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6616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支撑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正下方设有底板,所述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正下方设有内管,且所述内管与第一轴承相互匹配,所述内管顶端插接在第一轴承内腔,所述内管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操作杆,且所述第一操作杆靠近内管侧壁顶部,所述内管外侧边缘套设有外管,所述外管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操作杆,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外管相互匹配的第二轴承,所述外管底端插接在第二轴承内腔,所述外管靠近底部处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圆板,且所述圆板位于内管正下方,所述圆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建筑支撑装置具有使用便捷、适用范围大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品
,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房屋的过程中往往都需要对门梁或房梁进行支撑与固定,这样才能对门房进行建筑施工,而施工人员所使用的支撑房梁的装置一般都是直接使用木杆进行支撑,极大的不利于施工人员对房梁高度的调节,即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同时木杆用来进行支撑时,高度无法进行调节,从而使得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适用范围小、使用不便等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支撑装置。所述新型建筑支撑装置具有使用便捷、适用范围大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支撑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正下方设有底板,所述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正下方设有内管,且所述内管与第一轴承相互匹配,所述内管顶端插接在第一轴承内腔,所述内管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操作杆,且所述第一操作杆靠近内管侧壁顶部,所述内管外侧边缘套设有外管,所述外管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操作杆,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外管相互匹配的第二轴承,所述外管底端插接在第二轴承内腔,所述外管靠近底部处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圆板,且所述圆板位于内管正下方,所述圆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端延伸至内管内腔,且所述螺纹杆与内管之间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开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靠近螺纹杆侧壁顶部,所述第二圆孔靠近螺纹杆侧壁底部,所述内管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圆孔相互配合的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一穿孔靠近内管侧壁底部,所述外管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圆孔相互匹配的第二穿孔,且所述第二穿孔靠近外管侧壁底部,所述第二圆孔与第二穿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圆孔内腔设有与之相互匹配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两端延伸至螺纹杆外侧,并穿过第二穿孔,且延伸至外管外侧,所述限位杆与第一圆孔相互匹配,所述外管一侧设有插销,且所述插销位于限位杆上方,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与插销相互匹配的第一插孔,所述底板顶部开设有与插销相互匹配的第一盲孔,所述插销底端穿过第一插孔,且延伸至限位杆外侧,并插接在第一盲孔内腔,其中一个第一操作杆上开设有与插销相互匹配的第二插孔,所述顶板底部开设有与插销相互匹配的第二盲孔。优选的,所述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外侧边缘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防滑颗粒。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穿孔以内管的中心为中心线呈左右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圆板外侧边缘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管内壁开设有与圆板外侧边缘外螺纹相互匹配的内螺纹。优选的,所述内管内壁开设有与螺纹杆相互匹配的内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装置使用时,操作人员将装置放置到需要支撑的位置,底板需放置在平稳的放置面上,之后通过转动第一操作杆来使得螺纹杆和内管相对移动,使得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第一操作杆带动内管,内管以螺纹杆为中心旋转,内管在第一轴承内腔旋转,螺纹杆在限位杆和插销的作用下被固定在底板上,内管在螺纹的作用下相对螺纹杆向上移动,以此使得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从而达到支撑的效果,若螺纹杆和内管的伸缩使得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不足以达到支撑的效果,在转动第一操作杆时,将内管上的第一穿孔旋转至与螺纹杆上的第一圆孔对应,之后将插销从第一插孔和第一盲孔中拔出,同时将限位杆从第二圆孔和第二穿孔中拔出,即外管的固定被解开,将限位杆穿过第一圆孔和两个第一穿孔,使得限位杆横穿内管和螺纹杆,以此将螺纹杆与内管之间相互固定,之后转动第一操作杆,使得第一操作杆上的第二插孔位于第二盲孔正下方,再将插销穿过第二插孔并插在第二盲孔内腔,以此将内管固定在顶板上,之后通过第二操作杆来转动外管,外管以螺纹杆或者内管为中心旋转,外管在第二轴承内腔旋转,螺纹杆和内管在限位杆和插销的作用下被固定在顶板上,外管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圆板相对外管向上移动,以此使得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增大,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达到适宜位置时,停止转动第二操作杆,以上操作完成了装置的工作,带来装置使用便捷、适用范围大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部件螺纹杆的侧视图。