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书闵专利>正文

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0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包括有中棒、弹弓,中棒外管设置有槽口,弹弓设置于外管内,且其通过槽口伸出于外管,中棒内还设置有加强内塞,该加强内塞设置于中棒对应槽口的位置,且其长度超过槽口的长度。该结构使得中棒的结构,尤其是弹弓附近的中棒结构大大加强,化解了由开始弹弓槽口带来的中棒强度减少带来的风险,不会出现中棒的弹弓附近弯曲、断裂的现象。(*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中棒,准确地说是一种强化的伞中棒结构,该 结构可强化中棒的强度,尤其是中棒设置弹弓部分的强度。
技术介绍
伞的中棒,其上部具有与下巢扣合的机构,以能够进行开伞控制, 这种结构,大部分是利用设置于中棒的弹弓进行开收伞的控制的。开 伞时,向上推下巢,下巢先将弹弓压入到中棒内,穿过弹弓所在位置后,弹弓弹出,顶持到下巢的底部,形成开伞状态;收伞时,压入弹 弓,拉下下巢,可将伞面收拢。中棒的上部(一般称为外管或第一中棒)需要设置弹弓,其侧壁 开设有槽口 ,弹弓从次槽口中伸出,此槽口的开设降低了外管的强度, 在做旋转、摇晃测试时,会发生中棒槽口处弯曲、断裂的情况,为了 避免这种情况,势必要提高中棒的强度,目前,只有采用提高中棒的 材料强度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这会大幅度提高伞的制作成本,增加伞 的重量,这与目前所追求的轻便易携带、小巧,是有矛盾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目地是提高一种加强的伞中棒结构,该结构 可强化伞中棒,尤其是设置弹弓位置的中棒强度,避免中棒在使用或 者测试时弯曲、断裂的现象。基于此,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包括有中棒、弹弓,中棒外管设置有 槽口,弹弓设置于外管内,且其通过槽口伸出于外管,其特征在于, 中棒内还设置有加强内塞,该加强内塞设置于中棒对应槽口的位置, 且其长度超过槽口的长度。通过加强内塞设置于中棒内,增加了中棒对应槽口部分的强度, 使其在使用、测试过程中均受到保护,不会再发生弯曲、断裂的现象。所述的加强内塞,其为肋状框架形结构,即,两条以上的横向肋 形成对中棒的支撑,横向肋之间通过纵向肋进行连接,以保证整体的 强度。所述的加强内塞,其为板状结构,即加强内塞整体为板状结构, 其中部开设有容纳弹弓的槽,可以形成对中棒的支撑,又保证弹弓的 顺利弹出及被压入。所述的加强内塞,其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形结构,即加强内塞 整体为棱形结构,其横截面为三角形,且中部开设有容纳弹弓的槽。所述的加强内塞,其为圆柱状结构,该圆柱形结构侧壁对应弹弓 的位置设置有开槽,以保证弹弓的正常工作。所述的加强内塞,其为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的中部为中空结构, 以容纳弹弓,且对应中部槽口的部位设置有开口,使得弹弓可正常工 作。 所述的加强内塞,其为半环状结构,即在环状结构的基础上,去 掉对应弹弓伸出方向的封闭部分,形成开放式的半环状结构,以保证 弹弓的设置与工作。所述的加强内塞,其为工字形结构,即其两侧具有长条形的加强 条,加强条之间通过横向的支撑条进行连接。上述的加强内塞,其支撑条连接部分加强条,即支撑条连接在两 个加强条的中上部,加强条的下部之间形成间隙,以能够使得弹弓活 动。所述的加强内塞,其侧壁紧紧靠拢于中棒内部,以构成对中棒的 强化支撑。所述的加强内塞,其是由木、藤、树脂、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作 而成。本技术采用通过在中棒弹弓位置设置加强内塞的结构形式, 使得中棒的结构,尤其是弹弓附近的中棒结构大大加强,化解了由开 始弹弓槽口带来的中棒强度减少带来的风险,不会出现中棒的弹弓附 近弯曲、断裂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实施的加强内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所实施的加强内塞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所实施组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做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本技术的结构包括中棒3、加强内塞5,中棒3 内设置有弹弓4,设置方式是中棒(一般是外管)的侧壁开始条形 的槽口 (因槽口一是设置于侧面,不便观察,二其与弹弓是对应的, 故在图中没有描述),弹弓4安置于中棒内,弹弓4的外端伸出于中 棒3外,用以顶持下巢2。