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生物菌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098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3:39
一种生物菌种,是以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以玉米粉和甲壳素为辅料,并制备成培养基;以豆浆和红糖为营养液,以EM菌为菌源,并制备成菌液;然后用菌液将培养基发酵成为生物菌种。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以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以玉米粉和甲壳素为辅料,再以豆浆和红糖为营养液,组合而成的培养基营养丰富,加上水稻秸秆和谷壳组成的培养基结构疏松,EM菌种繁殖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呈多级倍增,发酵时效果地传统的方法要快3‑5倍,而且菌种生长旺盛、活力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施过程中还添加了甲壳素,使形成的生物菌种不但具有了生物菌种的功效,也具有甲壳素的优点和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生物菌种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到一种由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生物菌种。
技术介绍
我国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为主。大粮食产业理论认为:粮食作物由果实和秸秆两部分组成,人类食用的果实,只是农作物重量的20%,其余80%的秸秆都不能食用;因此,水稻秸秆资源是十分丰富的。目前,水稻秸秆利用率十分低,大部分处理方法是通过焚烧还与田;有些虽然是粉碎还田,但是这样的利用率是相当低的,很多有机物质都随之流失,而且还给后插种植带来很多麻烦;也有堆成一堆任其腐烂,不通过任何技术措施而使水稻自然腐烂需要很长的时间。水稻秸秆通过焚烧,工序简单易行,但水稻秸秆的利用率相对等于零,还会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如何妥善的处理水稻秸秆,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在各级政府和农民也开始重视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根据有关部门测定:每100公斤干稻草含有机质22公斤、纯氮0.6公斤、五氧化二磷0.1公斤、氧化钾2.4公斤,相当于尿素1.06公斤、钙镁磷0.83公斤、氯化钾4公斤,是优质的有机肥。有效的利用资源丰富的水稻秸秆,可彻底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也为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由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生物菌种。具体是:该菌种是以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以玉米粉和甲壳素为辅料,并制备成培养基;以豆浆和红糖为营养液,以EM菌为菌源,并制备成菌液;然后用菌液将培养基发酵成为生物菌种。所述的甲壳素又称为几丁质、壳聚糖,甲壳素作为天然多糖,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非常大,自然界年合成量10亿吨以上,甲壳素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资源,有动物纤维素之称。在农业上,甲壳素常用于的有甲壳素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改良剂、农用保鲜防腐剂、饲料添加剂等。甲壳素的抗菌性非常显著,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多数菌属都有很好的抑杀作用。甲壳素诱导作物产生多种抗性物质,对由病毒、真菌、细菌等引起的病害的防治都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对病毒病的防治过去往往是植保的难题,而用甲壳素农药防治效果却十分理想。甲壳素农药在作物发病前使用能获得最佳效果。应用甲壳素对作物炭疽、疫病、枯黄萎、根腐等病害均可预防并直接控制。当植物遭遇其他多种病害病情严重时,可与外抑农药(减量)配伍,内抗外抑,协同作用,多数情况也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研究发现,在棉花上施用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的数量,并且具有持续效果。用甲壳素处理小麦种子可抑制小麦纹枯病发生,在多种植物(豆类、烟草等)叶片上喷洒或注射壳聚糖可保护植株不受病毒的侵染。赖凡等观察到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小麦赤霉病菌、稻纹枯病菌、灰霉病菌、甘薯软腐病菌等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壳聚糖还可以抑制灰霉病菌和甘薯软腐病菌孢子的萌发。以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粉在水稻播前处理,可使水稻对毒素的抗性提高30-40倍,产量增加13-23%。蕃茄苗浸种或喷雾壳聚糖或在生长基质中加入壳聚糖可诱导蕃茄对根腐病的抗性。黄瓜水溶液中加入壳聚糖可控制由腐霉菌引起的猝倒病。经常使用甲壳素的作物还较少发生虫害。在昆虫刚孵化成幼虫时用甲壳素农药效果最好。甲壳素对各种蚜虫均有明显的触杀作用,蚜虫触药后4~12小时即死亡。美国马里兰MG0N0公司正在利用甲壳素生产的一种新型用于杀灭线虫的有机农药,可起到杀虫的作用,该农药无残留,对天敌的影响较小,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保护地施用甲壳素、石灰氮等具有药用功能的肥料,很大程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对线虫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连续施用药肥防治线虫病害,第一年可以减轻发病率40%,产量增加45%,品质明显改善;第二年可减轻发病率60%,产量增加32%,微生物区系明显改善。