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898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抗电磁干扰的线束材料包括以下成分:ABS树脂30‑45份、聚酰胺树脂10‑18份、三元乙丙橡胶6‑10份、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2.4‑3.6份、纳米氧化铝4.5‑10份、纳米氧化锌0.8‑1.2份、硅烷偶联剂0.9‑1.6份、增塑剂9‑13份、相容剂1.5‑3.2份、抗氧剂1010 0.7‑1.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电磁干扰的线束材料的抗电磁干扰效果好,可以有效的保护线束内部性能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且还具有耐热、耐磨损、抗老化等优点;同时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

Ant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wiring harness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wire harness material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wire harness material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ABS resin 30 45 parts, polyamide resin 10 18 parts, EPDM rubber 6 10 parts, modified gas phase growth nano-carbon fiber powder 2.4 3.6 parts, nano-alumina 4.5 10 parts, nano-oxygen. Zinc oxide 0.8 1.2 phr, silane coupling agent 0.9 1.6 phr, plasticizer 9 13 phr, compatibilizer 1.5 3.2 phr, antioxidant 1010.7 1.1 phr. The 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wire harness material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good 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ffect,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tability and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inner performance of the wire harness,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eat resistance, wear resistance, anti-aging, etc. Meanwhil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is simple,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mild, and is easy to industrializ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属于线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周围的电磁辐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一些设备等的使用年限和功能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而为了保证线束内部性能的稳定性,并且保证线束的正常运行,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线束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线束材料其抗电磁干扰效果好,可以有效的保护线束内部性能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而且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ABS树脂30-45份、聚酰胺树脂10-18份、三元乙丙橡胶6-10份、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2.4-3.6份、纳米氧化铝4.5-10份、纳米氧化锌0.8-1.2份、硅烷偶联剂0.9-1.6份、增塑剂9-13份、相容剂1.5-3.2份、抗氧剂10100.7-1.1份;其中,所述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加入到盛有二甲基亚砜有机溶剂的反应容器中,置于40-50KHz的超声清洗仪中55-65℃下超声振荡50-60min,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5-3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再置于40-50KHz的超声清洗仪中65-75℃下超声振荡2-4h,超声振荡结束后将混合溶液用卧式离心机以3500-4500r/min的转速离心分离,得到下层沉淀,放入烘箱中60-80℃烘干至恒重,即得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其中,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二甲基亚砜和质量分数为25-3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重量份比为1:(4-7):(2-3)。所述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和纳米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1.8-3.2)。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酐和石蜡油的复配物;其中,邻苯二甲酸酐和石蜡油的质量比为1:(0.8-1.5)。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的POE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按配方比例,将ABS树脂、聚酰胺树脂、三元乙丙橡胶和增塑剂加入混合机中混合,以180~250r/min的速度搅拌10~20min,得混合物A;(2)按配方比例,硅烷偶联剂、相容剂和抗氧剂1010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混合物A中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提高混合机的转速至280~360r/min,然后将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锌加入,搅拌至均匀,即得混合物B;(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B加入到螺旋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拉条、风冷、切粒、干燥即得抗电磁干扰的线束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电磁干扰的线束材料的抗电磁干扰效果好,可以有效的保护线束内部性能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且还具有耐热、耐磨损、抗老化等优点;同时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原料都购自盖德化工网。