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外水压的结构缝设计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38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外水压的结构缝设计及其施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缝设计及施工工艺,通过利用流道结构缝的外水压,在基本不改变结构缝尺寸,不增加造价和条件下,使结构缝与下游河道完全连通,保证缝内水压与河道水位一致。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在先浇混凝土内止水片高程以下迎水面竖向布置一排呈“L”形的连通水管,该连通水管的进口端布置在迎水面与河道相通,其拐弯后的出口端与结构缝相通;所述结构缝宽30mm,其内布置支撑木块和与其固定的靠近后浇混凝土一侧的不拆卸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水电站厂房、船闸等承受较大内水压力的流道部位结构缝设计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外水压的结构缝设计及其施工工艺。适用于水电站厂 房、船闸等承受较大内水压力的流道部位结构缝设计与施工。
技术介绍
一些水电站厂房、船闸等混凝土流道空间较大,并承受较高的内水压力, 结构内缘的拉应力过大,致使配筋量大,裂缝宽度难以控制。加大结构尺寸, 不仅增加土建工程量,而且改善结构应力状态的效果亦不明显。为了有效控制 结构的配筋量和裂缝宽度,通常将流道之间结构缝(流道外侧)的止水片上抬 至流道的上部,利用缝内的外水压力,平衡部分内水压力,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见附图l,附图2。流道之间的结构缝面积大,通常超过500m2,缝宽仅为10-20mm,后期浇筑 的混凝土结构不设模板,缝内填充软材料,如沥青麻丝等。由于填充物堵塞结 构缝,结构缝与下游河道不完全连通,缝内外水压力数值不能确定,流道结构 设计既不宜采用。为了充分利用外水压力,优化结构受力条件,有必要改进结 构缝设计和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外水压的结构缝设计及其施工 工艺,旨在通过利用流道结构缝的外水压,在基本不改变结构缝尺寸,不增加 造价和条件下,使结构缝与下游河道完全连通,保证缝内水压与河道水位一致, 优化结构设计,节省材料,减少工程量。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外水压的结构缝设计,包括具有流道的 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两者之间设有结构缝,在流道上部的结构缝内设有 止水片,其特征在于在先浇混凝土内止水片高程以下迎水面竖向布置一排呈"L" 形的连通水管,该连通水管的进口端布置在迎水面与河道相通,其拐弯后的出口端与结构缝相通;所述结构缝宽30 mm,其内布置支撑木块和与其固定的靠 近后浇混凝土一侧的不拆卸模板。所述连通水管直径100 mm,相邻两水管高度方向间距3000 mm。连通水管主体部分与结构缝的距离不小于500 mm。连通水管出口端离迎水面的距离不小于缝面总长度的1/2。连通水管的进口端设置格栅网。所述支撑木块与不拆卸模板之间由螺钉固定。所述不拆卸模板之间由电工胶布粘接。所述支撑木块有间距布置的若干块,每块支撑木块的尺寸为50X50X30 mm,支撑木块与不拆卸模板固定时距模板边缘不小于50 mm。 不拆卸模板底部与地面基础之间填有水泥砂浆。 一种利用外水压结构缝设计的施工工艺,工艺步骤如下-1) 在先浇混凝土的迎水面竖向布置一组连通水管,水管直径100ram,间距 3000mm,连通水管的进口端布置在迎水面与河道水相通,其主体部分与结构缝 的距离不小于500mm,端头设置格栅网,连通水管弯头部分的出口端离迎水面 的距离不小于缝面总长度的1/2,并对管口临时封堵;2) 先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模后,拆除管口的临时封堵材料;3) 根据后浇混凝土浇筑块的尺寸进行不拆卸模板制作,该模板采用沥青木 工板,模板接缝处采用电工胶布粘贴;4) 在不拆卸模板朝向先浇混凝土的一侧布置支撑木块,支撑木块的尺寸为 50X50X30 mm,采用沥青处理,由若干块排列成几何图形,木块距不拆卸模板 的边缘不小于50mm,木块之间的间距约800X800mra,支撑木块与不拆卸模板之 间用螺钉固定;5) 在不拆卸模板底部范围内用水泥砂浆找平,在后浇混凝土内的支撑与常 规模板相同;6) 不拆卸模板架立完成后,进行后浇混凝土的结构施工,先浇混凝土与后 浇混凝土之间形成结构缝,连通水管的出口端引至所述结构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通过连通水管将河道内的外水引入流道之间 