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上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595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端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液压升降柱,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柱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且第一液压升降柱的顶端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便于操作者在机器调试时进行观察,防止机器调试时因操作者的误观察造成使用时抓取失败,通过设置拉力传感器,便于检测被抓取物料的重量,通过设置LED照明灯,便于对抓取位置处提供照明功能,通过设置风扇,便于对被抓取的物料的表面进行除尘,进而提高真空吸盘的抓取成功率。

An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chanism, including a first hydraulic cylinder with a fixed seat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hydraulic cylinder, a control switch on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fixed seat, a first hydraulic cylinder with a first hydraulic lifting column connected at the top, and a first hydraulic lifting column with a first hydraulic lifting column on the outer surface. The top of the first hydraulic lift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a fixed shell, and the top of the fixed shell is equipped with a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the operator to observe when the machine is being debugged by sett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calibration lines, preventing the failure of grasping when the machine is being debugged due to the operator's mistake observation. The weight of the grabbed material can be conveniently detected by setting the pull sensor, and the grasping can be facilitated by setting the LED lighting lamp. The position provides illumination function. By setting a fan, it is easy to dust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 to be grasp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grasping success rate of vacuum su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上下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五金件冲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上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五金冲压就是利用冲床及模具将不锈钢、铁、铝、铜等板材及异性材使其变形或断裂,达到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工艺,在五金冲压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机械自动化,需要设计一种用于五金件冲压自动化的上下料机构。但现有的用于五金件冲压的自动化上下料机构没有设置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不便于操作者在机器调试时进行观察,使得机器在调试时因操作者的误观察造成使用时抓取失败,没有设置拉力传感器,不能检测被抓取物料的重量,没有设置LED照明灯,不能对抓取位置处提供照明功能,没有设置风扇,不能对被抓取的物料的表面进行除尘,使得真空吸盘的抓取成功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化上下料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端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液压升降柱,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柱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且第一液压升降柱的顶端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端靠近电机的上方安装有真空泵,且固定架的底部位于固定壳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固定架的顶端靠近第二液压缸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安装有MAM-100控制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液压升降柱,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柱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刻度线,且第二液压升降柱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连接有拉力传感器,且固定板的底端位于拉力传感器的两侧均安装有LED照明灯,所述拉力传感器的底部连接有吊耳,所述吊耳的底端连接有抓取架,所述抓取架的底部安装有风扇,且抓取架的底端设置有真空吸盘,所述拉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AM-100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MAM-100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显示屏的输入端。优选的,第一液压升降柱、电机、真空泵、第二液压升降柱、LED照明灯和风扇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控制开关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外部电源。优选的,固定壳与第一液压升降柱之间的连接为焊接,且固定壳的内部对应电机的底部设置有凹槽。优选的,吊耳与抓取架之间的连接为焊接,所述抓取架与拉力传感器之间通过挂钩连接。优选的,真空泵与固定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真空泵与真空吸盘之间通过气管连接。优选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内部分别对应第一液压升降柱和第二液压升降柱的内侧位置处均设置有限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上下料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液压升降柱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并在第二液压升降柱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刻度线,便于操作者在机器调试时进行观察,防止机器调试时因操作者的误观察造成使用时抓取失败。2、本技术通过在第二液压升降柱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端连接有拉力传感器,当真空吸盘吸附住物料后,便于检测被抓取物料的重量。3、本技术通过在固定板的底端位于拉力传感器的两侧均安装有LED照明灯,便于对抓取位置处提供照明功能。