实施例1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ABS树脂38份、聚酰胺树脂15份、三元乙丙橡胶8份、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3份、纳米氧化铝9份、纳米氧化锌1份、硅烷偶联剂1.3份、增塑剂11份、马来酸酐接枝的POE2.8份、抗氧剂10100.9份;其中,所述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4份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加入到盛有20份二甲基亚砜有机溶剂的反应容器中,置于45KHz的超声清洗仪中60℃下超声振荡55min,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10份质量分数为28%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再置于50KHz的超声清洗仪中70℃下超声振荡3h,超声振荡结束后将混合溶液用卧式离心机以4000r/min的转速离心分离,得到下层沉淀,放入烘箱中75℃烘干至恒重,即得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酐和石蜡油的复配物;其中,邻苯二甲酸酐和石蜡油的质量比为1:1.2。上述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按配方比例,将ABS树脂、聚酰胺树脂、三元乙丙橡胶和增塑剂加入混合机中混合,以220r/min的速度搅拌18min,得混合物A;(2)按配方比例,硅烷偶联剂、马来酸酐接枝的POE和抗氧剂1010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混合物A中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提高混合机的转速至330r/min,然后将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锌加入,搅拌至均匀,即得混合物B;(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B加入到螺旋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拉条、风冷、切粒、干燥即得抗电磁干扰的线束材料。实施例2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ABS树脂42份、聚酰胺树脂15份、三元乙丙橡胶8份、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3.2份、纳米氧化铝9.6份、纳米氧化锌1.1份、硅烷偶联剂1.4份、增塑剂12份、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2.8份、抗氧剂10101份;其中,所述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其中,所述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4份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加入到盛有20份二甲基亚砜有机溶剂的反应容器中,置于45KHz的超声清洗仪中60℃下超声振荡55min,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10份质量分数为28%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再置于50KHz的超声清洗仪中70℃下超声振荡3h,超声振荡结束后将混合溶液用卧式离心机以4000r/min的转速离心分离,得到下层沉淀,放入烘箱中75℃烘干至恒重,即得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酐和石蜡油的复配物;其中,邻苯二甲酸酐和石蜡油的质量比为1:1.2。上述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按配方比例,将ABS树脂、聚酰胺树脂、三元乙丙橡胶和增塑剂加入混合机中混合,以220r/min的速度搅拌18min,得混合物A;(2)按配方比例,硅烷偶联剂、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和抗氧剂1010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混合物A中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提高混合机的转速至330r/min,然后将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锌加入,搅拌至均匀,即得混合物B;(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B加入到螺旋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拉条、风冷、切粒、干燥即得抗电磁干扰的线束材料。经检测,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的性能参数如下:拉伸强度为16.9-17.5MPa,磁导率为108-115H/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ABS树脂30‑45份、聚酰胺树脂10‑18份、三元乙丙橡胶6‑10份、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2.4‑3.6份、纳米氧化铝4.5‑10份、纳米氧化锌0.8‑1.2份、硅烷偶联剂0.9‑1.6份、增塑剂9‑13份、相容剂1.5‑3.2份、抗氧剂10100.7‑1.1份;其中,所述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加入到盛有二甲基亚砜有机溶剂的反应容器中,置于40‑50KHz的超声清洗仪中55‑65℃下超声振荡50‑60min,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5‑3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再置于40‑50KHz的超声清洗仪中65‑75℃下超声振荡2‑4h,超声振荡结束后将混合溶液用卧式离心机以3500‑4500r/min的转速离心分离,得到下层沉淀,放入烘箱中60‑80℃烘干至恒重,即得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ABS树脂30-45份、聚酰胺树脂10-18份、三元乙丙橡胶6-10份、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2.4-3.6份、纳米氧化铝4.5-10份、纳米氧化锌0.8-1.2份、硅烷偶联剂0.9-1.6份、增塑剂9-13份、相容剂1.5-3.2份、抗氧剂10100.7-1.1份;其中,所述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加入到盛有二甲基亚砜有机溶剂的反应容器中,置于40-50KHz的超声清洗仪中55-65℃下超声振荡50-60min,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5-3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再置于40-50KHz的超声清洗仪中65-75℃下超声振荡2-4h,超声振荡结束后将混合溶液用卧式离心机以3500-4500r/min的转速离心分离,得到下层沉淀,放入烘箱中60-80℃烘干至恒重,即得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电磁干扰线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粉末和纳米氧化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存雄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卓越线束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