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体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装入乘员保护装置中的气体发生器,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在车辆等碰撞时保护乘员,特别涉及被装入气囊装置中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装置被装备在汽车等中。
技术介绍
以往,从汽车等的乘员的保护的观点,作为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装置已经普及。气囊装置以保护乘员免受在车辆等碰撞时发生的冲击的目的装备,通过在车辆等碰撞时瞬时地使气囊膨胀及展开,气囊成为缓冲垫来承接乘员的身体。气体发生器是以下这样的设备:被装入在该气囊装置中,在车辆等碰撞时借助来自控制单元的通电而将点火器点火,借助在点火器中产生的火焰使气体发生剂燃烧而瞬时地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使气囊膨胀及展开。气体发生器存在各种各样的构造,但作为适合在驾驶席侧气囊装置或副驾驶席侧气囊装置等中利用的气体发生器,有外径比较大的短尺寸大致圆柱状的盘型气体发生器,作为适合在侧气囊装置或气帘气囊装置、膝部气囊装置等中利用的气体发生器,有外径比较小的长尺寸大致圆柱状的筒型气体发生器。例如,作为盘型气体发生器,已知有以下的结构:如在日本特开平1-17204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具备具有上部侧壳(封盖壳)和下部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具有设置有多个气体喷出口的筒状的周壁部,前述周壁部的轴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被封堵;气体发生剂,被配置在位于前述壳体的内部的收容空间中;点火器,被组装在前述壳体中,用来使前述气体发生剂燃烧;以及密封部件,将前述多个气体喷出口封闭;前述多个气体喷出口由多组气体喷出口群构成;前述多组气体喷出口群仅具有:1组或2组以上的第1气体喷出口群,由多个第1气体喷出口构成,所述多个第1气体喷出口以下述方式沿着前述周壁部的周向均等地配置,具有相互相同的第1开放压:以前述周壁部的轴线为中心,以120[°]以下的角度具有旋转对称性;1组或2组以上的第2气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23 JP 2016-032426;2016.04.06 JP 2016-076621.一种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具有设置有多个气体喷出口的筒状的周壁部,前述周壁部的轴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被封堵;气体发生剂,被配置在位于前述壳体的内部的收容空间中;点火器,被组装在前述壳体中,用来使前述气体发生剂燃烧;以及密封部件,将前述多个气体喷出口封闭;前述多个气体喷出口由多组气体喷出口群构成;前述多组气体喷出口群仅具有:1组或2组以上的第1气体喷出口群,由多个第1气体喷出口构成,所述多个第1气体喷出口以下述方式沿着前述周壁部的周向均等地配置,具有相互相同的第1开放压:以前述周壁部的轴线为中心,以120[°]以下的角度具有旋转对称性;1组或2组以上的第2气体喷出口群,由多个第2气体喷出口构成,所述多个第2气体喷出口以下述方式沿着前述周壁部的周向均等地配置,具有相互相同的第2开放压:以前述周壁部的轴线为中心,以120[°]以下的角度具有旋转对称性;以及1组或2组以上的第3气体喷出口群,由多个第3气体喷出口构成,所述多个第3气体喷出口以下述方式沿着前述周壁部的周向均等地配置,具有相互相同的第3开放压:以前述周壁部的轴线为中心,以120[°]以下的角度具有旋转对称性;前述第2开放压比前述第1开放压高;前述第3开放压比前述第2开放压高;前述多个气体喷出口以在前述周壁部的周向上不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密封部件由被粘贴在前述周壁部的内周面上的至少1片以上的密封带构成;前述多个气体喷出口中的在前述周壁部的周向上相邻的气体喷出口的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是7.0[mm]以上的壁区域沿着前述周壁部的周向在前述周壁部上设置有多个;前述密封带的位于延伸方向上的一对端部位于前述多个壁区域中的某个中。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气体喷出口的全部沿着前述周壁部的周向排列配置为一列。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第1气体喷出口、前述多个第2气体喷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泽春树,上田真也,大杉知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