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728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固定拉杆、底板和支撑套管,两根支撑立柱分别设置在盘管的内外侧,支撑立柱底部与底板固定,支撑立柱顶部通过连接板焊接固定,多个固定拉杆分别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盘管之间,固定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立柱固定,所述支撑套管套设在固定拉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任何直径尺寸的盘管,无需每个直径盘管相应配与其配合的U型卡箍或者开相应尺寸的孔,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确保盘管盘旋螺距尺寸不变,具有稳定的换热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柱可与外桶壁及上下板焊接固定,最大程度确保整个盘管固定结构的固定方式简单牢靠,防止盘管下垂或倾斜,特别是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

A new type of fixed support device for coil uni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ovel coil fixing suppor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column, a fixing pull rod, a bottom plate and a supporting sleeve. The two supporting column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inner and outer sides of the coil,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fix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welded and fixed by a connecting plate, and a plurality of fixing pull rod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djacent to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Between the two coils, the two ends of the fixed pull rod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two supporting posts, and the supporting sleeve is sleeved on the fixed pull rod. The invention is suitable for coils of any diameter size, and does not require each diameter coil to be matched with U-shaped clamps or to open holes of corresponding size. The invention can ensure that the coil pitch size remains unchanged and has stabl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The column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welded and fixed with the outer barrel wall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plates, so as to ensure the fixing mode of the whole coil pipe fixing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reliabl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and prevent the coil pipe from drooping or tilting, especially problems occurring in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盘管的固定支撑,具体地说涉及换热器或者热水器中盘管的固定与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换热设备中常用的结构是盘管,由于其加工简单方便,而且焊接点少所以泄露风险小,因此应用较为广泛。虽然盘管换热器使用广泛,但盘管由于卷绕而成,一旦充满水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垂堆积到底部,降低换热效率。另外,在运输或者换热过程中盘管会微小的变形或者振动,如果固定装置接触面有尖角则会使得盘管变形甚至泄漏。相近的现有专利技术中,例如专利技术专利:201310643534.1《盘管的固定支撑结构》,相比常规简单的固定方式增加了工字型支撑部件起到有效支撑盘管的作用,但这个工字型支撑部件结构件较多且每个直径的盘管需单独配相应尺寸的支撑部件,通用性不强,操作繁琐;又或者:201320166594.4《带有U型固定装置的水箱用铜盘管》,同样的需要加工特定尺寸的U型固定卡,而且由于盘管是带斜度盘绕上去,因此盘管与U型固定卡形成角度,只能是U型卡两边缘与盘管接触,容易造成盘管变形出现安全隐患,另外也不适合多圈盘管的固定。又或者结构简单的:201620224712.6《一种U型固定盘管装置》,也同样存在U型槽需单独为每个直径的盘管设计,同时也存在U型槽与盘管接触点出现变形。因此现有技术的盘管固定方式存在一定不足,同时零件的通用性不够,盘管的变形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容易发生泄露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强、固定牢靠、不损伤盘管的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以实现批量化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盘管的安全性,使得盘管换热效率稳定,同时确保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固定拉杆、底板和支撑套管,两根支撑立柱分别设置在盘管的内外侧,支撑立柱底部与底板固定,支撑立柱顶部通过连接板焊接固定,多个固定拉杆分别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盘管之间,固定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立柱固定,所述支撑套管套设在固定拉杆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立柱采用C型折弯板或者槽钢,且支撑立柱与底板垂直固定,使得盘管重力方向与立柱方向一致,支撑稳定;所述固定拉杆为铆钉或者螺栓,简单有效,并可快速实施;所述支撑套管为圆柱形,选用圆形套管支撑盘管,既可限制两立柱之间距离起到防止夹扁盘管作用,又可以当盘管有微小变形时在套管上滚动,不损伤盘管,防止泄露。