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203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雨伞,包括伞柄及靠近所述伞柄顶端设置的伞面,所述伞柄顶端设置有接水机构,所述接水机构包括与所述伞柄同轴设置且倒扣于所述伞柄顶端的接水杯及内置于所述接水杯的吸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在伞柄顶端设置接水机构,伞柄倒置时伞面上集水可沿伞柄流至接水机构内,避免伞面上集水流至地面影响环境;另一方面接水杯内设置吸水层可将集水固定,避免接水杯内集水洒出。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mbrell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een umbrella, comprising an umbrella handle and the umbrella handl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end of the umbrella, the umbrella handl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water body, the water body comprises an umbrella handle arranged coaxially and upside down on the top of the umbrella handle receiving cup and built-in the receiving cup of the water absorbing layer. On the one hand,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water receiv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umbrella handle, the umbrella surface water along the umbrella handle flows to the water bodies can be inverted umbrella handle, avoi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to the ground water flow in the umbrella surface; on the other hand receiving cup arranged in the water absorption layer can be fixed within the catchment, avoid the water catchment spill 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雨伞
本技术涉及雨伞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雨伞。
技术介绍
雨伞是雨天人们必备的一种挡雨工具,但是使用过的雨伞会不间断滴水,易导致人们携带使用后的雨伞进于公共区域时对环境影响,例如进入公共交通易导致公共交通地面集水,其一方面影响了公共交通的卫生环境,增加了清洁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地面集水导致地滑,其增加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环保雨伞,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的雨伞易滴水至地面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环保雨伞,包括伞柄及靠近所述伞柄顶端设置的伞面,所述伞柄顶端设置有接水机构,所述接水机构包括与所述伞柄同轴设置且倒扣于所述伞柄顶端的接水杯及内置于所述接水杯的吸水层。优选的,所述接水机构还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伞柄顶端、另一端沿所述接水杯内壁延伸至所述接水杯的杯口的多个挤水杆,多个所述挤水杆沿伞柄周向均匀布置。优选的,所述接水机构还包括固定挤水环、活动挤水环、及多个挤水绳,所述固定挤水环固定套设于所述伞柄靠近所述接水杯的杯口,所述活动挤水环活动套设于所述伞柄且位于所述固定挤水环与所述伞面之间,每个所述挤水绳均一端与所述挤水杆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挤水环上的挤水孔并与所述活动挤水环连接。优选的,所述接水杯为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增加的锥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吸水层为海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方面通过在伞柄顶端设置接水机构,伞柄倒置时伞面上集水可沿伞柄流至接水机构内,避免伞面上集水流至地面影响环境;另一方面接水杯内设置吸水层可将集水固定,避免接水杯内集水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环保雨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的接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环保雨伞,包括伞柄1及靠近所述伞柄1顶端设置的伞面2,所述伞柄1顶端设置有接水机构3,所述接水机构3包括与所述伞柄1同轴设置且倒扣于所述伞柄1顶端的接水杯31及内置于所述接水杯31的吸水层32。具体的,人们在使用雨伞后,会将雨伞倒置以便于携带,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倒扣于伞柄1顶端的接水杯31,当雨伞倒置时,伞面2上的集水会沿伞柄1下流,进而流至接水杯31内;由于人们手持雨伞时不可避免会晃动,而放置于地面时易发生倾倒,故本实施例在接水杯31内设置吸水层32将流入接水杯31内的集水吸附,从而避免集水洒出。其中,具体设置时,可将吸水层32设置为海绵。由于吸水层32吸附的水量具有一定的限制,故本实施例所述接水机构3还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伞柄1顶端、另一端沿所述接水杯31内壁延伸至所述接水杯31的杯口的多个挤水杆33,多个所述挤水杆33沿伞柄1周向均匀布置,当雨伞再次使用时,可通过挤水杆33由接水杯31内壁向伞柄1转动,进而挤压内置于接水杯31的吸水层32,进而将吸水层32内的吸附的水挤出以便于后续的再次吸附。其中,为了尽量将吸水层32内的集水挤出,本实施例所述接水杯31为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增加的锥形结构,挤水杆33上端铰接于伞柄1顶端,且其贴敷于接水杯31内壁设置,从而提高对吸水层32的挤压效果。为了便于同时挤压多个挤水杆33,本实施例所述接水机构3还包括固定挤水环34、活动挤水环35、及多个挤水绳36,所述固定挤水环34固定套设于所述伞柄1靠近所述接水杯31的杯口,所述活动挤水环35活动套设于所述伞柄1且位于所述固定挤水环34与所述伞面2之间,每个所述挤水绳36均一端与所述挤水杆33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挤水环34上的挤水孔341并与所述活动挤水环35连接,即可通过驱动活动挤水环35沿伞柄1运动,进而带动多个挤水绳36同时拉扯多个挤水杆33转动,多个挤水杆33同时挤压吸水层32并将吸水层32内的吸附的集水挤出。其中,具体设置时,也可在接水杯31顶端设置易排水孔,并设置一与排水孔配合的排水盖,当通过活动挤水环35挤水时,可将排水盖打开,挤水时,吸水层32吸附的集水与吸水层32分离并由排水孔排出,从而避免集水由接水杯31的杯口排出,即避免了伞面2的再次淋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方面通过在伞柄1顶端设置接水机构3,伞柄1倒置时伞面2上集水可沿伞柄1流至接水机构3内,避免伞面2上集水流至地面影响环境;另一方面接水杯31内设置吸水层32可将集水固定,避免接水杯31内集水洒出。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环保雨伞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保雨伞,包括伞柄及靠近所述伞柄顶端设置的伞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顶端设置有接水机构,所述接水机构包括与所述伞柄同轴设置且倒扣于所述伞柄顶端的接水杯及内置于所述接水杯的吸水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雨伞,包括伞柄及靠近所述伞柄顶端设置的伞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顶端设置有接水机构,所述接水机构包括与所述伞柄同轴设置且倒扣于所述伞柄顶端的接水杯及内置于所述接水杯的吸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机构还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伞柄顶端、另一端沿所述接水杯内壁延伸至所述接水杯的杯口的多个挤水杆,多个所述挤水杆沿伞柄周向均匀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玉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乐倍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