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具伞骨和伞布的保护装置,尤指其设置于伞具的下巢外部,借以防止缠绕于下巢的锐利金属线对伞具本体及人体造成伤害的保护装置。众所周知,无论是多节伞具或单节伞具,于其中杆的上端均固设有一上巢,另于中杆套设有一呈可滑动的下巢,该上巢供结合有伞布的支骨枢接用,而下巢则供另外的内支骨的一端部枢接用,借助手部控制该下巢在中杆的上下滑动再借内支骨撑起其他支骨而张开伞布,如图4所示,内支骨与下巢的枢接方式,至今乃是在下巢的外壁环周开设有若干等距的缺槽,再将内支骨的预设有洞孔的一端套入该缺槽后再以金属线沿下巢的外周穿过内支骨的各洞孔而达成枢接的效果,然而,此种传统的内支骨枢接方式因为在金属线缠绕后必须予以在端部作多圈的卷绕以使金属线的二端连结,所以卷绕后的金属线必定会在其连结处产生尖锐的接头,常因此造成该尖锐的接头在收伞时将伞布刮破,或以手部收伞时将手部刮伤的诸多缺陷,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伞具伞骨和伞布的保护装置,其在伞具下巢的外部套设一主套体以遮蔽住缠绕于下巢外周的尖锐金属线,借以使该尖锐金属线不对伞布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具伞骨和伞布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型出一套主体,此套主体具有对应伞具下巢外径的内孔而可彼此套入组合,并于内孔的下端部设有挡止缘以提供套组后的挡掣作用,而内孔的上端设有内倒钩以使在套于下巢后扣固于下巢的上端,且于套主体的外周壁设有环周对应于下巢的数个缺槽的开槽,借以避免缠绕于下巢的金属线对伞具本身及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