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晨旭专利>正文

自行车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5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行车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为骑自行车者遮蔽雨、日光和风,也可以作雨伞使用。该装置由前罩,中心杆和后罩组成,前罩设有带挡雨装置的透空观察窗,中央有可弯折中心杆,其上部边缘与后罩相联,后罩的遮蔽幅度可以调节。该装置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动动作在自行车上安装或卸下,卸下后扳直中心杆,即成为一把半卵壳形的伞,并能方便地收拢和携带。(*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用于为骑自行车者遮蔽雨、日光和风,也可以作雨伞使用。骑自行车者现多使用雨披遮雨,缺乏雨伞透气、舒适的特点,面部易受雨点打击,下车时从雨披淌下的水滴易沾湿衣裤,亦不宜在夏天用干遮蔽日光,固定式的刚性或篷架自行车罩则不易拆卸,增大了车身体积,一般造价较高,且不能在步行时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制造出可以迅速、方便地在自行车上安装及拆卸的特种雨伞,具有为骑自行车者遮蔽雨、日光和风的功能,并使之保持开阔的视角,该装置从自行车上卸下后,能够象普通雨伞般使用和收拢,并便于携带。本技术是一种自行车伞,它包括一前罩、一与所述前罩相连的后罩和一可拆卸地固定于自行车的把手立管上的快速卡扣;所述前罩包括一骨架、一覆盖在所述骨架上的蒙皮和一开设在其上部中央的观察窗;所述骨架包括一套有中心杆活动枢的中心杆、一根上部纵杆、一根下部纵杆,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横杆、若干对对称设置的斜杆、固定于所述下部纵杆下端的开叉、一对对称设置的侧杆和一设置在所述观察窗上方的遮沿;所述纵杆、横杆和斜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心杆的顶端且分别用常用的斜撑支在所述中心杆活动枢上,所述侧杆铰接在所述上部纵杆上端和所述开叉的一支杆之间,所述横杆和斜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侧杆上;所述遮沿包括若干铰接于所述上部纵杆上端的辅助杆、分别铰接于每一所述辅助杆下部的遮沿筋、一遮沿启闭机构和若干斜撑;所述遮沿启闭机构包括一下部开有一轴向槽孔的套筒、设置在所述套筒内的一弹簧和一带铰链的活动销和一吊索,所术铰链伸出所述槽孔,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每一所述辅助杆下端和所述铰链上;所述中心杆由上半部和下半部组成,所述中心杆的上半部的下端和下半部的上端可互相配合且用一销轴将其连接在一起,所述中心杆的上半部的下端面和下半部的上端面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一锁紧槽和一弹性榫;所述吊索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销,所述吊索沿所述中心杆的上半部通过且固定于所述中心杆的下半部上;所述后罩包括二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侧杆上的辐条中心、一端铰接于所述辐条中心的若干辐条和一覆盖在所述辐条上且与所述前罩的蒙皮相连的蒙皮;所述快速卡扣包括一与所述中心杆的下半部的下端固定连接的中心柱、二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中心柱上的卡钳、一带有一椭圆锥形的刹紧块的手柄、二分别固定在所述卡钳前端内壁上的钳口弹性垫和一固定在所述中心柱上且其二端部分别抵住所述卡钳的后端内壁的复位弹性垫,所述刹紧块嵌入所述卡钳后端之间。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从中可以看到本技术更多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处于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自行车伞的正视图;图3是图1中的自行车伞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中的快速卡扣的侧视图;图5是图4中的快速卡扣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中的遮沿启闭机构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Ⅰ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中的前罩骨架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中Ⅱ部分的放大图;图10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中的纵杆运动机构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中的横杆运动机构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中的斜杆运动机构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中的中心杆锁紧机构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的中心杆锁紧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5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中的开叉的示意图16是图15中的开叉的俯视图;图17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中的爪钩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的自行车伞中的后罩调节机构的示意图。