图中标号:1、顶板,2、底板,3、第一轴承,4、内管,5、第一操作杆,6、外管,7、第二轴承,8、圆板,9、螺纹杆,10、第一圆孔,11、第一穿孔,12、第二圆孔,13、第二穿孔,14、限位杆,15、插销,16、第一插孔,17、第一盲孔,18、第二插孔,19、第二盲孔,20、第二操作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支撑装置,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1正下方设有底板2,所述顶板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3正下方设有内管4,且所述内管4与第一轴承3相互匹配,所述内管4顶端插接在第一轴承3内腔,所述内管4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操作杆5,且所述第一操作杆5靠近内管4侧壁顶部,所述内管4外侧边缘套设有外管6,所述外管6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操作杆20,所述第一操作杆5和第二操作杆20外侧边缘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防滑颗粒,所述底板2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外管6相互匹配的第二轴承7,所述外管6底端插接在第二轴承7内腔,所述外管6靠近底部处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圆板8,所述圆板8外侧边缘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管6内壁开设有与圆板8外侧边缘外螺纹相互匹配的内螺纹,且所述圆板8位于内管4正下方,所述圆板8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顶端延伸至内管4内腔,且所述螺纹杆9与内管4之间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内管4内壁开设有与螺纹杆9相互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螺纹杆9上开设有第一圆孔10和第二圆孔12,所述第一圆孔10靠近螺纹杆9侧壁顶部,所述第二圆孔12靠近螺纹杆9侧壁底部,所述内管4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圆孔10相互配合的第一穿孔11,且所述第一穿孔11靠近内管4侧壁底部,所述外管6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圆孔12相互匹配的第二穿孔13,两个所述第一穿孔11以内管4的中心为中心线呈左右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穿孔13靠近外管6侧壁底部,所述第二圆孔12与第二穿孔13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圆孔12内腔设有与之相互匹配的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两端延伸至螺纹杆9外侧,并穿过第二穿孔13,且延伸至外管6外侧,所述限位杆14与第一圆孔10相互匹配,所述外管6一侧设有插销15,且所述插销15位于限位杆14上方,所述限位杆14上开设有与插销15相互匹配的第一插孔16,所述底板2顶部开设有与插销15相互匹配的第一盲孔17,所述插销15底端穿过第一插孔16,且延伸至限位杆14外侧,并插接在第一盲孔17内腔,其中一个第一操作杆5上开设有与插销15相互匹配的第二插孔18,所述顶板1底部开设有与插销15相互匹配的第二盲孔19。工作原理:本技术装置使用时,操作人员将装置放置到需要支撑的位置,底板2需放置在平稳的放置面上,之后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支撑装置,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正下方设有底板(2),所述顶板(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3)正下方设有内管(4),且所述内管(4)与第一轴承(3)相互匹配,所述内管(4)顶端插接在第一轴承(3)内腔,所述内管(4)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操作杆(5),且所述第一操作杆(5)靠近内管(4)侧壁顶部,所述内管(4)外侧边缘套设有外管(6),所述外管(6)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操作杆(20),所述底板(2)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外管(6)相互匹配的第二轴承(7),所述外管(6)底端插接在第二轴承(7)内腔,所述外管(6)靠近底部处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圆板(8),且所述圆板(8)位于内管(4)正下方,所述圆板(8)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顶端延伸至内管(4)内腔,且所述螺纹杆(9)与内管(4)之间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9)上开设有第一圆孔(10)和第二圆孔(12),所述第一圆孔(10)靠近螺纹杆(9)侧壁顶部,所述第二圆孔(12)靠近螺纹杆(9)侧壁底部,所述内管(4)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圆孔(10)相互配合的第一穿孔(11),且所述第一穿孔(11)靠近内管(4)侧壁底部,所述外管(6)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圆孔(12)相互匹配的第二穿孔(13),且所述第二穿孔(13)靠近外管(6)侧壁底部,所述第二圆孔(12)与第二穿孔(13)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圆孔(12)内腔设有与之相互匹配的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两端延伸至螺纹杆(9)外侧,并穿过第二穿孔(13),且延伸至外管(6)外侧,所述限位杆(14)与第一圆孔(10)相互匹配,所述外管(6)一侧设有插销(15),且所述插销(15)位于限位杆(14)上方,所述限位杆(14)上开设有与插销(15)相互匹配的第一插孔(16),所述底板(2)顶部开设有与插销(15)相互匹配的第一盲孔(17),所述插销(15)底端穿过第一插孔(16),且延伸至限位杆(14)外侧,并插接在第一盲孔(17)内腔,其中一个第一操作杆(5)上开设有与插销(15)相互匹配的第二插孔(18),所述顶板(1)底部开设有与插销(15)相互匹配的第二盲孔(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支撑装置,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正下方设有底板(2),所述顶板(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3)正下方设有内管(4),且所述内管(4)与第一轴承(3)相互匹配,所述内管(4)顶端插接在第一轴承(3)内腔,所述内管(4)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操作杆(5),且所述第一操作杆(5)靠近内管(4)侧壁顶部,所述内管(4)外侧边缘套设有外管(6),所述外管(6)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操作杆(20),所述底板(2)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外管(6)相互匹配的第二轴承(7),所述外管(6)底端插接在第二轴承(7)内腔,所述外管(6)靠近底部处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圆板(8),且所述圆板(8)位于内管(4)正下方,所述圆板(8)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顶端延伸至内管(4)内腔,且所述螺纹杆(9)与内管(4)之间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9)上开设有第一圆孔(10)和第二圆孔(12),所述第一圆孔(10)靠近螺纹杆(9)侧壁顶部,所述第二圆孔(12)靠近螺纹杆(9)侧壁底部,所述内管(4)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圆孔(10)相互配合的第一穿孔(11),且所述第一穿孔(11)靠近内管(4)侧壁底部,所述外管(6)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圆孔(12)相互匹配的第二穿孔(13),且所述第二穿孔(13)靠近外管(6)侧壁底部,所述第二圆孔(12)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科薛鹏王亚琴贾茂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荣泰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