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压泄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2379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压泄压系统,包括双作用活塞式卸压缸和泄压管路,双作用活塞式卸压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缸筒包括第一卸压腔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卸压腔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卸压腔连通的第二、第三卸压腔,所述第一卸压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第三卸压腔的直径,所述活塞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卸压腔内的第一活塞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第三卸压腔内的两个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一体设置;泄压管路包括超高压管路和高压管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泄压数值可控、速率可调,而且可实现对超高压装置连续泄压,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控制精度高的优点。

An ultra high pressure relief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ultra-high pressure relief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double-acting piston pressure relief cylinder and a pressure relief pipeline. The double-acting piston pressure relief cylinder comprises a cylinder cylinder and a piston. The cylinder cylinder comprises a first pressure relief chamber and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irst pressure relief chamber respectivel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ressure relief chamber for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pressure relief.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pressure relief chambe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pressure relief chambers. The piston comprises a first piston disposed in the first pressure relief chamber and two second pistons disposed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pressure relief chambers respectively. The first piston and the second piston are disposed in one; and the pressure relief pipeline comprises a pressure relief pipeline. Extra high pressure pipeline and high pressure pipelin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trollable pressure relief value, adjustable speed, but also can realize continuous pressure relief for the ultra-high pressure devic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and high repetitive control prec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压泄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传输及压力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压泄压系统。
技术介绍
超高压泄压系统是各大超高压试验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根据系统的参数指标要求以一定的速率将系统压力泄荷。超高压泄压系统一般均与超高压增压系统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压力控制系统。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压力控制系统增压速率和泄压速率均有严格的参数指标要求,即要求泄压速率能和增压速率相同且数值可控、速率可调,以验证设备在交变应力下的耐压情况。现有的超高压泄压系统多采取气动全开卸压阀的方式卸压,该方式作用下的系统压力在几秒内即可降至常压。其卸压速率由超高压系统总容积、系统工作压力、卸压管路有效通径等综合因素决定。一旦系统建成后,卸压速率也固化了,卸压曲线几乎为一条固定斜率曲线。卸压速率约为30MPa/S,远大于工程实际10MPa/min的速率要求,且无法准确地控制卸荷压力。另外,有少数泄压系统采用手动控制卸压阀开度的方式进行卸压。即手动调节卸压阀的开度:先通过肉眼观察系统压力下降的情况,然后根据下降速率手动调节卸压阀的开度,以达到系统压力缓慢下降的目的。该方式虽然卸压速率相对可调,但无法准确的控制卸压数值,且卸压曲线可重复性极低。显然,以上两种卸压方式无法满足系统对泄压速率可控、可调性的要求。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超高压泄压系统进行改进,使其对卸压速率具有可控性和可调性,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超高压泄压系统存在的对卸压不具有可控性和可调性,以及可重复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超高压泄压系统,包括:双作用活塞式卸压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缸筒包括第一卸压腔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卸压腔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卸压腔连通的第二、第三卸压腔,所述第一卸压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第三卸压腔的直径,所述活塞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卸压腔内的第一活塞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第三卸压腔内的两个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一体设置;泄压管路,包括超高压管路和高压管路,所述超高压管路包括:第一超高压管路,连接超高压容器和所述第二卸压腔,所述第一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一气控阀;第二超高压管路,连接超高压容器和所述第三卸压腔,所述第二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二气控阀;第三超高压管路,连接水箱和所述第二卸压腔,所述第三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三气控阀;第四超高压管路,连接水箱和所述第三卸压腔,所述第四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四气控阀;所述高压管路包括:第一高压管路,其一端连接有换向阀,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左侧部分的所述第一卸压腔连接;第二高压管路,连接所述换向阀和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右侧部分的所述第一卸压腔;第三高压管路,其一端与所述换向阀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水箱;第四高压管路,连接水箱和所述换向阀。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位,所述第一工作位阻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四高压管路,所述第二工作位使所述第二高压管路与所述第三高压管路连通、所述第一高压管路与所述第四高压管路连通,所述第三工作位使所述第二高压管路与所述第四高压管路连通、所述第一高压管路与所述第三高压管路连通。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三超高压管路通过第一压力管路与所述第二卸压腔连接,所述第二、第四超高压管路通过第二压力管路与所述第三卸压腔连接,所述第一压力管路上设有左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二压力管路上设有右压力变送器。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高压管路上设有加压泵和单向阀。