本专利技术适合任何直径尺寸的盘管,无需每个直径盘管相应配与其配合的U型卡箍或者开相应尺寸的孔,且本专利技术能确保盘管盘旋螺距尺寸不变,具有稳定的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立柱可与外桶壁及上下板焊接固定,最大程度确保整个盘管固定结构的固定方式简单牢靠,防止盘管下垂或倾斜,特别是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电热水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电热水器的内胆以及外循环螺旋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电热水器的顶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电热水器的球阀与限位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电热水器的电动搅拌器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电热水器的电动搅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电热水器的调压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电热水器的调压罐装置与加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盘管与固定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盘管与固定支撑装置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盘管与固定支撑装置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11所示的一种内外螺旋换热结构的高碳分子发热油电热水器,包括外框架1、底座2、电动搅拌器3、加热棒42、加热器5和调压罐装置6,所述调压罐装置6与加热器5均固定在底座2上,调压罐装置6包括连通管61,且调压罐装置6与加热器5通过连通管61连通,所述加热器5包括内胆51、外胆52和盘管53,所述内胆51上部焊接有中隔板59,中隔板59与内胆51顶面之间形成膨胀腔58、中隔板59与内胆51底面之间形成油腔,中隔板59上设有多个连通膨胀腔58与油腔的通孔,所述盘管53设置在油腔内,内胆51的壳体外侧焊接有螺旋隔圈56,所述螺旋隔圈56的外侧焊接有外循环壳体54,内胆51的壳体、螺旋隔圈56、外循环壳体54三者形成外循环螺旋层55,盘管53与外循环螺旋层55连通,且盘管53与进水管口93连通,外循环螺旋层55与出水管口92连通,盘管的水可经过外循环螺旋层流到出水口,可利用内胆壳体的散热面积。所述电动搅拌器3与加热棒42均固定在加热器5顶部,且电动搅拌器3与加热棒42均插入加热器5的油腔内,所述外框架1固定在底座2上且将调压罐装置6与加热器5包覆。所述盘管53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多个固定支撑装置,所述固定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531、固定拉杆533、底板534和支撑套管535,每组固定支撑装置由2根支撑立柱和若干个套管、若干固定杆组成,在圆周上等分均布。两根支撑立柱531分别设置在盘管53的内外侧,支撑立柱531底部与底板534固定,支撑立柱531顶部通过连接板532焊接固定,多个固定拉杆533分别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盘管53之间,固定拉杆53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立柱531固定,所述支撑套管535套设在固定拉杆533上。所述支撑立柱531采用C型折弯板或者槽钢,且支撑立柱531与底板534垂直固定,也与盘管盘绕上升方向平行。所述固定拉杆533为铆钉或者螺栓,所述支撑套管535为圆柱形。支撑立柱固定用铆钉拉铆固定,可快速操作,针对规格较大的盘管可用螺栓螺母固定,或者拉杆直接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支撑装置根据盘管的盘绕螺距及盘绕高度加工支撑立柱,同时加工相应螺距的通孔,再根据盘管的内外圈数准备相应长度的支撑套管和铆钉。用铆钉或者螺栓穿过支撑立柱的通孔把两个支撑立柱夹住盘管,盘管盘绕方向从上下往下快速固定,根据盘管高度等参数确定在圆周方向上固定立柱的组数。由于盘管盘绕有一定斜度,因此立柱上下端面需打磨平齐,再把所有组的立柱垂直固定在底板上,顶部使用连接片焊接固定内外两个支撑立柱。然后内胆的壳体套入,底板和连接板与内胆的壳体焊接,甚至可以将支撑立柱与内胆的壳体点焊,使得整个盘管支撑固定结构牢固可靠,最后可将带孔的中隔板与连接板和内胆的壳体焊接固定。所述电动搅拌器3包括电机31、壳体34和搅拌杆37,所述电机31的前端盖通过螺栓与壳体34固定,所述搅拌杆37的一端插入壳体34内且与电机的主轴33通过螺纹连接,位于壳体34内的搅拌杆37上还设有散热片39,所述壳体34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6,所述搅拌杆37的另一端还固定有搅拌叶片32。所述散热片39通过轴套安装在搅拌杆37上,散热片39焊接在轴套上,轴套热套紧固在搅拌杆37上,所述壳体34的外侧还设有散热筋35,所述搅拌杆37与壳体34内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38。所述调压罐装置6还包括调压罐体64、进出气管65和球阀66,所述调压罐体64内设有发热油,所述进出气管65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531)、固定拉杆(533)、底板(534)和支撑套管(535),两根支撑立柱(531)分别设置在盘管(53)的内外侧,支撑立柱(531)底部与底板(534)固定,支撑立柱(531)顶部通过连接板(532)焊接固定,多个固定拉杆(533)分别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盘管(53)之间,固定拉杆(53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立柱(531)固定,所述支撑套管(535)套设在固定拉杆(53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531)、固定拉杆(533)、底板(534)和支撑套管(535),两根支撑立柱(531)分别设置在盘管(53)的内外侧,支撑立柱(531)底部与底板(534)固定,支撑立柱(531)顶部通过连接板(532)焊接固定,多个固定拉杆(533)分别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盘管(5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陈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格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