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沉积高密封性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108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沉积高密封性控制阀,包括:阀体、阀座、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螺纹杆、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和阀杆,其中:阀体内部设有介子流道;阀座固定安装在介子流道内以将介子流道分隔成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阀座上预留有通口,且该通口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塞和第二阀塞;第一导向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阀塞与阀座固定;第二导向杆的一端穿过第二阀塞与阀座固定;螺纹杆包括与第一阀塞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部和与第二阀塞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部,且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均与螺纹杆固定;阀杆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密封的稳定性好,且可以避免介子流道因物料沉积而出现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沉积高密封性控制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类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防沉积高密封性控制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控制阀中的阀塞受结构以及密封方式的限制,使得控制阀在闭合状态下,阀塞容易受到阀内压力的反推,影响其密封效果以及密封的稳定性,且控制阀内部容易出现物料沉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沉积高密封性控制阀。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沉积高密封性控制阀,包括:阀体、阀座、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螺纹杆、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和阀杆,其中:阀体内部设有介子流道;阀座固定安装在介子流道内以将介子流道分隔成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阀座上预留有连通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通口,且该通口靠近进口通道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堵塞的第一阀塞,该通口靠近出口通道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堵塞的第二阀塞;第一导向杆位于进口通道内,且第一导向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阀塞与阀座固定;第二导向杆位于出口通道内,且第二导向杆的一端穿过第二阀塞与阀座固定;螺纹杆包括穿过第一阀塞并与第一阀塞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部和穿过第二阀塞并与第二阀塞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部,且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旋向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沉积高密封性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座(2)、第一导向杆(3)、第二导向杆(4)、螺纹杆(5)、第一搅拌叶(6)、第二搅拌叶(7)和阀杆(8),其中:阀体(1)内部设有介子流道;阀座(2)固定安装在介子流道内以将介子流道分隔成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阀座(2)上预留有连通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通口,且该通口靠近进口通道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堵塞的第一阀塞(9),该通口靠近出口通道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堵塞的第二阀塞(10);第一导向杆(3)位于进口通道内,且第一导向杆(3)的一端穿过第一阀塞(9)与阀座(2)固定;第二导向杆(4)位于出口通道内,且第二导向杆(4)的一端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沉积高密封性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座(2)、第一导向杆(3)、第二导向杆(4)、螺纹杆(5)、第一搅拌叶(6)、第二搅拌叶(7)和阀杆(8),其中:阀体(1)内部设有介子流道;阀座(2)固定安装在介子流道内以将介子流道分隔成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阀座(2)上预留有连通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通口,且该通口靠近进口通道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堵塞的第一阀塞(9),该通口靠近出口通道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堵塞的第二阀塞(10);第一导向杆(3)位于进口通道内,且第一导向杆(3)的一端穿过第一阀塞(9)与阀座(2)固定;第二导向杆(4)位于出口通道内,且第二导向杆(4)的一端穿过第二阀塞(10)与阀座(2)固定;螺纹杆(5)包括穿过第一阀塞(9)并与第一阀塞(9)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部和穿过第二阀塞(10)并与第二阀塞(10)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部,且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搅拌叶(6)位于第一阀塞(9)远离第二阀塞(10)的一侧并与螺纹杆(5)固定连接,第二搅拌叶(7)位于第二阀塞(10)远离第一阀塞(9)的一侧并与螺纹杆(5)固定连接;阀杆(8)的一端穿过阀体(1)并与螺纹杆(5)固定连接以用于带动螺纹杆(5)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积高密封性控制阀,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杆(3)上设有若干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建平王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矿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