现参见图1至18,本技术的自行车伞由蒙皮和骨架构成,张开后,形成形状固定的前罩(1)遮蔽幅度可调节的后罩(2),前罩近似于伞形,中央为可弯折的中心杆(3),前罩上部设有一透空观察窗(4),其上方外侧的遮沿(5)与下方及二侧的蒙皮一起构成了观察窗的挡雨装置,前罩的上部边缘与后罩相联。后罩为可折叠篷架结构,二侧均有成辐射形安装的辐条,将辐条收拢或张开,可以调节后罩的遮蔽幅度。将前罩上的卡插件卡在自行车上,扳弯中心杆,扣紧中心杆端部的快速卡扣(6),前罩便固定在自行车上。需卸下时,收拢后罩,松开快速卡扣,就可将该装置从自行车上取下。其时扳直中心杆,则观察窗上方的遮沿自动与前罩闭全,即成为一把别具风格的雨伞,将中心杆的活动枢(7)向把手(8)方向拉动,该伞便收拢成一个柱状物体。前罩挡雨装置的方式为观察窗上方的突出遮沿与窗下方及二侧的蒙皮一起形成一个内凹的透空腔,使得雨点在不超过一定角度射入时,不会打在裸露的眼、鼻部分。观察窗前设有一个具有足够透明度不致影响观察的网状物(9),该网状物位于前罩骨架外侧,除利于前罩成形外,亦具有一定遮挡水雾的作用。观察窗的二侧及前罩中部蒙皮的中间昀装有拉链(10),拉开拉链,可以增加前罩正面的透空面积,以便在遮阳使用时增强通风。后罩的下沿有一凸出的挡水圈(11),其作用是防止在后罩收拢时水淌在骑车者的背上。该装置在自行车上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前罩下部设有一深度可调节的开叉(12),内壁二侧的横向骨架上各装有一个伸出长度可调节的爪钩(13),前罩中心杆接近活动枢极限位置处可以弯折,中心杆下端有一与把手(8)联为一体的快速卡扣(6)。将前罩张开,使开叉叉在自行车灯架上,二个爪钩卡在车把前端的钢管上,然后扳下中心杆,将带快速卡扣的把手推入车头直杆,然后扳动卡扣手柄,使卡扣在车头直杆上卡紧,整个装置便固定在自行车上。调节开叉上的调节板(14)和爪钩的位置及其伸出长度,可以适合不同的身向及不同规格自行车的需要。快速卡扣由带椭圆锥形刹紧块(15)的手柄(16);卡钳(17);钳口弹性垫(18);中心柱(19);复位弹性垫(20)及调节螺丝(21)组成,与中心杆把手联成一体,手柄与二半卡钳均安装在中心柱上,钳口弹性垫垫在卡钳口上,以增大卡紧时的摩擦力。将手柄扳向与中心杆平行方向,则刹紧块在二半卡钳后端之间所占的距离增大,使卡钳钳口夹紧,若手柄板向与中心杆垂直的方向,则刹紧块所占的距离减小,卡钳在复位弹性垫的作用下张开。旋动调节螺丝可使刹紧块的位置内外移动,改变卡钳与刹紧块在锥面上的接触点,从而起到调节快速卡扣松紧的作用。观察窗上方的遮沿(5)由遮沿骨架和帽舌形的遮沿蒙皮构成,遮沿骨架由若干与蒙皮联在一起的遮沿筋(22)及其斜撑(23)组成,每根遮沿筋上装有带活动销的套筒(24),内有弹簧和带铰链的活动销,套筒上有一槽孔供活动销的铰链移动,铰链的一端与斜撑相联,每一活动销上均系有吊索(25),吊索导管(26)的端部固定在套筒内,导管汇拢后穿入中心杆,吊索经中心杆弯折处的牵伸凸(27),穿入中心杆下部的吊索紧固螺丝(28)内。旋紧吊索紧固螺丝,将吊索端部固定。其时,扳弯中心杆,牵伸凸便将吊索拉紧,使套筒内的活动销向靠前罩的方向移动,带动斜撑将遮沿张开,扳直中心杆则吊索放松,套筒内的弹簧使活动销复位,于是遮沿闭合。在前罩开叉(12)的边缘和观察窗(4)的下沿均设有挡水圈(见附图1-29,30),其作用是使该装置在作雨伞使用时,伞面的水不会从开叉和观察窗处流入。如上所述,本技术避免了以透明介质加刷水器的观察窗挡雨方式,既能有效地遮蔽以一定角度射入雨点(如附图所示例,正前方的最大角度约为距垂直方向60°),同时使该装置简化和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前罩(1)、一与所述前罩(1)相连的后罩(2)和一可拆卸地固定于自行车的把手立管上的快速卡扣;所述前罩(1)包括一骨架、一覆盖在所述骨架上的蒙皮和一开设在其上部中央的观察窗(4);所述骨架包括一套有中心杆活动枢(7)的中心杆、一根上部纵杆(31)、一根下部纵杆(31′)、对称设置的横杆(32)、对称设置的斜杆(33)、固定于所述下部纵杆下端的开叉(12)、一对对称设置的侧杆(34)和一设置在所述观察窗(4)上方的遮沿(5);所述纵杆(31)和(31′)、横杆(32)和斜杆(3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心杆的顶端且分别用常用的斜撑支在所述中心杆活动枢(7)上,所述侧杆(34)铰接在所述上部纵杆(31)上端和所述开叉(12)的一支杆之间,所述横杆(32)和斜杆(33)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侧杆(34)上;所述遮沿(5`)包括铰接于所述上部纵杆(31)上端的辅助杆(36)、分别铰接于每一所述辅助杆(36)下部的遮沿筋(22)、一遮沿启闭机构和斜撑(23);所述遮沿启闭机构包括一下部开有一轴向槽孔的套筒(24)、设置在所述套筒(24)内的一弹簧和一带铰链的活动销和一吊索(25),所述铰链伸出所述槽孔,所述斜撑(23)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每一所述辅助杆(36)下端和所述铰链上;所述中心杆由上半部和下半部组成,所述中心杆的上半部的下端和下半部的上端可互相配合且用一销轴(39)将其连接在一起,所述中心杆的上半部的下端面和下半部的上端面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一锁紧槽(40)和一弹性榫(41);所述吊索(25)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销上,所述吊索(25)沿所述中心杆的上半部通过且固定于所述中心杆的下半部上;所述后罩包括二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侧杆(34)上的辐条中心(44)、一端铰接于所述辐条中心(44)的辐条(43)和一覆盖在所述辐条(43)上且与所述前罩的蒙皮相连的蒙皮;所述快速卡扣包括一与所述中心杆的下半部的下端固定连接的中心柱(19)、二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中心柱(19)上的卡钳(17)、一带有一椭圆锥形的刹紧块(15)的手柄(16)、二分别固定在所述卡钳(17)前端内壁上的钳口弹性垫(18)和一固定在所述中心柱(19)上且其二端部分别抵住所述卡钳(17)的后端内壁的复位弹性垫(20),所述刹紧块(15)嵌入所述卡钳(17)后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晨旭
申请(专利权)人:胡晨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