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14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减速机构、壳体、输出部、连接器部、检测输出部的旋转的旋转检测装置、经由连接器部而与电气布线电连接的第一布线部件以及与旋转检测装置电连接的第二布线部件。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基板收纳于第一壳体内。旋转检测装置收纳于第二壳体内。第一布线部件具有被第一壳体保持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布线部件具有被第二壳体保持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在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露出。第二连接部在第二壳体的轴向另一侧露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置于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被固定在一起的状态下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彼此电连接。

Electric actuator

The electric actuator of one mod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motor, a deceleration mechanism, a housing, an output part, a connector part, a rotating detec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rotation of the output part, a first wiring component connected with an electrical wiring via the connector part, and a second wiring componen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detection device. The housing has a first shell and a second shell. The first substrate is housed in the first shell. The rotation detection device is housed in the second shell. The first wiring member has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retained by the first case. The second wiring member has a second connecting part retained by the second housing.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exposed on the axial side of the first shell.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is expos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cond shell.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are arranged in an overlapping position in the axial direction when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are fixed together, and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致动器
本技术涉及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公知有具备电动机和减速器的致动器。例如,日本特开2001-112215号公报的致动器具有检测电动机的旋转轴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检测器。在上述的致动器中,例如在基于齿轮等的电动机与减速器之间的旋转动力传递产生了不良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问题:即使检测电动机的旋转轴的旋转位置,减速器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的检测精度也降低。因此,有时在致动器的驱动力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针对于此,例如考虑了另外设置检测减速器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的检测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为了从电动机的电源获得检测器的电源等,有时将检测器的布线部件绕到电动机侧。但是,由于检测器检测减速器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因此容易配置成远离电动机。由此,用于向检测器提供电源的布线部件的布线容易复杂化,有时配置布线部件的工夫增多。因此,存在组装致动器的工夫增多、致动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致动器,该电动致动器具有检测输出部的旋转的旋转检测装置,其中,马达轴的旋转经由减速机构而传递给该输出部,并且该电动致动器具有能够降低组装的工夫和制造成本的构造。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其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马达轴;减速机构,其配置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的部分的径向外侧,与所述马达轴连结;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减速机构;输出部,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传递给该输出部;第一基板,其与所述马达电连接;旋转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输出部的旋转;连接器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进行与所述壳体外的电气布线的连接;第一布线部件,其至少间接地经由所述连接器部而与所述电气布线电连接;以及第二布线部件,其与所述旋转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其设置有所述连接器部,具有在轴向一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壳体,其具有在轴向另一侧开口的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基板收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旋转检测装置收纳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在轴向上对置的状态彼此被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布线部件具有被所述第一壳体保持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布线部件具有被所述第二壳体保持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露出,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另一侧露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置于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被固定的状态下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彼此电连接。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元件、特征、步骤、特点、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图,是沿图2的I-I线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立体图。图3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的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布线部件的一部分和第二布线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组装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过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电动致动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具有壳体11、马达20、控制部24、连接器部80、减速机构30、输出部40、旋转检测装置60、第一布线部件91、第二布线部件92、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第三轴承53以及衬套54,其中,该马达20具有在第一中心轴线J1的轴向上延伸的马达轴21。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以及第三轴承53例如是球轴承。第一中心轴线J1的轴向与上下方向平行。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中心轴线J1的轴向简称为“轴向”,将轴向的图1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轴向的图1的下侧简称为“下侧”。