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9935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服饰面料,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外层的经纱和纬纱中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加强纱线,所述一定距离为2~3mm,所述加强纱线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经纱和纬纱的抗拉强度,所述内层的经纱和纬纱均为竹炭纤维和棉纤维构成的混纺纱,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之间设有抗菌无纺布层,所述外层与所述抗菌无纺布层之间以及所述抗菌无纺布层与所述内层之间通过阻燃胶粘层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服饰面料具有高牢度,高抗拉强度,以及很好的吸湿抗黄变和阻燃性能,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服饰面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服饰面料,属于纺织面料领域。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CN204936372U中公开了一种新型抗菌面料,包括表层和内层,以及设置在表层和内层之间的抗菌层,抗菌层上设有若干透气孔,透气孔内填充有竹炭纤维颗粒,且抗菌层两侧还粘合有银离子抗菌基层。该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面料存在的缺陷是:位于表层和内层之间的抗菌层上设置有透气孔,而透气孔的设置会降低面料的抗拉强度,即该面料是以牺牲抗拉强度为代价换取好的抗菌效果,现有市场上亟需一种抗拉强度高且抗菌效果好的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抗拉强度及抗菌效果的服饰面料。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服饰面料,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外层的经纱和纬纱中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加强纱线,所述一定距离为2~3mm,所述加强纱线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经纱和纬纱的抗拉强度,所述内层的经纱和纬纱均为竹炭纤维和棉纤维构成的混纺纱,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之间设有抗菌无纺布层,所述外层与所述抗菌无纺布层之间以及所述抗菌无纺布层与所述内层之间通过阻燃胶粘层粘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层的外表面上设有耐磨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耐磨层为涂覆在所述外层外表面的耐磨涂料层,其厚度为0.5~1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层、抗菌无纺布层和内层的厚度为2:1:1.2~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层与所述抗菌无纺布层之间设有阻燃层,其厚度为0.5~0.8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燃层为三聚氰胺纤维层或者芳纶纤维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层内外表面上具有银离子抗菌剂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层的经纱密度为90~100根/厘米,纬纱密度为50~70根/厘米,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50D~70D的涤纶丝。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在外层的经纱和纬纱中增加加强纱线,能够有效增强面料的抗拉强度,该面料内层的经纱和纬纱均为竹炭纤维和棉纤维构成的混纺纱,其具有吸湿抗菌的效果,在外层与内层之间设置抗菌无纺布层进一步增强面料的抗菌效果,并且所述外层与所述抗菌无纺布层之间以及所述抗菌无纺布层与所述内层之间通过阻燃胶粘层粘接,能够提高面料的阻燃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服饰面料的正面视图(图中虚线代表加强纱线);图2为图1中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外层;2-内层;3-加强纱线;4-抗菌无纺布层;5-阻燃胶粘层;6-耐磨层;7-阻燃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一种服饰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外层1和内层2,所述外层1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外层1的经纱和纬纱中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加强纱线3,所述一定距离为2~3mm,优选为2.5mm,所述加强纱线3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经纱和纬纱的抗拉强度,所述内层2(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经纱和纬纱均为竹炭纤维和棉纤维构成的混纺纱,为竹炭纤维面料层,所述外层1与所述内层2之间设有抗菌无纺布层4,所述外层1与所述抗菌无纺布层4之间以及所述抗菌无纺布层4与所述内层2之间通过阻燃胶粘层5粘接。即阻燃胶粘层所用胶水是阻燃胶水,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层1的经纱和纬纱中增加加强纱线3,能够有效增强面料的抗拉强度,该面料内层的经纱和纬纱均为竹炭纤维和棉纤维构成的混纺纱,其具有吸湿抗菌的效果,在外层1与内层2之间设置抗菌无纺布层4进一步增强面料的抗菌效果,并且所述外层与所述抗菌无纺布层4之间以及所述抗菌无纺布层4与所述内层之间通过阻燃胶粘层5粘接,能够提高面料的阻燃性能。该服饰面料可以用于服饰内衬。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1的外表面上设有耐磨层6,耐磨层6的厚度为0.5~1mm,优选为0.7mm,通过设置耐磨层6能够增强面料的耐磨性能;进一步,所述耐磨层6为涂覆在所述外层1外表面的耐磨涂料层。所述外层1、抗菌无纺布层4和内层2的厚度为2:1: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层1的厚度为2mm,抗菌无纺布层4的厚度为1mm,内层的厚度为1.2~1.5mm,优选为1.3mm。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1与所述抗菌无纺布层4之间设有阻燃层7,其(阻燃层7)厚度为0.5~0.8mm,优选为0.7mm,通过该阻燃层7的设置能够再进一步提高面料的阻燃性能。进一步,所述阻燃层7为三聚氰胺纤维层或者芳纶纤维层,三聚氰胺纤维或者芳纶纤维属于耐高温纤维,柔韧性高,并且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内层2内外表面上具有银离子抗菌剂层(图中未示出),该银离子抗菌剂层是内层在银离子抗菌剂中浸泡后而形成的,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强,能够很好的抑制细菌滋生,为面料提供长久的抗菌能力。再进一步,所述外层1的经纱密度为90~100根/厘米,纬纱密度为50~70根/厘米,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50D~70D的涤纶丝。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加强纱线3可采用金属纤维丝或者抗拉强度大于经纱、纬纱抗拉强度的涤纶丝。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服饰面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服饰面料,包括外层(1)和内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的经纱和纬纱中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加强纱线(3),所述一定距离为2~3mm,所述加强纱线(3)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经纱和纬纱的抗拉强度,所述内层(2)的经纱和纬纱均为竹炭纤维和棉纤维构成的混纺纱,所述外层(1)与所述内层(2)之间设有抗菌无纺布层(4),所述外层(1)与所述抗菌无纺布层(4)之间以及所述抗菌无纺布层(4)与所述内层(2)之间通过阻燃胶粘层(5)粘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饰面料,包括外层(1)和内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的经纱和纬纱中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加强纱线(3),所述一定距离为2~3mm,所述加强纱线(3)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经纱和纬纱的抗拉强度,所述内层(2)的经纱和纬纱均为竹炭纤维和棉纤维构成的混纺纱,所述外层(1)与所述内层(2)之间设有抗菌无纺布层(4),所述外层(1)与所述抗菌无纺布层(4)之间以及所述抗菌无纺布层(4)与所述内层(2)之间通过阻燃胶粘层(5)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的外表面上设有耐磨层(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6)为涂覆在所述外层(1)外表面的耐磨涂料层,其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俞龙费小林方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顺龙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