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片折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592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片折行机构,包括折弯机本体、支撑杆和横梁,所述折弯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套筒,且折弯机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夹具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且第一夹具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螺纹杆,所述支撑杆安装在第二伸缩杆的一侧,且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右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杆和第二伸缩杆,能便于使用者调节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不同大小的工件进行加工,通过设置光电保护器和报警器,能保障使用者工作中的人身安全,避免了使用者手臂触碰到折弯区域导致危险情况发生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三套筒和第三伸缩杆,能便于使用者调节折弯机本体的高度。

A shrapnel fol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rapnel fold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bending machine body, a supporting rod and a cross beam. A third sleev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ending machine body, and a first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ending machine body. One end of the first clamp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elescopic rod, and the internal embedding of the first clamp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elescopic rod. The supporting rod is installed on one side of the second telescopic rod, and one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right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can facilitate the user to adjus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clamp and the second clamp by setting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econd telescopic rod, thus satisfying the processing of workpieces of different sizes. By setting the photoelectric protector and the alarm, the user's personal safety in work can be guaranteed and the folding of the user's arm can be avoided. The bending area causes the dangerous situation to occur the question, by installing the third sleeve and the third telescopic rod, can facilitate the user to adjust the bending machine body h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片折行机构
本技术涉及折弯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弹片折行机构。
技术介绍
弹片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折弯,通过折弯机本体可以对弹片进行折弯,而折弯后的弹片可以满足相应的加工要求。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折弯装置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没有设置支撑杆和第二伸缩杆,不能便于使用者调节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的距离,没有设置光电保护器和报警器,不能保障使用者工作中的人身安全,没有设置第三套筒和第三伸缩杆,不能便于使用者调节折弯机本体的高度,没有设置第一伸缩杆和第二套筒,不能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夹具进行限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没有设置支撑杆和第二伸缩杆,不能便于使用者调节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的距离,没有设置光电保护器和报警器,不能保障使用者工作中的人身安全,没有设置第三套筒和第三伸缩杆,不能便于使用者调节折弯机本体的高度,没有设置第一伸缩杆和第二套筒,不能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夹具进行限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弹片折行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片折行机构,包括折弯机本体、支撑杆和横梁,所述折弯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套筒,且折弯机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折弯机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具,且固定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夹具,所述固定架的顶端设置有弹片,所述第一夹具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且第一夹具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把手,且螺纹杆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垫,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滑块,且第一伸缩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支撑杆安装在第二伸缩杆的一侧,且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右支架,所述右支架的前表面设置有报警器,且右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横梁安装在右支架的一端靠近支撑杆上方位置处,且横梁的另一端设置有左支架,所述左支架的顶端设置有光电保护器,所述横梁的底端设置有电动液压杆,所述第三套筒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三伸缩杆,且第三套筒的一侧设置有螺栓,所述第三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所述滑块的外部套接有挡板,所述电动液压杆和光电保护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开关上对应电动液压杆和光电保护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报警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左支架的前表面设置有发光器,所述右支架的前表面靠近报警器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受光器。优选的,所述电动液压杆的固定端与横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电动液压杆的伸缩端与挡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端嵌入设置有卡位凸起,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卡位凸起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三套筒的侧壁开设有螺栓孔,且第三套筒的直径大于第三伸缩杆的直径,螺栓孔的直径不低于四个。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凸起块,且防滑垫与防滑凸起块之间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片折行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杆和第二伸缩杆,能便于使用者调节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不同大小的工件进行加工,为不同工件的折弯带来了相应的便捷。2、本技术通过设置光电保护器和报警器,能保障使用者工作中的人身安全,避免了使用者手臂触碰到折弯区域导致危险情况发生的问题。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套筒和第三伸缩杆,能便于使用者调节折弯机本体的高度,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折弯机本体的高度,从而为工件的加工带来了相应的便捷。