并且,将以第一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第一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另外,“上侧”和“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另外,上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一侧。壳体11收纳马达20和减速机构30。壳体11具有收纳马达20的马达壳体12和收纳减速机构30的减速机构壳体13。马达壳体12相当于第一壳体。减速机构壳体13相当于第二壳体。马达壳体12具有壳体筒部12a、上盖部12g、壳体凸缘部12b、圆环板部12d、轴承保持部12e、控制基板收纳部12f、端子保持部12c以及第一布线保持部14。壳体筒部12a是以第一中心轴线J1为中心而在轴向上延伸的圆筒状。壳体筒部12a具有在下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12h。即,马达壳体12具有第一开口部12h。壳体筒部12a包围马达20的径向外侧。圆环板部12d是从壳体筒部12a的上端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板状。圆环板部12d覆盖马达20的后述的定子23的上侧。轴承保持部12e是从圆环板部12d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2e以第一中心轴线J1为中心,在下侧开口。在轴承保持部12e的内周面上固定并保持有第三轴承53。壳体凸缘部12b是从壳体筒部12a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圆环板状。控制基板收纳部12f是收纳后述的控制基板70的部分。控制基板收纳部12f位于壳体筒部12a的上侧。控制基板收纳部12f的底面的一部分是圆环板部12d的上表面。控制基板收纳部12f在上侧开口。上盖部12g是封堵控制基板收纳部12f的上端开口的板状的盖。端子保持部12c从壳体筒部12a向径向外侧突出。更详细而言,端子保持部12c从壳体筒部12a的上端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端子保持部12c具有从壳体筒部12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基部12i和与基部12i的径向外端部连接的末端部12j。末端部12j是在径向外侧开口的矩形筒状。端子保持部12c对后述的端子81进行保持。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布线保持部14从壳体筒部12a向径向外侧突出。如图2所示,第一布线保持部14配置于基部12i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的下侧。第一布线保持部14是大致长方体状。第一布线保持部14的上端部与基部12i的下端部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布线保持部14的下表面与壳体凸缘部12b的下表面连接,与壳体凸缘部12b的下表面配置在与轴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上。第一布线保持部14具有从下侧向上侧凹陷的第一凹部14a。即,马达壳体12具有第一凹部14a。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从下侧观察第一凹部14a时的外形例如是矩形。减速机构壳体13具有盖部13a、筒部13b、突出筒部13c以及第二布线保持部15。盖部13a是以第一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板状。盖部13a的径向外端位于比壳体筒部12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盖部13a覆盖减速机构30的下侧。盖部13a具有从盖部13a的上侧的表面向下侧凹陷的收纳凹部13d。收纳凹部13d是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筒部13b是从盖部13a的径向外缘部向上侧突出的圆筒状。筒部13b具有在上侧开口的第二开口部13h。即,减速机构壳体13具有第二开口部13h。筒部13b的上端部与壳体凸缘部12b的下表面的径向外缘部接触并被固定。突出筒部13c是从盖部13a的径向内缘部向下侧突出的圆筒状。突出筒部13c在下侧开口。突出筒部13c的内部具有第一大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致动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其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马达轴;减速机构,其配置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的部分的径向外侧,与所述马达轴连结;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减速机构;输出部,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传递给该输出部;第一基板,其与所述马达电连接;旋转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输出部的旋转;连接器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进行与所述壳体外的电气布线的连接;第一布线部件,其至少间接地经由所述连接器部而与所述电气布线电连接;以及第二布线部件,其与所述旋转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其设置有所述连接器部,具有在轴向一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壳体,其具有在轴向另一侧开口的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基板收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旋转检测装置收纳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在轴向上对置的状态而彼此被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布线部件具有被所述第一壳体保持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布线部件具有被所述第二壳体保持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露出,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另一侧露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置于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被固定在一起的状态下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彼此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30 JP 2017-067262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其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马达轴;减速机构,其配置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的部分的径向外侧,与所述马达轴连结;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减速机构;输出部,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传递给该输出部;第一基板,其与所述马达电连接;旋转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输出部的旋转;连接器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进行与所述壳体外的电气布线的连接;第一布线部件,其至少间接地经由所述连接器部而与所述电气布线电连接;以及第二布线部件,其与所述旋转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其设置有所述连接器部,具有在轴向一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壳体,其具有在轴向另一侧开口的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基板收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旋转检测装置收纳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在轴向上对置的状态而彼此被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布线部件具有被所述第一壳体保持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布线部件具有被所述第二壳体保持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一侧露出,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另一侧露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置于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被固定在一起的状态下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彼此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线部件具有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二布线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汇流条电连接的第二汇流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是将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连接起来的接头部件。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松豊真贝一美金城秀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