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高压管路连接有第五高压管路,所述第五高压管路连通水箱,所述第五高压管路上设有泵出口压力变送器和溢流阀。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超高压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超高压管路通过第五超高压管路与超高压容器相连,所述第五超高压管路连接有第六超高压管路,所述第六超高压管路上设有手动泄压阀。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上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换向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仅泄压数值可控、速率可调,而且可实现系统连续泄压,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控制精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高压泄压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双作用活塞式卸压缸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卸压前初始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一次卸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二次卸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用于对超高压装置卸压的泄压系统存在的不具有可控性和可调性,以及可重复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超高压泄压系统。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压泄压系统,包括双作用活塞式卸压缸10和泄压管路,通过双作用活塞式卸压缸10内活塞12的左右移动,可将超高压装置中的高压介质通过泄压管路排出,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加压泵35的出口压力,可精确控制对不同超高压系统的卸压速率,并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调性以及可重复性,对压力的控制精度高。双作用活塞式卸压缸10包括缸筒11和活塞12,缸筒11包括第一卸压腔111和分别设置在第一卸压腔111左右两侧的第二卸压腔112和第三卸压腔113,第一卸压腔111连通第二卸压腔112和第三卸压腔113,第一卸压腔111的直径大于第二卸压腔112和第三卸压腔113的直径。活塞12包括设置在第一卸压腔111内的第一活塞121和分别设置在第二卸压腔112和第三卸压腔113内的两个第二活塞122,第一活塞121与第二活塞122一体设置,也即第一活塞121与第二活塞122同步移动。第一活塞121和第二活塞122上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1211和第二密封圈1221。优选的,第一密封圈1211和第二密封圈1221设置为多个。泄压管路包括用于为超高压装置卸的超高压管路和高压管路。其中,超高压管路包括:第一超高压管路21,连接超高压容器40和第二卸压腔112,第一超高压管路上21设有第一气控阀211;第二超高压管路22,连接超高压容器40和第三卸压腔113,第二超高压管路上22设有第二气控阀221;第三超高压管路23,连接水箱50和第二卸压腔112,第三超高压管路23上设有第三气控阀231;第四超高压管路24连接水箱40和第三卸压腔113,第四超高压管路24上设有第四气控阀241。第一超高压管路21和第二超高压管路22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212和第二单向阀222。第一超高压管路21、第三超高压管路23通过第一压力管路与第二卸压腔112连通,第二超高压管路22、第四超高压管路24通过第二压力管路与第三卸压腔113连通,第一压力管路和第二压力管路上分别设有左压力变送器25和右压力变送器26,用于显示双作用活塞式卸压缸10两侧的压力。第一超高压管路21和第二超高压管路22通过第五超高压管路27与超高压容器40相连,第五超高压管路27上连接有第六超高压管路28,第六超高压管路28上设有手动泄压阀29。高压管路包括:第一高压管路31,连接换向阀60和位于第一活塞121左侧部分的第一卸压腔111;第二高压管路32,连接换向阀60和位于第一活塞121右侧部分的第一卸压腔111;第三高压管路33,连接换向阀60和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压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作用活塞式卸压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缸筒包括第一卸压腔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卸压腔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卸压腔连通的第二、第三卸压腔,所述第一卸压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第三卸压腔的直径,所述活塞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卸压腔内的第一活塞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第三卸压腔内的两个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一体设置;泄压管路,包括超高压管路和高压管路,所述超高压管路包括:第一超高压管路,连接超高压容器和所述第二卸压腔,所述第一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一气控阀;第二超高压管路,连接超高压容器和所述第三卸压腔,所述第二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二气控阀;第三超高压管路,连接水箱和所述第二卸压腔,所述第三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三气控阀;第四超高压管路,连接水箱和所述第三卸压腔,所述第四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四气控阀;所述高压管路包括:第一高压管路,其一端连接有换向阀,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左侧部分的所述第一卸压腔连接;第二高压管路,连接所述换向阀和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右侧部分的所述第一卸压腔;第三高压管路,其一端与所述换向阀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水箱;第四高压管路,连接水箱和所述换向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压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作用活塞式卸压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缸筒包括第一卸压腔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卸压腔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卸压腔连通的第二、第三卸压腔,所述第一卸压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第三卸压腔的直径,所述活塞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卸压腔内的第一活塞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第三卸压腔内的两个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一体设置;泄压管路,包括超高压管路和高压管路,所述超高压管路包括:第一超高压管路,连接超高压容器和所述第二卸压腔,所述第一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一气控阀;第二超高压管路,连接超高压容器和所述第三卸压腔,所述第二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二气控阀;第三超高压管路,连接水箱和所述第二卸压腔,所述第三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三气控阀;第四超高压管路,连接水箱和所述第三卸压腔,所述第四超高压管路上设有第四气控阀;所述高压管路包括:第一高压管路,其一端连接有换向阀,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左侧部分的所述第一卸压腔连接;第二高压管路,连接所述换向阀和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右侧部分的所述第一卸压腔;第三高压管路,其一端与所述换向阀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水箱;第四高压管路,连接水箱和所述换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位,所述第一工作位阻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四高压管路,所述第二工作位使所述第二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丰高剑王志开吴江宁廖方军钟汶岑廖若维许志峰丁秀山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王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