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280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3:29
一种可调节高度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角钢、钢筋桁架、L形丝杆、混凝土以及螺母。角钢、混凝土和钢筋桁架共同浇筑构成构件A1,构件A1在角钢开孔相应位置浇筑时预留孔洞。预制板在工厂制作完成,采用吊装的方式进行现场装配。L形丝杆的横杆吊挂在钢梁的上表面,竖杆穿过构件A1上孔洞并通过螺母拧紧。吊装后可通过调节L形丝杆上的螺母调整预制板的高度,调节楼板与钢梁的相对位置,保证各块楼板表面平齐。这种连接方式隐形了部分梁高,使结构的空间布置更加灵活、美观。构件A1内的钢筋桁架增强了新旧混凝土层的粘结力,提高了叠合楼板的整体性能。构件A1与梁通过L形丝杆和螺母进行现场吊装,符合装配式建筑的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装配式叠合楼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构件领域,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在我国每年钢产量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推广钢材在建筑结构中使用的政策方针,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凭借其自重轻、塑性和韧性好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发展迅猛,应运而生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污染少、质量易保证等优点,是一种“绿色”建筑,适用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使我国的建筑业回归产业化。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是指底部采用预制混凝土薄板(厚5cm-8cm)为永久性模板与上部现浇层叠合而形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这种叠合楼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好、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可最大程度上以预制装配方式来建造,代表了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存在以下不足:1)叠合楼板通过焊接在梁上翼缘的栓钉或螺栓放置在梁上,整个梁高暴露在外面,减小了结构层的净高,且影响美观。2)叠合楼板分块完成吊装,容易出现吊装后楼板表面不平齐。本专利技术结合现有叠合楼板的形式,针对其弊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形式。在吊装后,后浇层浇筑前调节预制板的高度位置,保证吊装后各块楼板的表面平齐;利用L形丝杆的悬挂作用,将部分梁高“隐形”,增大结构层的净高,增强了楼板和梁的整体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使结构的空间布置更加灵活、美观;预制板内的桁架形式的钢筋不仅增强了叠合楼板新旧浇筑层的粘结力,提高了楼板的抗剪能力,而且便于管线埋设,避免二次开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形式,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叠合楼板的技术缺陷,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的同时,提高构件的装配精度,扩大构件的适用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1、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示叠合楼板包括:角钢(1)、钢筋桁架(2)、L形丝杆(3)、混凝土(4)、螺母(5);2、上述的角钢(1)放置在预制板沿钢梁方向两侧底部,钢筋桁架(2)分布在混凝土(4)的底部,角钢(1)在浇筑前打孔,角钢(1)、混凝土(4)、钢筋桁架(2)三者整体浇筑时在角钢(1)打孔的相应位置预留孔洞构成构件A1;3、L形丝杆(3)的横杆吊挂在梁的上表面,L形丝杆(3)的竖杆穿过构件A1的预留孔洞,并通过螺母(5)在下部拧紧。4、上述的L形丝杆(3)有多个,等距分布在梁板连接两侧,且丝杆的横杆应该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在吊装时能够将楼板稳定悬挂在两侧梁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形式,其突出优点在于1)提高楼板的装配精度,预制楼板的高度可以调整,灵活调节各块楼板在制作吊装时的高度差异,保证吊装后各楼板的下表面平齐。2)通过调节预制楼板的高度位置,调整现浇层与梁的相对位置。3)叠合楼板悬挂在梁上,隐形了部分梁高,增强了梁板的整体性,增大结构层的净高,使结构的布置更加灵活、美观。4)桁架形式的钢筋布置,增大了楼板叠合面的粘结力,提高了楼板的整体性能,尤其是抗剪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构件A1的构造组成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L形丝杆与钢梁(钢梁的形式不限,以H型钢梁为例)和角钢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桁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构件A1与钢梁的连接示意总图;图中:1-角钢;2-钢筋桁架;3-L形丝杆;4-混凝土;5-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说明本专利技术可调节高度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角钢(1)、钢筋桁架(2)、L形丝杆(3)、混凝土(4)以及螺母(5)。角钢(1)、混凝土(4)和钢筋桁架(2)三者共同组成浇筑成构件A1,A1的制作在工厂完成;钢筋桁架(2)分布在构件A1的底部作为受力筋;两个角钢(1)布置在预制板沿梁方向的两侧底部,浇筑前在角钢(1)上开孔;浇筑时在构件A1上与角钢(1)开孔相应的位置上预留相同尺寸的孔洞;现场吊装时,L形丝杆(3)的竖杆穿过A1上的孔洞,并通过螺母(5)在构件A1下部拧紧,横杆吊挂在梁的上表面,然后进行叠合楼板后浇层的支模浇筑。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根据楼板的受力和传力特点,L形丝杆的横杆长度应足够长,能够将楼板稳定悬挂在两侧梁上,完成后续的现浇层的支模浇筑。预制板的高度位置应根据叠合楼板的整体厚度和楼板与梁的相对位置决定,保证叠合楼板的上表面不低于梁的上表面。应说明,以上仅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包括角钢(1)、钢筋桁架(2)、L形丝杆(3)、混凝土(4)以及螺母(5);所述钢筋桁架(2)分布于混凝土预制板的底部作为受力筋,角钢(1)布置在混凝土沿钢梁方向的两侧底部,三者共同浇筑构成构件A1,构件A1沿梁长的方向预留孔洞;L形丝杆(3)的竖杆穿过构件A1上的预留孔洞,并通过螺母(5)在构件板A1下部拧紧,横杆吊挂在梁的上表面;构件A1端部抵在钢梁腹板上,通过调节丝杆上的螺母调整楼板的高度,保证楼板下表面的平整度,调整楼板后浇层的厚度,调整楼板与梁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包括角钢(1)、钢筋桁架(2)、L形丝杆(3)、混凝土(4)以及螺母(5);所述钢筋桁架(2)分布于混凝土预制板的底部作为受力筋,角钢(1)布置在混凝土沿钢梁方向的两侧底部,三者共同浇筑构成构件A1,构件A1沿梁长的方向预留孔洞;L形丝杆(3)的竖杆穿过构件A1上的预留孔洞,并通过螺母(5)在构件板A1下部拧紧,横杆吊挂在梁的上表面;构件A1端部抵在钢梁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春崔付园强申朱涛王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