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和第二套筒,能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夹具进行限位,避免了第一夹具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外力的撞击导致弹片加工精度下降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滑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套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垫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动液压杆;2、第一伸缩杆;3、横梁;4、右支架;5、报警器;6、控制开关;7、支撑杆;8、第一套筒;9、第二伸缩杆;10、第二套筒;11、第一夹具;12、固定架;13、弹片;14、第二夹具;15、折弯机本体;16、防滑垫;17、第三套筒;18、螺栓;19、第三伸缩杆;20、挡板;21、左支架;22、光电保护器;23、滑块;24、旋转把手;25、螺纹杆;26、支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弹片折行机构,包括折弯机本体15、支撑杆7和横梁3,折弯机本体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套筒17,且折弯机本体15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套筒8,折弯机本体15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架12,固定架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具14,且固定架1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夹具11,固定架12的顶端设置有弹片13,第一夹具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且第一夹具1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螺纹杆25,螺纹杆25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把手24,且螺纹杆25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垫26,第一伸缩杆2的顶端设置有滑块23,且第一伸缩杆2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套筒10,第二套筒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9,支撑杆7安装在第二伸缩杆9的一侧,且支撑杆7的一端设置有右支架4,右支架4的前表面设置有报警器5,且右支架4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6,横梁3安装在右支架4的一端靠近支撑杆7上方位置处,且横梁3的另一端设置有左支架21,左支架21的顶端设置有光电保护器22,横梁3的底端设置有电动液压杆1,第三套筒17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三伸缩杆19,且第三套筒17的一侧设置有螺栓18,第三伸缩杆19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16,滑块23的外部套接有挡板20,电动液压杆1和光电保护器22的输出端与控制开关6上对应电动液压杆1和光电保护器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开关6的输出端与报警器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为了使光电保护器22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左支架21的前表面设置有发光器,右支架4的前表面靠近报警器5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受光器。为了便于使用者通过电动液压杆1来带动挡板20进行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动液压杆1的固定端与横梁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电动液压杆1的伸缩端与挡板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了便于使用者将卡位凸起放入相应的通孔内来改变第二伸缩杆9的长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伸缩杆9的顶端嵌入设置有卡位凸起,支撑杆7的顶端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卡位凸起的直径。为了便于使用者通过螺栓18对第三伸缩杆19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三套筒17的侧壁开设有螺栓孔,且第三套筒17的直径大于第三伸缩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片折行机构,包括折弯机本体(15)、支撑杆(7)和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本体(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套筒(17),且折弯机本体(15)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套筒(8),所述折弯机本体(15)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具(14),且固定架(1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夹具(11),所述固定架(12)的顶端设置有弹片(13),所述第一夹具(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且第一夹具(1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螺纹杆(25),所述螺纹杆(25)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把手(24),且螺纹杆(25)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垫(26),所述第一伸缩杆(2)的顶端设置有滑块(23),且第一伸缩杆(2)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套筒(10),所述第二套筒(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9),所述支撑杆(7)安装在第二伸缩杆(9)的一侧,且支撑杆(7)的一端设置有右支架(4),所述右支架(4)的前表面设置有报警器(5),且右支架(4)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6),所述横梁(3)安装在右支架(4)的一端靠近支撑杆(7)上方位置处,且横梁(3)的另一端设置有左支架(21),所述左支架(21)的顶端设置有光电保护器(22),所述横梁(3)的底端设置有电动液压杆(1),所述第三套筒(17)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三伸缩杆(19),且第三套筒(17)的一侧设置有螺栓(18),所述第三伸缩杆(19)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16),所述滑块(23)的外部套接有挡板(20),所述电动液压杆(1)和光电保护器(22)的输出端与控制开关(6)上对应电动液压杆(1)和光电保护器(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6)的输出端与报警器(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片折行机构,包括折弯机本体(15)、支撑杆(7)和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本体(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套筒(17),且折弯机本体(15)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套筒(8),所述折弯机本体(15)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具(14),且固定架(1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夹具(11),所述固定架(12)的顶端设置有弹片(13),所述第一夹具(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且第一夹具(1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螺纹杆(25),所述螺纹杆(25)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把手(24),且螺纹杆(25)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垫(26),所述第一伸缩杆(2)的顶端设置有滑块(23),且第一伸缩杆(2)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套筒(10),所述第二套筒(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9),所述支撑杆(7)安装在第二伸缩杆(9)的一侧,且支撑杆(7)的一端设置有右支架(4),所述右支架(4)的前表面设置有报警器(5),且右支架(4)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6),所述横梁(3)安装在右支架(4)的一端靠近支撑杆(7)上方位置处,且横梁(3)的另一端设置有左支架(21),所述左支架(21)的顶端设置有光电保护器(22),所述横梁(3)的底端设置有电动液压杆(1),所述第三套筒(17)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三伸缩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永辉黄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裕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