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水体污染净化型生态岸边带构建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90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城市水体岸边带构建技术,在城市水体滨岸带水体距岸堤一定距离处构筑一多孔透水性混凝土护墙,保证水体与岸边带的水分交换;然后在岸堤和多孔混凝土护墙间填入填料,如钢渣、卵石等,降低岸边带水位,以种植水生植物,又可作为岸边带湿地的净化过滤介质,对城市水体的陆源输入污染物及内源污染物进行净化,提高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城市水体岸边带构建技术,特别是一种具有水体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城市水体岸边带的构建技术,适用于城市景观水体的岸边带恢复。
技术介绍
水体岸边带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廊道、缓冲带和植被护岸等功能。在岸边带一定宽度的植被,发挥岸边带的生态、环境功能,是水体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岸边带构建手段是直接在水体滨岸水域栽种水生植物,在岸边带形成一定宽度的植被群落。而对于城市水体,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城市水体可以用来生态恢复的岸边带水域很小;又由于城市防洪的需要,修建了大量的直立陡岸,造成城市水体滨岸带水深较深,没有明显的缓坡,使城市水体的生态修复异常困难。一般的直接种植水生植物来恢复城市水体岸边带的方法,难以凑效。技术说明针对传统岸边带恢复方法难以在城市水体凑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城市水体污染净化型生态岸边带构建技术,可以在城市水体岸边建立起一定宽度的水生植被,发挥岸边带植被护岸,以及对陆源、内源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城市水体滨岸带水体距岸堤一定距离处构筑一多孔混凝土护墙,利用其多孔透水性,可以保证水体与岸边带之间水的交换。多孔混凝土护墙的高度以略低于常水位为宜;并具有一定强度,保证坚固耐用。岸堤与多孔混凝土护墙的间距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调节,可利用的水域较多,则间距可以放宽;若水域面积狭小,则间距可以缩小。在岸堤和多孔混凝土护墙之间填入大粒径的填料,如钢渣、卵石或大碎石等。加入的这些填料一则可以降低岸边带水深,更好地恢复水生植物,并为整个岸边带的生态恢复打下基础;二则以这些填料作为水体岸边带的净化过滤介质,可以对城市水体的陆源输入污染物及内源污染物进行净化,提高水质。许多城市水体(特别是在旅游区)中放养了观赏性禽类,这些禽类多以水生动植物为食。为了这些禽类对新栽种水生植物的破坏,有必要在多孔混凝土护墙外围修建了围网。围网由具有一定间隔的撑杆支撑,网眼的大小要能防止这些水禽穿过。本专利技术非常适用于用地紧张的城市水体岸边带的生态恢复,其构建的岸边带宽度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调节,水生植物易成活;还可以对城市水体外源及内源污染进行有效消除,对水体具有净化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说明。图城市水体污染净化型生态岸边带剖面。图中,1.水体岸堤,2.水生植物,3.混合填料卵石(20mm,80%)+钢渣(10mm,20%),4.硬质湖底,5.护墙基础,6.多孔混凝土护墙,7.撑杆,8.围网。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中,由于水体滨岸可利用的水域较少,多孔混凝土护墙(6)构筑在距岸堤(1)1000mm处。其构筑是在硬质湖底(4)上先用砖和水泥砌成护墙基础(5),高400mm;护墙基础(5)上部用多孔混凝土预制大块堆砌,高500mm,其顶部与常水位相平。堆砌多孔混凝土砌块时,使其错落有致,形成凹凸结构。凹凸结构形成的空穴可以作为水生动物避难所和生存空间。在水体堤岸与多孔混凝土护墙中填入混合填料(3),填充高度为700mm,预留水面200mm。混合填料(3)填充后,在填料上种植当地适宜水生植物(2)挺水植物芦苇、菖蒲、香蒲及沉水植物伊乐藻。水生植物(2)种植采用分段种植,绕水体周围每10m长岸边带区域种植一种挺水植物,在水体岸边形成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实施例中,多孔混凝土护墙(6)外围修建了围网(8),其撑杆(7)与多孔混凝土护墙基础(5)修建在一起,撑杆(7)高2m,每两个间距5m。围网(8)顶部高出水面1m,网眼大小为5mm,整个水体岸边带区域都有围网与水体隔断。权利要求1.一种城市水体岸边带构建技术,可用于城市水体滨岸带生态修复,其特征是在滨岸水体距岸堤一定距离处构筑一多孔混凝土护墙,并在多孔混凝土护墙外侧修建围网,然后在岸堤和多孔混凝土护墙间填入填料,在填料上种植水生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水体岸边带构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护墙多孔透水,既可以现场浇铸,也可以先预制成块,而后堆砌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水体岸边带构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网由撑杆支撑,其高度及网眼大小要能防止水体中放养禽类穿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水体岸边带构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碎石、卵石、钢渣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水体岸边带构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植物可以是挺水、漂浮及沉水植物;它们既可以是当地种,也可以是适当引种的外来种。全文摘要一种城市水体岸边带构建技术,在城市水体滨岸带水体距岸堤一定距离处构筑一多孔透水性混凝土护墙,保证水体与岸边带的水分交换;然后在岸堤和多孔混凝土护墙间填入填料,如钢渣、卵石等,降低岸边带水位,以种植水生植物,又可作为岸边带湿地的净化过滤介质,对城市水体的陆源输入污染物及内源污染物进行净化,提高水质。文档编号E02B3/12GK1752035SQ20051009326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3日专利技术者单保庆, 尹澄清, 赵建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水体岸边带构建技术,可用于城市水体滨岸带生态修复,其特征是:在滨岸水体距岸堤一定距离处构筑一多孔混凝土护墙,并在多孔混凝土护墙外侧修建围网,然后在岸堤和多孔混凝土护墙间填入填料,在填料上种植水生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保庆尹澄清赵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