR1或CD35)、活性溶解的衰变加速因子(DAF或CD55)膜抑制物(MIRL,CD59)和可溶性因子玻璃粘连蛋白与簇集蛋白及其它蛋白一起,因子H/FHR蛋白家族的成员(尤其是FH)支持循环中和补体特异性结合的表面上的补体调控。因子H/FHR蛋白家族因子H/FHR蛋白家族包括一组高度相关的血浆蛋白,它们包括五种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FHR),FHR1、FHR2、FHR3、FHR4、FHR5,因子H(FH)和剪切变体因子H-样蛋白1(FHL-1)。家族成员的每个单个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q32上的不同片段中,在RCA基因簇内(Skerka等人,2013)。尽管FH是旁路途径的主要调节剂,但FHR的功能尚未完全了解。已经提出FHR蛋白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表面上的补体调控活性(Jozsi等人,2015)。此外,它们用于同源寡聚化和异源寡聚化的能力可提高FHR1、FHR2和FHR5对于它们的配体的亲合力。这已经作为补体激活的识别和调控中的微调样机制而被提出(Jozsi等人,2015)。然而,还已经针对FHR1和FHR2描述了一些FH非依赖性和特有的补体调控特性。因为FH、FHR1和FHR2能够下调补体激活,它们已被提出作为用于在病理条件下调节补体激活的有希望的候选(Licht等人,2005,Licht等人,2006,Skerka等人,2013,Haffner等人,2015)。在FH/FHR蛋白家族中,FH是最丰富的补体蛋白,它以~350–600µg/ml的浓度在血浆中循环。具有155kDa的分子量,单体糖蛋白FH调控AP和补体途径的放大环路。FH由20个重复的短同源重复序列(SCR)结构域组成并调控液相中及细胞表面上的C3转化酶激活。N-末端结构域SCR1-4包含该蛋白的补体调控区。通过与FB竞争结合C3b,FHSCR1-4结合C3b并因此阻止C3和C5转化酶的形成,并且有利于已经形成的转化酶的分解(Weiler等人,1976)。另外,这些结构域与FH相关,用作FI介导的C3b失活的辅因子(Gordon等人,1995,RodriguezdeCordoba等人,2004,Alexander等人,2007,deCordoba等人,2008)。FH的C-末端(SCR19-20)主要构成与C3b、C3d、正五聚蛋白、细胞外基质和细胞表面相互作用的结合识别结构域(Jarva等人,1999,Oppermann等人,2006,Hebecker等人,2013)。FH结合到细胞表面或生物膜上受到聚阴离子结构样糖胺聚糖(GAG)(例如肝素)或唾液酸的介导,并且调控内源细胞,诸如肾小球内皮细胞或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的局部补体激活(Jozsi等人,2004,Ferreira等人,2006,Jozsi等人,2007,Blaum等人,2015)。FHR1由五个SCR构成(Skerka等人,1991)并具有两种同工型。具有一个或两个碳水化合物侧链的两种糖基化形式(FHR1α~41和FHR1β~37kDa)在人血浆中循环,浓度为约100µg/ml。FHR1与FH具有高C-末端序列同源性,并且C-末端SCR1和SCR2与FHR2的SCR1和SCR2具有高氨基酸同一性(分别是97%和100%),以及与FHR5的SCR1和SCR2具有高氨基酸同一性(分别是91%和83%)。FHR1调控C5-转化酶活性并抑制补体激活,但是C3-转化酶活性不受影响。N-末端SCR1-2结合C5和C5b6,而C-末端SCR3-5结合C3b、C3d和肝素。据推测,FHR通过SCR1-2与C5的结合抑制C5激活和裂解成C5a和C5b。此外,FHR1是末端途径调节剂,并且据推测通过SCR1-2与C5b6复合物的结合抑制MAC的组装(Heinen等人,2009)。FHR2由四个SCR组成(Skerka等人,1992),表现出与FH的SCR6-7和19-20的氨基酸同一性。FHR2的N-末端SCR1几乎与FHR1和FHR5相同,并且允许与FHR1形成同源二聚体和异源二聚体,但是与FHR5不会形成同源二聚体和异源二聚体。FHR2以约50µg/ml的浓度在人血浆中循环。据推测经由其中FHR2结合的C3转化酶不裂解底物C3的机制,FHR2调控补体激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肽,所述多肽包含抑制性C3转化酶效应结构域和抑制性C5转化酶效应结构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3 DE 102015016665.41.一种多肽,所述多肽包含抑制性C3转化酶效应结构域和抑制性C5转化酶效应结构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抑制性C3转化酶效应结构域通过衰变加速和辅因子活性抑制C3转化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具有衰变加速和辅因子活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抑制性C3转化酶效应结构域是因子H(FH)的片段。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抑制性C3转化酶效应结构域包含FH的短同源重复序列(SCR)1至4或由它们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抑制性C3转化酶效应结构域包含FHR2的SCR1-4或由它们组成。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抑制性C5转化酶效应结构域是因子H相关蛋白1(FHR1)的片段。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抑制性C5转化酶效应结构域包含FHR1的SCR1和SCR2或由它们组成。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C5激活并裂解成C5a和C5b受到所述多肽与C5结合的抑制。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所述多肽还包含能够结合细胞表面的结构域。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能够结合细胞表面的结构域包含FH的SCR19和SCR20。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是多聚体。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肽,所述多肽包含来自FHR1的SCR1的至少一个二聚化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麦可费德K哈弗纳
申请(专利权)人:格林诺瓦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