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831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连接部,所述面板自所述连接部向一侧水平延展出延展部;立框,所述立框竖直设置,所述立框的顶部与所述面板的连接部连接;承重件,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立框的顶部连接,所述承重件与所述面板的延展部分别位于所述立框的两侧;收边件,所述收边件与所述立框的底部连接,所述收边件与所述承重件位于所述立框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高吊顶承重、收边标准化,降低安装难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装成本。

Vertical side loading device for suspended ceil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rtical edge-receiving load-bearing device for suspended ceiling, which comprises: a panel with a connecting part, the panel extends horizontally from the connecting part to one side; a vertical frame, the vertical setting of the frame, the top of the vertical frame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panel; a load-bearing piece, and the load-bearing piece.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erection frame, the load-bearing member and the extension part of the panel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erection frame, and the edge-receiving member, the edge-receiving memb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erection frame are connected, the edge-receiving member and the load-bearing member are located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erection frame. The vertical side-collecting load-bearing device of the suspended ceiling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beneficial effects: increas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uspended ceiling, standardizing the side-collecting,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installation,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installa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
技术介绍
吊顶是房屋屋顶的装修结构,其需要用到吊顶收边承重装置。随着人们对于工业化安装的认可,工业化和模块化的吊顶收边承重安装在市场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吊顶收边承重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传统的边吊板一般通过在顶墙安装通丝螺杆,采用吊杆连接,并用轻钢龙骨吊挂的形式将边吊板安装固定,这种安装方式调平相当困难,且采用的通丝吊杆需要工人高空作业才能完成,并且在安装过程中因存在吊杆,龙骨连接吊杆时定位也比较繁琐;另外,传统的吊顶收边承重结构会使边吊板的支撑受力过大,且边吊板的安装空间有限,不利于安装。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以提高安装标准化,降低安装难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装成本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安装难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装成本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连接部,所述面板自所述连接部向一侧水平延展出延展部;立框,所述立框竖直设置,所述立框的顶部与所述面板的连接部连接;用于将所述立框固定到钢结构承重墙或轻质隔墙上的承重件,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立框的顶部连接,所述承重件与所述面板的延展部分别位于所述立框的两侧;用于对所述立框进行收边的收边件,所述收边件与所述立框的底部连接,所述收边件与所述承重件位于所述立框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连接部开设有贯通所述面板的面板槽。进一步地,所述立框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顶部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面板的延展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面板的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面板的连接部并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面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自攻螺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本体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垂直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将所述承重件压紧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加强件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承重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承重水平连接部和承重竖直连接部,所述承重水平连接部被所述第一加强件压紧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承重竖直连接部竖直设置且所述承重竖直连接部伸出所述第一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件为垂直连接角码,所述第一紧固件为螺丝。进一步地,所述承重件的所述承重竖直连接部上开设有承重连接孔;所述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承重连接孔以用于将所述承重竖直连接部固定到钢结构承重墙或轻质隔墙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自攻螺钉。进一步地,所述立框还包括与所述本体的底部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本体的同一侧,所述收边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本体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垂直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将所述收边件压紧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加强件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收边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收边水平连接部和收边竖直连接部,所述收边水平连接部被所述第二加强件压紧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收边竖直连接部竖直设置且所述收边竖直连接部伸出所述第二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件为垂直连接角码,所述第二紧固件为螺丝。进一步地,所述吊顶竖向收边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通过所述收边竖直连接部以用于将所述收边竖直连接部固定到钢结构承重墙或轻质隔墙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为自攻螺钉。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嵌缝槽。本技术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通过将立框的顶部与面板的连接部连接,并将承重件与立框的顶部连接,将收边件与立框的底部连接,分别利用承重件和收边件进行承重和收边,适用于钢结构承重墙或轻质隔墙的吊顶安装,可以在地面完成组装后进行整体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边吊板支撑受力和安装空间的问题,且在安装过程中无需使用吊杆结构,不需要进行高空调平作业,简化了安装过程,达到了安装便捷的效果,且能降低劳动强度。另外,本技术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的结构简单,其面板、立框、承重件和收边件均可以生产加工为标准件,实现在安装过程中的标准化,不需要过多使用装修工具,避免装修作业现场脏乱的情况,提高施工效率,且能降低安装成本。本技术提供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高吊顶承重、收边标准化,降低安装难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是图1中II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的适于钢结构承重墙的优选安装效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的适于轻质隔板的安装效果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面板101-连接部102-延展部11-面板槽2-立框20-本体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21-嵌缝槽3-承重件31-承重水平连接部32-承重竖直连接部4-收边件41-收边水平连接部42-收边竖直连接部5-第一加强件6-第一紧固件7-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9-第二加强件10-第二紧固件11-第三连接件12-第一竖直找平件13-第一竖直找平件14-找平连接件a-横向龙骨b-龙骨c-钢结构承重墙d-轻质隔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实施例一请同时参阅1-图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是图1中II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包括:面板1、立框2、承重件3和收边件4。具体地,所述面板1具有连接部101,所述面板1自所述连接部101向一侧水平延展出延展部102;所述立框2竖直设置,所述立框2的顶部与所述面板1的连接部101连接;所述承重件3用于将所述立框2固定到钢结构承重墙或轻质隔墙上,所述承重件3与所述立框2的顶部连接,所述承重件3与所述面板1的延展部102分别位于所述立框2的两侧;所述收边件4用于对所述立框2进行收边,所述收边件4与所述立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连接部,所述面板自所述连接部向一侧水平延展出延展部;立框,所述立框竖直设置,所述立框的顶部与所述面板的连接部连接;用于将所述立框固定到钢结构承重墙或轻质隔墙上的承重件,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立框的顶部连接,所述承重件与所述面板的延展部分别位于所述立框的两侧;用于对所述立框进行收边的收边件,所述收边件与所述立框的底部连接,所述收边件与所述承重件位于所述立框的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连接部,所述面板自所述连接部向一侧水平延展出延展部;立框,所述立框竖直设置,所述立框的顶部与所述面板的连接部连接;用于将所述立框固定到钢结构承重墙或轻质隔墙上的承重件,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立框的顶部连接,所述承重件与所述面板的延展部分别位于所述立框的两侧;用于对所述立框进行收边的收边件,所述收边件与所述立框的底部连接,所述收边件与所述承重件位于所述立框的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连接部开设有贯通所述面板的面板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框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顶部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面板的延展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面板的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面板的连接部并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面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自攻螺钉。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本体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垂直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将所述承重件压紧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加强件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承重水平连接部和承重竖直连接部,所述承重水平连接部被所述第一加强件压紧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承重竖直连接部竖直设置且所述承重竖直连接部伸出所述第一连接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顶竖向收边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凌云周东珊钟诚步挺王瑾郑波波薛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