中棒3的顶部安装上巢1,以形成伞的架 构。中棒3内设置的加强内塞5,其设置于中棒3对应前述槽口,也 即弹弓伸出部的位置,且其长度超过槽口的长度。这样使得中棒的结 构,尤其是弹弓附近的中棒结构大大加强,原来由于开始槽口导致中 棒强度减小的状况被弥补,甚至加强,这样中棒的强度得到保证,不 会在使用、测试过程中产生弯曲、断裂的现象。至于加强内塞的结构,多种多样,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采 用图2所描述的方式,即加强内塞为工字形结构。首先,两个具有适当长度的加强条51、 52起主要的强化中棒强度的作用,加强条51、 52的中间采用支撑条53进行连接,以保证二者的整体性,且可增加该加强内塞的强度。但是,支撑条53并不从整体上连接两个加强条51、 52,而只是在部分,特别是在加强条51、 52的上部进行连接,这是考虑到弹弓4的结构以及不影响弹弓的正常活动,所以支撑条53的下部具有足够的间隙54,以能够安置弹弓4,且保证弹弓4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其次,该加强内塞5的横截面是与中棒3的内径向吻合的,如图 3所示,加强内塞5的横向最大间距等于中棒3的内径,可保证加强 内塞5对中棒3形成的强化支撑。加强内塞5的设置位置,是对应于中棒3开始槽口的部位,如图 4所示,中棒3的侧壁开始槽口,通过该槽口伸出弹弓4;对应的, 加强内塞5其主要的支撑部位就在该槽口出,所以在组装设置时,加 强内塞5的长度要超过开始槽口,且其上部位于中棒3槽口的上面, 下部则位于中棒槽口的下面,即加强内塞5的长度要大于中棒3开始 槽口的长度,这样可形成强化支撑。需要补充的是,加强内塞的结构,在所示的附图中仅仅描述了一 种,但是其它的实施方式,例如、板状的加强内塞、环状的加强内塞、 圆柱形的加强内塞等结构方式都是可实现上述目地的。另外,加强内塞可采用木、藤、树脂、塑料、金属等多种材料制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 实施的范围,凡是结构与技术目的及实施方式类似于的实施方 式,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包括有中棒、弹弓,中棒外管设置有槽口,弹弓设置于外管内,且其通过槽口伸出于外管,其特征在于,中棒内还设置有加强内塞,该加强内塞设置于中棒对应槽口的位置,且其长度超过槽口的长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内 塞,其为肋状框架形结构,艮P,两条以上的横向肋形成对中棒的支撑, 横向肋之间通过纵向肋进行连接。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加强内塞,其为板状结构,即加强内塞整体为板状结构,其中部开设 有容纳弹弓的槽。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加强内塞,其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形结构,即加强内塞整体为棱形 结构,其横截面为三角形,且中部开设有容纳弹弓的槽。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加强内塞,其为圆柱状结构,该圆柱形结构侧壁对应弹弓的位置设置 有开槽。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加强内塞,其为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的中部为中空结构,以容纳弹 弓,且对应中部槽口的部位设置有开口。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加强内塞,其为半环状结构,即在环状结构的基础上,去掉对应弹弓 伸出方向的封闭部分,形成开放式的半环状结构。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加强内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强的伞中棒结构,其包括有中棒、弹弓,中棒外管设置有槽口,弹弓设置于外管内,且其通过槽口伸出于外管,其特征在于,中棒内还设置有加强内塞,该加强内塞设置于中棒对应槽口的位置,且其长度超过槽口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闵
申请(专利权)人:张书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