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格孢霉毒素的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482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链格孢霉毒素的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以及采用该化合物制备的链格孢霉毒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采用商业可获得或容易合成的原则,设计新化合物并通过市售试剂一步合成,作为链格孢酚(AOH)的虚拟替代模板,用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这极大的降低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生产的成本。

Virtual template molecular compound of Alternaria toxin an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prepared by using the compou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irtual template molecule compound of Streptomyces toxin, a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 of Streptomyces toxin prepared by the compound, and a new compound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one-step synthesis of the commercial reagent as Streptomyces using the principle of Bioelectronics equivalence and the principle of commercial availability or easy synthesis. Virtual substitution templates of phenol (AOH) are used in the synthesi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cost of produc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链格孢霉毒素的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链格孢霉毒素的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技术介绍
真菌毒素污染的主要对象是粮食、食品和饲料,这些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命,也对畜禽产品有重大影响。为了控制和监测真菌毒素的污染,除了采取一定的预防和去毒措施外,对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生物鉴定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等,从最初以薄层色谱法为主,发展到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放射免疫检测技术、免疫酶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等)等多种方法的普遍应用。但这些检测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基质相对简单的样品中毒素的检测,对于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基质复杂的样品则干扰大,假阳性结果多,检测限难以满足检测需要。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imprintingtechnique,MIT)的出现和发展为真菌毒素的快速提取和净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运用该技术制备与真菌毒素特异性结合的聚合物,若将其运用于固相萃取柱中,不仅弥补免疫亲和柱价格昂贵和常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链格孢霉毒素的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Ⅲ):

【技术特征摘要】
1.链格孢霉毒素的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Ⅲ):其中R1为-H或碳原子小于等于4的烷基;R2为卤素原子,-NH2,或-CH3;R3为卤素原子,-NH2,或-CH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格孢霉毒素的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2为卤素原子;R3为卤素原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格孢霉毒素的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2为卤素原子中的-F;R3为卤素原子中的-F。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格孢霉毒素的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在NaOH和CuSO4条件下,通过酯化和取代成环,制备得到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Ⅲ;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5.链格孢霉毒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格孢霉毒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得:(1)制备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称取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其中的一种所述虚拟模板分子化合物为模板,放入圆底烧瓶中,用体积比为(2~5):1的乙腈/甲苯为溶剂溶解,再加入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室温下搅拌1h,制得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2)制备交联聚合物:继续在所述圆底烧瓶中加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酸酯,然后加入偶氮二异丁腈,混合物超声脱气8~15min,再置于0~4℃冰水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晓东孙成均何纬常晓松张薇薇樊学军田绿波高国龙刘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