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部狭窄型B柱加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692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部狭窄型的B柱加强板,缩短了B柱加强板与门洞密封条安装面(X-Flansch)的重叠区域面积,相比于传统的B柱加强板,单件减重0.3kg左右,单车减重0.6kg左右。此外,下部变窄的B柱加强板能够达到CNCAP 2018(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5星碰撞标准,为车身提供有力支持。

A stiffening plate for B columns at the botto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wer narrow type of B-pillar strengthening plate, which shortens the overlapping area of the B-pillar strengthening plate and the X-Flansch mounting surface of the doorway sealing strip.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pillar strengthening plate, the weight of a single piece is reduced by about 0.3 kg, and the weight of a bicycle is reduced by about 0.6 kg. In addition, the lower narrowed B-pillar stiffener can meet the five-star crash criteria of CNCAP 2018 (China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th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部狭窄型B柱加强板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作领域,涉及汽车前后门中间的B柱加强板。
技术介绍
B柱又称中柱,位于前后车门中间,主要承受着顶盖的压力和前后车门的冲击力,是汽车中重要的结构支撑件,所以B柱加强板一般采用高强钢或者超高强钢。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和安全危害问题日益凸显,这必将严重影响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研究表明,汽车车身轻量化,可节省燃料消耗,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实现轻量化成为汽车工业研究的热点问题。轿车B柱作为重要的侧面结构也需要轻量化,但由于B柱是侧面碰撞中吸能的主要部件,其侵入量、侵入速度和变形模式决定乘员的安全。现有技术中的B柱加强板为了保持耐耐撞性及有效承重,均为上窄下宽型,而为了B柱加强板的轻量化,专利CN201905565U采用了上厚下薄的两块加强通过激光拼焊或螺栓固定在一起。然而此种操作方法不仅增加了B柱加强板的制作工艺,更主要的是,拼接口的存在会极大的影响B柱的耐撞性。现有的B柱加强板难以兼顾轻量化和耐撞的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的B柱加强板。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满足耐撞性能,且减少B柱碰撞变型量的下部狭窄型B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B柱加强板,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B柱加强板,下部变狭窄,具体的,所述的B柱加强板从四分之一高处,沿汽车底座的方向宽度变窄。更具体地,B柱加强板靠近底盘的脚部的宽度与B柱四分之一高处的宽度差为110mm-150mm;优选地,宽度差为120mm-140mm;更优选地,宽度的差为130mm。现有技术中的B柱加强板一般是上窄下宽,呈现出上部到下部的宽度逐渐加宽的状态,尤其是到靠近脚部的位置,宽度急剧增大(见图1)。这是因为B柱是竖直方向的,门槛是水平方向的,B柱的脚部与门槛链接,链接的过度区域和车门密封条的安装面重合。所以B柱下端脚部比较宽。其中,现有技术中的B柱加强板脚部最宽处与B柱加强板四分之一高度处的宽度差为280mm-320mm。而本技术从B柱加强板四分之一高度处往下,与现有的B柱加强板相比,缩短B柱加强板的宽度,最终,B柱加强板靠底盘的脚部的宽度与B柱四分之一高处的宽度差为100mm-150mm,跟现有技术中的B柱加强板相比,呈现出下部狭窄的状态。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B柱加强板下部四分之一部分从下往上依次含有脚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的B柱加强板的脚部的宽度基本相同。所述的第一区域的宽度也基本相同。其中脚部宽度与第一区域的宽度差为30mm-70mm;优选地,宽度差为40mm-60mm;更优选宽度差为50mm。所述的第二区域的宽度从上往下,缓慢的平滑增加。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区域的下宽度和上宽度差为20mm-40mm);优选为25mm-35mm;更优选为30mm左右。该种下部变窄的结构设置,不仅对车身的减重有贡献,同时对碰撞性能的增强也有贡献。所述的B柱加强板的上部四分之三部分,宽度变化趋势与现有技术中的B柱加强板相同。本技术的整个B柱加强板一体成型。本技术的B柱加强板,其材料无特别限制,现有技术中的B柱加强板的材料即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方的B柱采用热成型材料22MnB5。