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福田专利>正文

多折自动伞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33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折自动伞结构改良,包括有上巢、下巢及中棒,上巢固设于中棒的上端,其的周缘枢接有若干内主骨,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上,其周缘也枢接有若干支骨,支骨的外端与内主骨相枢接,其特征在于:上巢的下缘段与支骨之间有弹性件拉持。(*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
,特指一种多折自动伞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伞,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相当普遍的产品,不管是晴天或雨天,均可见到人们将其拿来作为遮阳或挡雨的用具。尤其是多折伞具,目前人们使用更为广泛。当前的多折伞中包括有手动式和自动式,其中自动伞可实现自动展开,使用方便;但是现有的自动伞仅仅通过一套设在中棒外的压缩弹簧来实现自动打开,且该压缩弹簧设置于上巢与中巢之间,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及组装不便,生产成本高,且伞骨张开的力度不足,易晃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更为简便,且伞骨的张力增强的多折自动伞结构改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有上巢、下巢及中棒,上巢固设于中棒的上端,其的周缘枢接有若干内主骨,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上,其周缘也枢接有若干支骨,支骨的外端与内主骨相枢接,上巢的下缘段与支骨之间有弹性件拉持,其中上巢下缘段与弹性件相枢接的部位为一巢状结构,该巢状结构与上巢为一体成型制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下巢的下缘段,与支骨之间有弹性件拉持,其中下巢下缘段与弹性件相枢接的部位为一巢状结构,该巢状结构与上巢为一体成型制作。本技术有效地简化了伞具结构,组装更为方便,加工成本低,而且支骨直接有弹性件拉持,张开的力度得到增强,稳定性高。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开伞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收伞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用于二折伞的实施例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用于三折伞的实施例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用于四折伞的实施例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图6实施例的收伞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附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上巢1、下巢2及中棒3,上巢1固设于中棒3的上端,其的周缘枢接有若干内主骨40,而下巢2活动套接于中棒3上,其周缘也枢接有若干支骨5,支骨5的外端与内主骨40相枢接。上巢1的下缘段设有一巢状结构11,巢状结构11与上巢1之间为一体成型制作,且巢状结构11的周缘枢接若干弹性件6,弹性件6的另一端连接于支骨5上。开伞时,按动手柄上的相应按钮,解除下巢2的锁扣;这时,在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下,弹性件6施加给支骨5向上(上巢1方向)的拉力,支骨5随即带动下巢2沿中棒3上移。下巢2上移以致支骨5内端也上移,利用三角形各边的相互关系(内主骨40、支骨5及中棒3之间构成一三角形),下巢2上移则缩短其与上巢1之间的距离,由此支骨5的外端往外展开,同时推动内主骨40外张,并带动其它伞骨张开,即伞骨完全打开,实现开伞。伞骨张开后,弹性件6依然给予支骨5一定的拉持力,从而增强了支骨5的支撑力,伞面张得更紧,稳定性好。收伞时,与现有伞具一样,下拉下巢2直至其锁扣于按钮扣上,各伞骨相继收合,而拉持于巢状结构11与支骨5之间的弹性件6处于拉伸状态,以待下次开伞。附图3、4、5为本技术用于二折、三折及四折伞上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弹性件6的作用即可实现自动开伞的目的,结构简单,加工及组装均很方便,有效地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附图6、7所示为本技术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包括有上巢1、下巢2及中棒3,上巢1固设于中棒3的上端,其的周缘枢接有若干内主骨40,而下巢2活动套接于中棒3上,其周缘也枢接有若干支骨5,支骨5的外端与内主骨40相枢接。下巢2的下缘段设有一巢状结构21,巢状结构21与上巢2之间为一体成型制作,且巢状结构21的周缘枢接若干弹性件6(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收伞,弹性件6连接巢状结构21的一端固设一连接杆61,再通过连接杆61枢接于巢状结构21上),弹性件6的另一端连接于支骨5上。开伞时,按动手柄上的相应按钮,解除下巢2的锁扣;由于连接于巢状结构21与支骨5之间的弹性件6处于拉伸状态,其两连接端均有朝中段收拉趋势,以致巢状结构21连同下巢2一起受到来自弹性件6向上的拉力,下巢2及巢状结构21则沿中棒3上移。下巢2上移以致支骨5内端也上移,利用三角形各边的相互关系(内主骨40、支骨5及中棒3之间构成一三角形),下巢2上移则缩短其与上巢1之间的距离,由此支骨5的外端往外展开,同时推动内主骨40外张,并带动其它伞骨张开,即伞骨完全打开,实现开伞。权利要求1.多折自动伞结构改良,包括有上巢、下巢及中棒,上巢固设于中棒的上端,其的周缘枢接有若干内主骨,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上,其周缘也枢接有若干支骨,支骨的外端与内主骨相枢接,其特征在于上巢的下缘段与支骨之间有弹性件拉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伞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巢下缘段与弹性件相枢接的部位呈一巢状结构,该巢状结构与上巢为一体成型制作。3.多折自动伞结构改良,包括有上巢、下巢及中棒,上巢固设于中棒的上端,其的周缘枢接有若干内主骨,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上,其周缘也枢接有若干支骨,支骨的外端与内主骨相枢接,其特征在于下巢的下缘段与支骨之间有弹性件拉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折自动伞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下缘段与弹性件相枢接的部位呈一巢状结构,该巢状结构与上巢为一体成型制作。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伞具
,特指一种多折自动伞结构改良。其在上巢与支骨之间或下巢与支骨之间设有弹性件拉持,通过弹性件给予相应的拉力,以实现拉动下巢上移,最终达到开伞目的。本技术有效地简化了伞具结构,组装更为方便,加工成本低,而且支骨直接有弹性件拉持,张开的力度得到增强,稳定性高。文档编号A45B25/02GK2631276SQ032679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5日专利技术者刘福田 申请人:刘福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田
申请(专利权)人:刘福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