4、本技术通过在抓取架的底部安装有风扇,便于对被抓取的物料的表面进行除尘,进而提高真空吸盘的抓取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抓取架安装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液压缸;2、第一液压升降柱;3、第一刻度线;4、固定壳;5、电机;6、固定架;7、真空泵;8、第二液压缸;9、显示屏;10、MAM-100控制器;11、第二液压升降柱;12、第二刻度线;13、固定板;14、拉力传感器;15、LED照明灯;16、抓取架;17、风扇;18、真空吸盘;19、固定座;20、控制开关;21、吊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1,第一液压缸1的底端连接有固定座19,固定座19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20,第一液压缸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液压升降柱2,第一液压升降柱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3,且第一液压升降柱2的顶端连接有固定壳4,固定壳4的顶部安装有电机5,电机5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架6,固定架6的顶端靠近电机5的上方安装有真空泵7,且固定架6的底部位于固定壳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液压缸8,固定架6的顶端靠近第二液压缸8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9,显示屏9的一侧安装有MAM-100控制器10,第二液压缸8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液压升降柱11,第二液压升降柱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刻度线12,且第二液压升降柱11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底端连接有拉力传感器14,且固定板13的底端位于拉力传感器14的两侧均安装有LED照明灯15,拉力传感器14的底部连接有吊耳21,吊耳21的底端连接有抓取架16,抓取架16的底部安装有风扇17,且抓取架16的底端设置有真空吸盘18,拉力传感器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AM-100控制器10的输入端,MAM-100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显示屏9的输入端。为了便于控制第一液压升降柱2、电机5、真空泵7、第二液压升降柱11、LED照明灯15和风扇17的工作运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液压升降柱2、电机5、真空泵7、第二液压升降柱11、LED照明灯15和风扇17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控制开关20的输出端,控制开关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外部电源。为了便于电机5的稳定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壳4与第一液压升降柱2之间的连接为焊接,且固定壳4的内部对应电机5的底部设置有凹槽。为了便于抓取架16的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吊耳21与抓取架16之间的连接为焊接,抓取架16与拉力传感器14之间通过挂钩连接。为了便于真空泵7的安装和使真空吸盘18稳定的吸附住物料,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真空泵7与固定架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真空泵7与真空吸盘18之间通过气管连接。为了便于第一液压升降柱2和第二液压升降柱11的伸缩,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8的内部分别对应第一液压升降柱2和第二液压升降柱11的内侧位置处均设置有限位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通过在第一液压升降柱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3,并在第二液压升降柱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刻度线12,便于操作者在机器调试时进行观察,防止机器调试时因操作者的误观察造成使用时抓取失败;其次,在第二液压升降柱11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底端连接有拉力传感器14,当真空吸盘18吸附住物料后,便于检测被抓取物料的重量;然后,在固定板13的底端位于拉力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1)的底端连接有固定座(19),所述固定座(19)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20),所述第一液压缸(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液压升降柱(2),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柱(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3),且第一液压升降柱(2)的顶端连接有固定壳(4),所述固定壳(4)的顶部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的顶端靠近电机(5)的上方安装有真空泵(7),且固定架(6)的底部位于固定壳(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液压缸(8),所述固定架(6)的顶端靠近第二液压缸(8)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9),所述显示屏(9)的一侧安装有MAM‑100控制器(10),所述第二液压缸(8)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液压升降柱(11),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柱(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刻度线(12),且第二液压升降柱(11)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底端连接有拉力传感器(14),且固定板(13)的底端位于拉力传感器(14)的两侧均安装有LED照明灯(15),所述拉力传感器(14)的底部连接有吊耳(21),所述吊耳(21)的底端连接有抓取架(16),所述抓取架(16)的底部安装有风扇(17),且抓取架(16)的底端设置有真空吸盘(18),所述拉力传感器(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AM‑100控制器(10)的输入端,所述MAM‑100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显示屏(9)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1)的底端连接有固定座(19),所述固定座(19)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20),所述第一液压缸(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液压升降柱(2),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柱(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3),且第一液压升降柱(2)的顶端连接有固定壳(4),所述固定壳(4)的顶部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的顶端靠近电机(5)的上方安装有真空泵(7),且固定架(6)的底部位于固定壳(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液压缸(8),所述固定架(6)的顶端靠近第二液压缸(8)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9),所述显示屏(9)的一侧安装有MAM-100控制器(10),所述第二液压缸(8)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液压升降柱(11),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柱(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刻度线(12),且第二液压升降柱(11)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底端连接有拉力传感器(14),且固定板(13)的底端位于拉力传感器(14)的两侧均安装有LED照明灯(15),所述拉力传感器(14)的底部连接有吊耳(21),所述吊耳(21)的底端连接有抓取架(16),所述抓取架(16)的底部安装有风扇(17),且抓取架(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永辉黄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裕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