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66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包括无纺布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层的上端设有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夜光层和耐磨层,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位于耐磨层的上端,所述夜光层紧贴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的上表面,所述无纺布基层的下端设有抗静电层和除尘层,所述抗静电层位于除尘层的上端,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耐磨层、抗静电层、无纺布基层和除尘层上均设有若干梯形凸起,且其形状均相同,若干所述梯形凸起等距布置,所述无纺布基层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本实用的无纺布具有抗菌、除异味等特点。

A non-woven fabric with antibacterial and odorless sm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bacterial and odor-removing non-woven fabric,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on-woven fabric, which comprises a non-woven fabric base. The non-woven fabric bas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pper end of the non-woven fabric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nano-silver antibacterial cotton fiber layer, a luminous layer and a wear-resisting layer. The nano-silver antibacterial cotton fiber layer is locat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wear-resisting layer, and the The bottom end of the non-woven fabric base is provided with an anti-static layer and a dust removing layer. The anti-static layer is locat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dust removing layer. A number of trapezoidal protrusions are arranged on the nano-silver anti-bacterial cotton fiber layer, an anti-wear layer, an anti-static layer, a non-woven fabric base and a dust removing layer, and the shape of the protrusions is the same. The non-woven fabric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air holes. The non-woven fabric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acterial and odor remo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
技术介绍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但是与纺织布相比强度和耐久性较差,而且现有的无纺布不具有驱除异味的作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现象的存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合理的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层的上端设有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夜光层和耐磨层,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位于耐磨层的上端,所述夜光层紧贴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的上表面,所述无纺布基层的下端设有抗静电层和除尘层,所述抗静电层位于除尘层的上端,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耐磨层、抗静电层、无纺布基层和除尘层上均设有若干梯形凸起,且其形状均相同,若干所述梯形凸起等距布置,所述无纺布基层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分别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抗静电层和耐磨层,所述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和耐磨层之间形成若干除异味腔一,所述耐磨层和无纺布基层之间形成有若干除异味腔二,所述除异味腔一和除异味腔二的内部均设有活性炭颗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中的银离子抗菌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者杀死,从而减少细菌对人体的伤害,抗静电层由高性能永久性导电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抗静电能力,夜光层的设置,可在夜晚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也能准确发现其位置,无纺布基层通过与无尘布的复合,摩擦不脱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及清洁效率,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耐磨层、抗静电层和除尘层的形状都相同,且其上均设有梯形凸起,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和耐磨层、耐磨层和无纺布基层、无纺布基层和抗静电层均反向放置形成有除异味腔,通过透气孔的设置,将异味导入到除异味腔通过活性炭颗粒进行吸附清除,透气孔呈圆台形,使得异味清楚更加彻底,同时也能避免大粉尘颗粒进入到无纺布的内部。作为优选:所述夜光层是反光膜。作为优选:所述无纺布基层采用锦纶纤维层、腈纶纤维层和乙纶纤维层依次叠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基层由多层不同材料的纤维层构成,使无纺布更加的柔软、整体弹性好、不易断裂。作为优选:所述除尘层是无尘布。作为优选:所述除异味腔一和除异味腔二的规格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异味腔一和除异味腔二的规格相同,且上下错开布置,可进行多次的吸附,彻底清除异味。作为优选:所述抗静电层采用高性能永久性导电纤维编织而成。作为优选:所述耐磨层采用聚酰胺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层材料为聚酰胺,聚酰胺的耐磨性优越,而且它的弹性好,而且其重量比较轻,适合日常穿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透气孔的设置,将异味导入到除异味腔通过活性炭颗粒进行吸附清除,透气孔呈圆台形,除异味腔一和除异味腔二的规格相同,且上下错开布置,可进行多次的吸附,使得异味清楚更加彻底,同时也能避免大粉尘颗粒进入到无纺布的内部。