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配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6852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配肥系统,配肥装置包括容器A和注水组件,容器A上设有投料口和废液排放口,容器A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注水组件包括进水管道和安装于所述进水管道内的电磁阀;储液装置包括容器B、输入管道和水泵;投料装置包括固态肥料投料装置和液态肥料投料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A、液位传感器B、液位传感器C和料位计;液位传感器A的电路与所述搅拌器的电路相连,等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肥过程不需要人工照看,可实现自动投料、自动配肥和持续供肥,肥料用量精确、肥液浓度均匀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合外部施肥系统使用,具有人工劳动强度低、施肥效率高、省工、节水、节肥等优点。

A fully automatic fertilizer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tegrated water and fertilizer for crops, and discloses an automatic fertilizer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fertilizer distribution device comprises a container A and a water injection component, a feeding port and a waste liquid discharge port are arranged on the container A, and a stirr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ontainer A; the water injection component comprises a water inlet pipe and an electromagnetic installed in the water inlet pipe. The liquid storage device comprises a container B, an input pipe and a water pump; the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solid fertilizer feeding device and a liquid fertilizer feeding device; the control device comprises a liquid level sensor A, a liquid level sensor B, a liquid level sensor C and a material level meter; the circuit of a liquid level sensor A is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it of the agitator, and so on. The fertilizer dispensing process of the utility model needs no manual care, and can realize automatic feeding, automatic fertilization and continuous fertilization, with precise fertilizer dosage and uniform fertilizer liquid concent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matches the external fertilization system,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labor intensity, high fertilization efficiency, labor saving, water saving and fertilizer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配肥系统
本技术属于农作物水肥一体化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配肥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技术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借助喷滴灌设施将配制好的肥料以液体形式输送到作物根部或叶面进行施肥,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节药、省工、高产、高效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优点,是目前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最有效技术形式之一。在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泵吸肥法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耐用的施肥方式,这种施肥方法主要利用水泵加压将肥液输送到灌溉系统,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用敞口容器盛放肥料溶液,也可在蓄水池旁用水泥建造配肥池。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缺点一是需要2个配肥池轮流使用,二是需要人工投料、配肥粗放、精确度不高,三是要有专人照看、人工不停搅拌混肥和在2个配肥池间更换水泵,导致劳动强度高、供肥连续性差和肥料用量不准确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品质及安全性。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投料、自动配肥并持续供肥的配肥系统,该系统适用于以喷滴灌为主的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配肥系统。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自动配肥系统,包括配肥装置、储液装置、投料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配肥装置包括容器A和注水组件,所述容器A上设有投料口和废液排放口,所述容器A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注水组件包括进水管道和安装于所述进水管道内的电磁阀;所述储液装置包括容器B、输入管道和水泵;所述容器B底部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用于与外部施肥系统连接;所述输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容器A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输入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通过管道与所述容器B的内腔连通;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固态肥料投料装置和液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固态肥料投料装置包括圆锥形储料罐,安装于所述圆锥形储料罐底部的第一电动闸阀,安装于所述第一电动闸阀下方的圆筒形承料罐,安装于所述圆筒形承料罐底部的第二电动闸阀,所述第二电动闸阀与所述容器A上的投料口相连通;所述液态肥料投料装置包括储液罐、管道、计量泵和输出管道,所述储液罐和计量泵通过所述管道连接,所述输出管道一端连接所述计量泵的输出口,另一端与所述容器A的内腔上部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A、液位传感器B、液位传感器C和料位计,所述液位传感器A和所述液位传感器B安装于所述容器A的内部;所述液位传感器C安装于所述容器B的内部;所述料位计安装于所述固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圆筒形承料罐的内部;所述液位传感器A的电路与所述搅拌器的电路相连,控制所述搅拌器的工作状态;所述液位传感器B的电路与所述固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第一电动闸阀、第二电动闸阀、所述液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计量泵、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水泵的电路相连,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闸阀、第二电动闸阀、所述计量泵、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水泵的工作状态;所述液位传感器C的电路与所述水泵的电路相连,控制所述水泵的工作状态;所述料位计的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动闸阀、第二电动闸阀的电路相连,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闸阀、第二电动闸阀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所述搅拌器包括电机、传动轴和轮盘;所述轮盘通过所述传动轴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进一步,所述轮盘包括盘体和设置于所述盘体周围的若干叶轮;所述叶轮以垂直于所述盘体45°角位置安装于所述盘体)周围。