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0871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涉及工程基础建设技术领域,解决了原有焊接接长方法强度低、耗费时间长和安全风险大以及抱箍和螺栓连接技术强度不足、安全风险大和降低管桩承载力的问题,包括:连接一根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第一连接体和连接另一根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远离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一端设置有凸部,第二连接体远离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一端对应凸部设置有凹部,凸部可插接于凹部从而将两根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不仅具有连接强度高、操作简便和安全性高的优势,还降低了成本,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基础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高层楼房、高大柱体和岸坡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利用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和高大岸坡支护技术是近十几年我国土木、交通、水利工程等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加固地基和岸坡支护是一种建筑物地基加固和岸坡稳定的托换和土体支挡新技术,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加固地基和岸坡支护由于采用预制桩,桩身质量、完整性有保证,工艺简单、易操作、施工速度快,节约材料、不污染环境,加之配套的静压、中掘、振冲等先进施工方法和技术,沉桩精度高、效果显著,具有信息化施工的优点,近十几年来了在人工填土、软土、粘性土、粉土、粉砂、细砂、中砂地基加固处理和岸坡防护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属于摩擦桩和支护桩,利用管桩与周围土体的接触面摩擦力和自身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岸坡稳定性效应明显,而且随着所建楼房、岸坡的越来越高大,所需要的空心管桩越来越长、直径越来越大,达到几十米长,甚至上百米,直径也达到2~3米。但是受沉桩施工、管桩运输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一根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第一连接体(1)和连接另一根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第二连接体(2),所述第一连接体(1)远离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一端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二连接体(2)远离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一端对应所述凸部设置有凹部,所述凸部可插接于所述凹部从而将两根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一根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第一连接体(1)和连接另一根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第二连接体(2),所述第一连接体(1)远离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一端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二连接体(2)远离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的一端对应所述凸部设置有凹部,所述凸部可插接于所述凹部从而将两根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包括: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的第一外圆环(101),所述第一外圆环(101)内设置有带有至少两个第一通槽的第一内圆环(102);所述第二连接体(2)包括: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凹槽的第二外圆环(201),所述第二外圆环(201)内设置有带有至少两个第二通槽的第二内圆环(202);所述第一凹槽为第一外凹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通槽为第一内凹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槽之间形成第一内凸部,所述第二凹槽为第二外凹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第二外凸部,所述第二通槽为第二内凹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槽之间形成第二内凸部,所述第一外凸部可插接于所述第二外凹部,所述第一内凸部可插接于所述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二外凸部可插接于所述第一外凹部,所述第二内凸部可插接于所述第一内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和所述第二连接体(2)均与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通过预应力钢筋锚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圆环(101)与所述第二内圆环(202)对应设置第一销孔(3)并销连接,所述第二外圆环(101)与所述第一内圆环(202)对应设置第二销孔(4)并销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板(5),所述保护板(5)可包覆所述第一连接体(1)和所述第二连接体(2)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1)和所述第二连接体(2)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5)与第一连接体(1)螺钉连接,所述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淼蕊耿继涛耿明全吴林峰胡秀芝齐红海白凤兰秦志国张学义曹林燕耿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