甲壳素可作为药物缓释剂,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和减少用药量;还可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半透膜,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因此,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可作粮食、蔬菜作物等种子的处理剂,激发种子提前发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病能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甲壳素作为种子处理剂用量少、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利用甲壳素的抗菌能力和改善土壤的作用,可将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和其他一些物质共同用做土壤改良剂。甲壳素进入土壤后可以大大促使有益细菌如固氮菌、纤维分解菌、乳酸菌、放线菌的增生,抑制有害细菌如霉菌、丝状菌的生长。它可使放线菌的数量增加近30倍,甲壳素可生物降解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料,供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可有效的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有效改良土壤,改善作物的生存环境,是一种多功能的土壤改良剂。甲壳素在农业上使用还有如下优点:1、可使土壤中有益的微生物——放线菌增加,而使有害菌——镰刀菌(Fusarium)等减少;2、消灭根瘤线虫,减少土壤连作障碍;3、使土壤形成团粒化,改善土壤通气性,排水性和保肥力。因而促进根部发育,使根毛增加,增加营养吸收国,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4、活化植物的几丁聚糖(Chitinase)的活性;5、诱导植物抗毒素(Phytoalexin)的产生,提高作物抗病力、抗菌力,以减少农药使用量;6、增加蔬果钙含量,可增加作物脆度,减少苦味,改善口感;7、增进微量元素吸收,以增加作物糖度,提早收获,提升品质,延长保鲜期。甲壳素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有稳定而显著的增收效果,而且长势好,植株健壮,光合作用增强,而且在抗逆性,抗病虫害方面也表现出明显效果。此外对作物品质的改善对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有较大的意义。主要功能如下:1、实用性强。甲壳素对植物适应性广,亲和性好,无毒无副作用,对人畜无害,是一种优良的纯天然生态制剂。2、根系发达。能促进植物种子提前发芽,根系发达,根毛、种根、次生根数量大大增加。跟乃植物之本,根际发达,会增强植物吸肥吸水能力,增强植物抗旱抗倒伏能力,增强免疫力,以达到健壮多结果之目的。3、活化根际状态。甲壳素能充分活化根际状态,酶解养分分子,迅速形成土壤溶液,使氮、磷、钾等养分能得到植物充分有效的吸收。4、缩节粗壮。研究发现,甲壳素具有调节植物发育的功能,使茎杆缩短,粗壮旺盛,,有利于养分最大限度的供应果实,其中微量元素在甲壳素的刺激下,容易被果实吸收,从而刺激蛋白质,氨基酸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善品质。5、杀菌能力强。甲壳素可替代种衣剂,保护种子正常发育,利用种子贮存,减少种子处理程序,经济实惠。研究表明,甲壳素及降解产物对土壤、种子有极强的杀菌作用,能强烈抑制有害真菌菌丝如霜霉菌、胞囊菌等。6、改良土壤。使用甲壳素做添加剂,可使土壤有益菌如放线菌增加1000倍、有害菌如镰刀菌及线虫类等显著减少,增强土壤容肥能力,从根本上改良土壤,根治板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便于连作。7、改善作物品质,增加产量。甲壳素能提高作物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此外糖度、口感增加显著。同时减少农药残留量(国际标准以下),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出口。8、提高肥效。甲壳素具极强成膜功能,能延缓肥料元素的释放,减少养分的丧失大大提高肥效,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肥料的浪费,节约资金,保护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由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生物菌种,其特征在于:该菌种是以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以玉米粉和甲壳素为辅料,并制备成培养基;以豆浆和红糖为营养液,以EM菌为菌源,并制备成菌液;然后用菌液将培养基发酵成为生物菌种;所述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1)水稻秸秆采集及处理:采集无霉变、无杂质、含水量低于8%、色泽正常的稻草为原料,然后将稻草切成1~2cm备用;(2)谷壳采集:采集无霉变、无杂质、含水量低于8%、色泽正常的谷壳为原料;(3)原料组成及配比:水稻秸秆62%、谷壳23%、玉米粉11%、甲壳素4%;(4)混料:将上述水稻秸秆、谷壳、玉米粉、甲壳素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得培养基;(5)灭菌:将上述培养基放置于干净的容器中,并往容器里输入20‑30分钟的臭氧,由臭氧对容器中的培养基进行灭菌;所述的菌液制备方法如下:(1)制备豆浆:以大豆为原料,并按照常规制备出豆浆备用;(2)制备营养液:按100份豆浆放5份红糖的比例,把红糖拌入豆浆里,并通过搅拌使红糖完全溶解于豆浆中,然后加热至豆浆沸腾后即停止加热而得营养液;(3)制备菌液:当营养液的液温降至常温时,按100份营养液放10份EM菌的比例,把EM菌拌入营养液里得菌液;所述的生物菌种制备方法如下:(1)混料:在干净的工作室里,将菌液培拌入已经经过灭菌的培养基中,并搅拌均匀,同时将培养基的湿度调节至55‑60%;(2)发酵:将培养基堆起并进行好氧发酵,当培养基长满白色的菌丝时停止发酵;(3)成品:将长满菌丝的培养基在常温下晒干至物料含水量低于8%而得成品生物菌种。...

【技术特征摘要】
1.由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生物菌种,其特征在于:该菌种是以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以玉米粉和甲壳素为辅料,并制备成培养基;以豆浆和红糖为营养液,以EM菌为菌源,并制备成菌液;然后用菌液将培养基发酵成为生物菌种;所述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1)水稻秸秆采集及处理:采集无霉变、无杂质、含水量低于8%、色泽正常的稻草为原料,然后将稻草切成1~2cm备用;(2)谷壳采集:采集无霉变、无杂质、含水量低于8%、色泽正常的谷壳为原料;(3)原料组成及配比:水稻秸秆62%、谷壳23%、玉米粉11%、甲壳素4%;(4)混料:将上述水稻秸秆、谷壳、玉米粉、甲壳素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得培养基;(5)灭菌:将上述培养基放置于干净的容器中,并往容器里输入20-30分钟的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华钟汉斌
申请(专利权)人:田东县林逢镇华中农机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