的结构缝内,利用缝内的外水压力,平衡部分内水压力,改善了结构的受力状 态;在基本不改变结构缝尺寸,不增加造价的条件下,保证了缝内水压与河道 水位一致,从而实现了优化结构、节省材料、减少工程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缝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结构缝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A (结构缝平面详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图(结构缝立面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连通水管端口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具有均布置有流道6的先浇混凝土 1和后浇混凝 土2,两者之间设有结构缝3,在流道上部的结构缝内设有止水片4,本例的特 点是在先浇混凝土 1内止水片4高程以下、进口端面向迎水面14竖向布置5根 呈"L"形的连通水管5。所述连通水管直径100mm,相邻两水管高度方向间距 3000 mm,连通水管5主体部分与结构缝3的距离不小于500 mm,连通水管5 出口端(拐弯部分)离迎水面14的距离不小于缝面总长度的1/2。为防止杂物 堵塞管路,在连通水管5的进口端设置格栅网11,如图5所示。所述连通水管5的作用就是将河道与结构缝相连通,河道内的外水通过连 通水管引入到结构缝3内,该结构缝宽30 mm,其内布置支撑木块7和与其固 定的靠近后浇混凝土 2 —侧的不拆卸模板8。本例支撑木块7与不拆卸模板8之间由螺钉10固定,不拆卸模板8根据后 浇混凝土的尺寸也是拼接起来的,模块之间由电工胶布9粘接。固定在不拆卸 模板上的支撑木块7为若干块一组,每块支撑木块的尺寸为50X50X30 mm, 可布置成梅花形或其它几何形状,支撑木块与不拆卸模板8固定时距模板边缘 不能小于50 mm。为防止水泥砂浆外漏,在不拆卸模板8底部与地面基础12之间填有水泥砂浆13。本专利技术利用外水压结构缝设计的施工工艺,其工艺步骤如下1) 在先浇混凝土 1的迎水面14竖向布置5根一组的连通水管5,水管直 径lOOmm,间距3000mm,连通水管的进口端布置在迎水面与河道水相通,其主 体部分与结构缝3的距离不小于500mm,端头设置格栅网11,连通水管弯头部 分的出口端离迎水面的距离不小于缝面总长度的1/2,对水管管口进行临时封 堵以免水泥砂浆堵塞管路。2) 当先浇混凝土l达到一定强度拆模后,拆除管口的临时封堵材料。3) 根据后浇混凝土 2浇筑块的尺寸进行不拆卸模板8制作,该模板采用沥 青木工板,模板接缝处采用电工胶布9粘贴。4) 为保证结构缝3的宽度,在不拆卸模板8朝向先浇混凝土 1的一侧布置 支撑木块7,支撑木块的尺寸为50X50X30mm,采用沥青处理,本例由若干块 木块排列成梅花形,木块距不拆卸模板8的边缘不能小于50mm,木块之间的间 距约800X800mm,可根据混凝土结构浇筑块的尺寸进行适当调整,支撑木块与 不拆卸模板之间用螺钉10固定。5) 在不拆卸模板8底部范围内用水泥砂浆找平,在后浇混凝土2内的支撑 与常规模板相同。6) 不拆卸模板8架立完成后,进行后浇混凝土2的结构施工,先浇混凝土 1与后浇混凝土之间形成结构缝3,连通水管5的出口端引至所述结构缝。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外水压的结构缝设计,包括具有流道(6)的先浇混凝土(1)和后浇混凝土(2),两者之间设有结构缝(3),在流道上部的结构缝内设有止水片(4),其特征在于在先浇混凝土(1)内止水片(4)高程以下迎水面(14)竖向布置一排呈“L”形的连通水管(5),该连通水管的进口端布置在迎水面与河道相通,其拐弯后的出口端与结构缝(3)相通;所述结构缝(3)宽30mm,其内布置支撑木块(7)和与其固定的靠近后浇混凝土(2)一侧的不拆卸模板(8)。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外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外水压的结构缝设计,包括具有流道(6)的先浇混凝土(1)和后浇混凝土(2),两者之间设有结构缝(3),在流道上部的结构缝内设有止水片(4),其特征在于:在先浇混凝土(1)内止水片(4)高程以下迎水面(14)竖向布置一排呈“L”形的连通水管(5),该连通水管的进口端布置在迎水面与河道相通,其拐弯后的出口端与结构缝(3)相通;所述结构缝(3)宽30mm,其内布置支撑木块(7)和与其固定的靠近后浇混凝土(2)一侧的不拆卸模板(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芝芬江亚丽张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