2.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中的银离子抗菌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者杀死,从而减少细菌对人体的伤害,抗静电层由高性能永久性导电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抗静电能力。3.夜光层的设置,可在夜晚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也能准确发现其位置,无纺布基层通过与无尘布的复合,摩擦不脱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及清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夜光层;2、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3、耐磨层;4、无纺布基层;5、抗静电层;6、除尘层;7、透气孔;8、活性炭颗粒;9、除异味腔二;10、除异味腔一;11、梯形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对本技术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层4的上端设有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2、夜光层1和耐磨层3,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2位于耐磨层3的上端,所述夜光层1紧贴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2的上表面,所述无纺布基层4的下端设有抗静电层5和除尘层6,所述抗静电层5位于除尘层6的上端,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2、耐磨层3、抗静电层5、无纺布基层4和除尘层6上均设有若干梯形凸起11,且其形状均相同,若干所述梯形凸起11等距布置,所述无纺布基层4上设有若干透气孔7,所述透气孔7贯穿分别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2、抗静电层5和耐磨层3,所述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2和耐磨层3之间形成若干除异味腔一10,所述耐磨层3和无纺布基层4之间形成有若干除异味腔二9,所述除异味腔一10和除异味腔二9的内部均设有活性炭颗粒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2中的银离子抗菌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者杀死,从而减少细菌对人体的伤害,抗静电层5由高性能永久性导电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抗静电能力,夜光层1的设置,可在夜晚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也能准确发现其位置,无纺布基层4通过与无尘布的复合,摩擦不脱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及清洁效率,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2、耐磨层3、抗静电层5和除尘层6的形状都相同,且其上均设有梯形凸起11,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2和耐磨层3、耐磨层3和无纺布基层4、无纺布基层4和抗静电层5均反向放置形成有除异味腔,通过透气孔7的设置,将异味导入到除异味腔通过活性炭颗粒8进行吸附清除,透气孔7呈圆台形,使得异味清楚更加彻底,同时也能避免大粉尘颗粒进入到无纺布的内部。作为优选:所述夜光层1是反光膜。作为优选:所述无纺布基层4采用锦纶纤维层、腈纶纤维层和乙纶纤维层依次叠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基层4由多层不同材料的纤维层构成,使无纺布更加的柔软、整体弹性好、不易断裂。作为优选:所述除尘层6是无尘布。作为优选:所述除异味腔一10和除异味腔二9的规格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异味腔一10和除异味腔二9的规格相同,且上下错开布置,可进行多次的吸附,彻底清除异味。作为优选:所述抗静电层5采用高性能永久性导电纤维编织而成。作为优选:所述耐磨层3采用聚酰胺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层3材料为聚酰胺,聚酰胺的耐磨性优越,而且它的弹性好,而且其重量比较轻,适合日常穿戴。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层的上端设有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夜光层和耐磨层,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位于耐磨层的上端,所述夜光层紧贴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的上表面,所述无纺布基层的下端设有抗静电层和除尘层,所述抗静电层位于除尘层的上端,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耐磨层、抗静电层、无纺布基层和除尘层上均设有若干梯形凸起,且其形状均相同,若干所述梯形凸起等距布置,所述无纺布基层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分别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抗静电层和耐磨层,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和耐磨层之间形成若干除异味腔一,所述耐磨层和无纺布基层之间形成有若干除异味腔二,所述除异味腔一和除异味腔二的内部均设有活性炭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除异味的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层的上端设有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夜光层和耐磨层,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位于耐磨层的上端,所述夜光层紧贴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的上表面,所述无纺布基层的下端设有抗静电层和除尘层,所述抗静电层位于除尘层的上端,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耐磨层、抗静电层、无纺布基层和除尘层上均设有若干梯形凸起,且其形状均相同,若干所述梯形凸起等距布置,所述无纺布基层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分别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抗静电层和耐磨层,所述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和耐磨层之间形成若干除异味腔一,所述耐磨层和无纺布基层之间形成有若干除异味腔二,所述除异味腔一和除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阳市三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