进一步,所述搅拌器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容器A的顶部中心,所述轮盘距所述容器A底部的高度位置为所述容器A中线以下至所述容器A底部20cm以上的区间内。进一步,所述液位传感器A的液位感应高度设置为所述容器A中线以下至所述容器A底部20cm以上区间内。进一步,所述液位传感器A和C为单一位点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B为高低双位点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B的低液位感应高度设置于距所述容器A底部0cm~10cm的区间内;所述液位传感器B的高液位感应高度设置于距所述容器A顶部10cm~20cm的区间内。进一步,所述液位传感器C的液位感应高度设置于距所述容器B顶部10cm~20cm区间内。进一步,所述固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第一电动闸阀、第二电动闸阀的上位电路设置手动开关;所述液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计量泵的上位电路设置手动开关。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技术配肥过程不需要人工照看,可实现自动投料、自动配肥和持续供肥,肥料用量精确、肥液浓度均匀一致;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配合外部施肥系统使用,具有人工劳动强度低、施肥效率高、省工、节水、节肥等优点。本技术通过液位传感器可以自动控制投料装置、电磁阀、搅拌器和水泵工作,投料装置自动投料的同时,供水设备中的水通入容器A中,再配合搅拌器搅拌使肥料溶解并混合均匀,再配合水泵,将容器A中配制好的肥液泵入到储液装置内存储或供外部施肥系统使用。由于液位传感器的作用,在未达到液位传感器触发相应执行器停止工作时,系统将自动持续配肥和向外部施肥系统供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配肥系统配肥系统的结构图;图中:1、容器A;2、投料口;3、废液排放口;4、搅拌器;41、电机;42、传动轴;43、轮盘;431、盘体;432、叶轮;5、进水管道;6、电磁阀;7、容器B;8、输入管道;9、水泵;10、排出口;11、管道;12、储料罐;13、第一电动闸阀;14、承料罐;15、第二电动闸阀;16、储液罐;17、管道;18、计量泵;19、输出管道;20、液位传感器A;21、液位传感器B;22、液位传感器C;23、料位计;24、开关;25、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现有技术的缺点一是需要2个配肥池轮流使用,二是需要人工投料、配肥粗放、精确度不高,三是要有专人照看、人工不停搅拌混肥和在2个配肥池间更换水泵,导致劳动强度高、供肥连续性差和肥料用量不准确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品质及安全性。如图1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配肥系统配肥系统,包括用于配置肥液的配肥装置、用于存储肥液的储液装置、投料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配肥装置包括用于盛装肥料和水,使两者混合成肥液的容器A1和注水组件,容器A1上设有用于投放肥料的投料口2、废液排放口3,容器A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肥料与容器A1中通入的水混合溶解并保持浓度均匀一致的搅拌器4。注水组件包括用于将供水设备内的水输入容器A1的进水管道5和电磁阀6;进水管道5的一端连接于供水设备的出水口,如水龙头上,另一端则通入容器A1内,初次使用时需保证供水设备出水口有水排出。储液装置包括用于盛放经配肥装置配制好的液肥的容器B7、输入管道8、水泵9、和排出口10;输入管道8的一端与容器A1的内腔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水泵9的输入连通,水泵9的输出通过管道11与容器B7的内腔连通,通过输入管道8、水泵9和管道11实现了将配肥装置配好的肥液转移到储液装置中存储;通过排出口10输出至外部施肥系统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配肥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配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配肥系统包括配肥装置、储液装置、投料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配肥装置包括容器A和注水组件,所述容器A上设有投料口和废液排放口,所述容器A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注水组件包括进水管道和安装于所述进水管道内的电磁阀;所述储液装置包括容器B、输入管道和水泵;所述容器B底部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用于与外部施肥系统连接;所述输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容器A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输入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通过管道与所述容器B的内腔连通;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固态肥料投料装置和液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固态肥料投料装置包括圆锥形储料罐,安装于所述圆锥形储料罐底部的第一电动闸阀,安装于所述第一电动闸阀下方的圆筒形承料罐,安装于所述圆筒形承料罐底部的第二电动闸阀,所述第二电动闸阀与所述容器A上的投料口相连通;所述液态肥料投料装置包括储液罐、管道、计量泵和输出管道,所述储液罐和计量泵通过所述管道连接,所述输出管道一端连接所述计量泵的输出口,另一端与所述容器A的内腔上部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A、液位传感器B、液位传感器C和料位计,所述液位传感器A和所述液位传感器B安装于所述容器A的内部;所述液位传感器C安装于所述容器B的内部;所述料位计安装于所述固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圆筒形承料罐的内部;所述液位传感器A的电路与所述搅拌器的电路相连,控制所述搅拌器的工作状态;所述液位传感器B的电路与所述固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第一电动闸阀、第二电动闸阀、所述液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计量泵、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水泵的电路相连;所述液位传感器C的电路与所述水泵的电路相连,控制所述水泵的工作状态;所述料位计的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动闸阀、第二电动闸阀的电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配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配肥系统包括配肥装置、储液装置、投料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配肥装置包括容器A和注水组件,所述容器A上设有投料口和废液排放口,所述容器A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注水组件包括进水管道和安装于所述进水管道内的电磁阀;所述储液装置包括容器B、输入管道和水泵;所述容器B底部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用于与外部施肥系统连接;所述输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容器A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输入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通过管道与所述容器B的内腔连通;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固态肥料投料装置和液态肥料投料装置,所述固态肥料投料装置包括圆锥形储料罐,安装于所述圆锥形储料罐底部的第一电动闸阀,安装于所述第一电动闸阀下方的圆筒形承料罐,安装于所述圆筒形承料罐底部的第二电动闸阀,所述第二电动闸阀与所述容器A上的投料口相连通;所述液态肥料投料装置包括储液罐、管道、计量泵和输出管道,所述储液罐和计量泵通过所述管道连接,所述输出管道一端连接所述计量泵的输出口,另一端与所述容器A的内腔上部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A、液位传感器B、液位传感器C和料位计,所述液位传感器A和所述液位传感器B安装于所述容器A的内部;所述液位传感器C安装于所述容器B的内部;所述料位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石开孔令明袁艺汪骞陶婧陶祥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