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敏华专利>正文

加压式清污提栅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051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加压式清污提栅门机,由机身、动力源、卷扬机构,及主要由摆动导轨构成的调功能定位机构,自动卸污机构、主要由机械自动吊梁构成的提放栅机构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具有对供排水道拦污栅实行清污作用外,还具有提放拦污栅,以方便对其维修、更换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合理、整机自动化程度高、工作可靠,它行驶在拦污栅桥上或大坝上进行清污,不仅清污效率高,还能大量节省用于筑坝的开挖土方量及钢筋混凝土浇铸量的投资。(*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疏浚工程中使用的一种清污装置,特别是一种既有清污,又兼具维护更换拦污栅的装置。现有的水道疏浚工程中使用的清污装置主要是耙式清污装置,它依靠耙爪自重闭合扒取污物,由于污物在受耙爪的挤压时会产生抗力,使耙的闭合力矩受到影响,致使闭合不严,再加之耙爪携污物上行,与拦污栅间形成摩擦面,加大了阻力,更影响除污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出《加压自锁耙斗式清污器》(专利号88217998),它采用了由转动耙爪与清污齿配合的耙斗,形成包容污物的空间,污物不会产生抗力;被抓取的污物在车身上行时不会与拦污栅发生摩擦,减少了上行阻力;采用加压自锁装置,既保证了转动耙爪能有力插入污物,又能完成耙斗包容污物之后的锁定。它没有提放栅工作,因而无法维修更换拦污栅。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整机结构新颖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清污效率高、工作可靠,具有提放栅功能,方便更换拦污栅的加压式清污提栅门机。本技术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加压式清污提栅门机,包括有门机身、带耙爪36的耙斗37、导轨、牵引绳、动力源,腿架25下部之间连横梁3、大梁5,大梁及小梁系组成护栏大平台8,大梁5前部顶上装供侧梁行走小轮27行走的轨道28。大梁前部顶上装侧梁29,污料斗35铰接在侧梁29前臂上,与侧梁中部相连的前梁上装动力源44,尾部连后梁53,后梁下安支架52,支架下有轴50,装伸出的反轮51,反轮在大梁5前端底部的反轨4上滚动。污料斗35下部两侧装支架54,支架下所装滚动轴55端头伸入到大梁5内侧前端,并用螺栓47连接,大梁内侧前端有凸轮板48,凸轮板上有弯曲槽和水平导向槽,其前端销连在摆动导轨19上。腿架25下部之间焊有焊接梁30,焊接梁上焊小梁12,小梁上有操纵室,腿架上部之间有顶平台20。闭合框架形的摆动导轨19上部铰接于顶平台外的铰座39上,下部通过连接撑杆33支撑在腿架25下端的底横梁23上,撑杆上有两个供销轴56插入的铰轴孔57,底横梁23下安有动力源32、主动轮31或行走轮24。丝杆62下部用铰轴60、小活动块61、铰轴座58、螺母59锁定在摆动导轨19上,丝杆62端部手柄铰接在底横梁上的铰轴座63上,丝杆穿过腿架25下端。耙斗37或机械自动吊梁梁体67上的钢丝绳40绕过顶平台20上的定滑轮41、顶部定滑轮21、通过卷筒13接动力机构9。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2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3卸污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图3的A-A示图图5图3的B-B示图图6摆动导轨结构侧视图图7摆动导轨结构正视图图8图7的A向视图图9机械自动吊梁结构示意图图10图9的B-B向视图图11图9的A向视图图12图11的C-C向视图参照图1、2,底横梁23下安有动力源32,动力源32驱动两主动轮31带动两从动轮24,门机运动。两底横梁上还安有夹轨器2、清轨器6,端头有防撞头7。腿架25上部顺水流方向,左右两边均布置有焊接梁14,中部用焊接梁15连接,焊接梁15和周边护栏组成开合机构平台,开合机构动力源16、开合齿轮箱42在开合机构平台上。顶部定滑轮21通过动力源16带动齿轮箱42中的螺杆上下运动,以打开或闭合耙爪36,完成耙斗37进入水中抓污或在门机上卸污的功能。在腿架25下部有与大梁5同向的焊接梁30,操纵室及其内的电控系统安放在小梁12及中间连接小梁上,并由下托梁30,竖梁10、大横梁5及中间的连接梁11支撑。走梯22、26、17分别通向操纵室平台、室顶走台18、顶平台20。耙斗37用3根钢丝绳40带动,钢丝绳绕过机顶平台20上的8个定滑轮41,8个定滑轮每边三个呈口字形布置,定滑轮41的滑轮座间有过载保护装置43,过载保护装置用螺栓紧固在顶平台20上。