本技术的B柱加强板,厚度无特别限制,现有技术中正常的B柱加强板的厚度即可,其零件厚度涵盖所有热成型材料的厚度。本技术的B柱加强板,无论表面是否具有防护涂层,均能可以达到性能要求。本技术的B柱加强板可以为热成型也可以为冷成型,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热成型的B柱加强板。热成型材料是目前通用的B柱加强板材料。它的成品抗拉强度能达到1000N/mm2,能够承受车辆碰撞时的冲击,保证成员生存空间。而且通过模拟计算验证,碰撞效果完全能达到,宽脚B柱的效果。优势是获得了车身减重。本技术的B柱加强板可以与热成型的门槛或者冷成型的门槛配合。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采用热成型的B柱加强板与热成型的门槛配合。本技术下部狭窄的B柱加强板,在车身碰撞性能的模拟计算中,变形趋势与传统热成型B柱基本相接近,为整车在碰撞,达到CNCAP2018中的5星碰撞标准。更意想不到的是,本技术的B柱加强板,在侧撞变型量测试中,下部变形区域变小,约为传统B柱加强板的变形区域的1/2,且B柱加强板上端的变形量更小,为车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技术的结构突破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观点,认为上窄下宽的B柱加强板耐撞和支撑性能更好。B柱脚部在侧碰的模拟分析中显示,适当弱化是有利于变型吸能的。让B柱在脚部相对薄弱,实际是引导门槛在B柱下,脚部的整个区域适当均匀变型。如果一味做强,门槛会在不固定的区域有尖点折弯,甚至断裂。以致无法达到保护成员的目的。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重量上,本技术下端狭窄的B柱加强板,比传统型B柱,单件减重0.3kg左右,单车减重0.6kg左右;在某些国家提出“以克为单位减轻汽车质量”的理念的背景下,本技术B柱的减轻量对汽车轻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变形趋势与传统B柱相同,为整车在碰撞,达到CNCAP2018,中的5星碰撞标准,从车身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变形区域较传统B柱更小,B柱上端的变形量也更小。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B柱加强板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部狭窄的B柱加强板示意图;图3为B柱加强板侧撞模拟图;其中,A为现有技术中的B柱加强板侧撞模拟图,B为本技术中下部狭窄的B柱加强板的侧撞模拟图;图中,1、脚部;2、第一区域;3、第二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下部”、“下端”、“下”指B柱加强板靠近车底座的一端,“上端”、“上部”、“上”为B柱加强板靠近车顶的一端。“四分之一高”指B柱加强板靠近车底座的一端往上高度延伸四分之一。实施例1下端狭窄的B柱加强板1如2所示的B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靠底盘的脚部1的宽度与B柱四分之一高处的宽度差为130mm。B柱加强板下部四分之一,从下往上依次包含脚部1、第一区域2,第二区域3。脚部1的宽度基本相同,第一区域2的宽度也基本相同,脚部1与第一区域2的宽度差为50mm。第二区域3的宽度从上往下平滑增加,第二区域3的下宽度和上宽度差为30mm。所述的B柱加强板为一体,B柱加强板为热成型材料22MnB5。该B柱加强板达到C-NCAP2018(China-NewCarAssessment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中整车碰撞的5星碰撞标准。在C-NCAP2018的侧撞评价中,其结果显示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B柱加强板,在侧撞变型量测试中,下部变形区域变小,约为传统B柱加强板的变形区域的1/2,且B柱加强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B柱加强板的下端变窄,具体地,B柱加强板靠近底盘的脚部的宽度与B柱四分之一高处的宽度差为110mm‑1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B柱加强板的下端变窄,具体地,B柱加强板靠近底盘的脚部的宽度与B柱四分之一高处的宽度差为110mm-15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B柱加强板靠底盘的脚部的宽度与B柱四分之一高处的宽度的差为120mm-14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B柱加强板靠底盘脚的部的宽度与四分之一高处的宽度的差为13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柱加强板下部四分之一,从下往上依次包含脚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柱加强板的脚部的宽度基本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脚部宽度与第一区域的宽度差为30mm-70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脚部宽度与第一区域的宽度差为40mm-60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脚部宽度与第一区域的高度差为50mm。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区域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劼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