定滑轮中间方孔供顶部定滑轮25上下运行用。参照图3、4、5,当动力源44供动力时,侧梁下的行走轮27、后梁支架52下的反轮51、反轴55均同时分别行走在轨道28、反轨4及凸轮板48的弯曲槽中。为缓冲污料斗35伸出的撞击,在大梁5上拴接有缓冲支架45,污料斗两侧安有缓冲装置46。参照图6、7、8,闭合框架形的摆动导轨19上部的两铰轴38连接于顶平台20外侧铰座39上。丝杆轴肩和螺母59锁定在摆动导轨上。人工转动丝杆62端部手柄,固定大活动块65、穿轴66的螺母64不动,丝杆相对螺母64移动,使摆动导轨19以铰轴38为圆心转动到撑杆33上所需的铰轴孔57的位置,以适应清污和提放栅工作的需要,而后用销轴56定位。为满足不同摆度的需要,在摆动导轨下有底脚34,底脚间有活动导向轴1。两导轨内侧板上均有安销轴49的螺孔,清污时用以支撑凸轮板48(见图3)参照图9、10、11、12,箱形梁体67顶面有3个铰座77,铰座上安钢丝套环76,侧上部有两悬挂吊钩7 4的对称铰座69。下游面有四个滚轮68,两端头焊有导向架70。在与栅槽相对应的加长板上有8个导向轮71。箱体中心孔装轴套87,能上下滑动的齿条86和导向键89装在其中,齿条端上有挡板88。心盘80上的四个棘爪84与棘齿齿轮85相啮合,心盘80及与之相配合的簧片81用键83装在棘齿齿轮85的心轴82上。箱体中心孔顺梁体长对称布置四个轴承座78、心轴被分为5段,在1-2、3-4段间有与轴承座78相连的联轴器79。对称于吊钩74的心轴82上装偏心轮72,偏心轮上有两半轴瓦73,一半与推拉杆75形成一体,推拉杆另一端与吊钩74铰接。下面介绍本技术清污及提放栅工作情况。清污时,先将摆动导轨19调至清污位,将销轴56插入铰轴孔57定位。加压自锁耙斗装置37在其上。钢丝绳40穿过定滑轮组41和过载保护43与卷筒13相连。当门机行走滚轮31、24选定清污位时,卷筒13将耙斗37放入水中,开合机构的定滑轮21下降,将张开状抓污后的耙爪36闭合。卷筒反向运行,将耙斗及其内污物提至摆动导轨19上高于污料斗35处自动停止,污料斗向上游伸出,定滑轮21上升,耙爪36张开,其内污物至污料斗35中。污料斗向下游运行,通过电控机构及凸轮板48将其内的污物下卸至门机腹下的运污汽车上,如此反复操作。提放栅时,卸下耙斗37,将摆动导轨调至提放栅处,销轴56插入铰轴孔57定位,拴在箱形梁体67套环76上的钢丝绳40仍穿过定滑轮组41、过载保护43与卷筒13相连。门机运行至拦污栅口处停止,卷筒13将箱形梁体67下放至水中与拦污栅相碰。拦污栅逐渐将齿条86向上顶,齿条上行,棘齿齿轮85转动,带动棘爪84,进而推动心盘80、心轴82、偏心轮72转动,再带动推拉杆75将呈打开状的吊钩74转向挂吊位。卷筒反向运行提升梁体,双吊钩74直接挂住拦污栅顶主梁。拦污栅随梁体一起上行至摆动导轨19处停止。此时齿条86离开拦污栅后又下滑呈悬垂状。卷筒再带着头拦污栅行至工况更换处后,卷筒13下放梁体67及拦污栅至地面,继续下放梁体,拦污栅碰齿条,随齿条上行,棘齿齿轮85、棘爪84、心盘80、心轴82、双吊钩72转动,推拉杆75使双吊钩74由原挂吊位转向脱钩位,栅从吊钩脱下再由另行设备吊装运走,一次提栅工作即完成。本技术除具有对供排水道拦污栅实行清污作用外,还具有提放拦污栅,以方便对其维修、更换的作用。本技术结构新颖合理,整机自动化程度高、工作可靠,清污效率高。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加压式清污提栅门机,包括有门机身、带耙爪(36)的耙斗(37)、导轨、牵引绳、动力源,其特征在于腿架(25)下部之间连横梁(3)、大梁(5),大梁及小梁系组成护栏大平台(8),大梁(5)前部顶上装供侧梁行走小轮(27)行走的轨道(28), 大梁前部顶上装侧梁(29),污料斗(35)铰接在侧梁(29)前臂上,与侧梁中部相连的前梁上装动力源(44),尾部连后梁(53),后梁下安支架(52),支架下有轴(50),轴下装伸出的反轮(51),反轮在大梁(5)前端底部的反轨(4)上滚动,污料斗(35)下部两侧装支架(54),支架下所装滚动轴(55)端头伸入到大梁(5)内侧前端,并用螺栓(47)连接,大梁内侧前端有凸轮板(48),凸轮板上有弯曲槽和水平导向槽,其前端销连在摆动导轨(19)上,腿架(25)下部之间焊有 焊接梁(30),焊接梁上焊小梁(12),小梁上有操纵室,腿架上部之间有顶平台(20),闭合框架形的摆动导轨(19)上部铰接于顶平台外的铰座(39)上,下部通过连接撑杆(33)支撑在腿架(25)下端的底横梁(23)上,撑杆上有两个供销轴( 56)插入的铰轴孔(57),底横梁(23)下安有动力源(32)、主动轮(31)或行走轮(24),丝杆(62)下部用铰轴(60)、小活动块(61)、铰轴座(58)、螺母(59)锁定在摆动导轨(19)上,丝杆(62)端部手柄铰接在底横梁上的 铰轴座(63)上,丝杆穿过腿架(25)下端,耙斗(37)或机械自动吊梁梁体(67)上的钢丝绳(40)绕过顶平台(20)上的定滑轮(41)、顶部定滑轮(21)、通过卷筒(13)接动力机构(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何敏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